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影還是瞴影
2011/10/22 12:40:36瀏覽336|回應0|推薦4
那是一八九五年,歡樂聖誕過後,十二月二十八日,三十五位巴黎市民,在巴黎的一間咖啡廳,掏出身上的一塊法郎,觀賞盧米埃兄弟(路易與奧古斯都)「會動的照片」。

兩兄弟出身於歐洲當時最大製造攝影感光版的家族,在一百一十五年前的這一天,首度公開播放他們所製作的「電影圖戲」。那三十五位市民,一定沒想到自己竟然意外見證了世界第一部電影的誕生。

這部電影的片名是【火車進站】(L`arrivee d'un train en gare de la Ciotat)。你可以想像當時坐在咖啡館裡,一輛轟隆隆的火車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竟然從眼前迎面駛來,觀眾有的嚇得跳離座位,有的趕緊低下頭閃躲。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又看到男男女女從火車下來,走上月台。短短不到一分鐘,精確地說是四十五秒鐘,創造了世界電影的新歷史。

台語有句話說:
有影還是無影,我想可以適用在這裡。

盧米埃兄弟在次年將電影帶到印度放映,還拍了印度記錄片,從此開啟印度電影的歷史。印度照相師與製版師法爾奇(dadasaheb phalke)受盧米埃兄弟啟示,創辦「印度斯坦影片公司」,法爾奇成了印度電影之父。現在印度的寶麗塢 (Bollywood) 製片量遠勝好萊塢(Hollywood),其來有自。

 一八九五年底,電影誕生。巧的是,劉天華(音樂家)、管平湖(古琴家)、周信芳(麒麟童)、林語堂(文學家)、徐悲鴻(畫家)也在同一年出生。那一年九月九日廣州起義失敗,陸皓東被處死,孫逸仙流亡海外。那一年的六月十七日,日本台灣總督府在台北城舉行始政式,遂有始政式紀念歌,每年演唱。台灣開始納入日本殖民地,達五十一年。

日本明治維新始自一八六八年,行之多年的西式音樂教育,隨著公學校小學校的在台灣的設立,唱歌課從此進入了台灣孩子童年的生活。之前漢人私塾教育中並沒有任何具體的音樂課程。二十年後,這些接受「新血」的小孩長大,他們的音樂生活,他們的娛樂世界,完全迥異於父母那一代.。

二十世紀的第一年,一九零零年六月十六日,來自日本的松浦章三,於淡水館放映法國盧米埃兄弟拍攝的《火車進站》、《海水浴》、《工人下班》等多部短片。因為有影無聲,松浦章三於放映電影時兼日文解說,是台灣最早的電影辯士。

我可以想像,那些在淡水看電影的台灣人,臉上的驚恐可能不亞於那三十五位巴黎市民!看完之後的驚喜,也是無以名狀!


二十一年後,同樣以日語解說電影的台灣人王雲峰成為第一個台籍辯士。王雲峰也是作曲家,他的知名作品有「桃花泣血記」、「補破網」。


辯士是一個需要通音樂、口才好的人才能擔任的。辯士看著無聲的電影,卻能在一旁說戲講解,有時候可能還要幫忙配樂,應該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詹天馬、張邱東松都是台灣有名的辯士,前者為大稻埕的名士,曾自創影業公司,大量進口電影在台播放,後者為台語歌曲"收酒矸"、"燒肉粽"的作詞作曲人。兩人都對電影
有著說不完的熱情



盧米埃兄弟影片,都收錄在「西洋鏡」這部見證歷史的電影裡。那部電影裡我們看到一九零二年新舊娛樂衝擊的北京城。留聲機、照相機、西洋鏡,都帶給人們新的娛樂趣味和疑問。人們問,照相會不會攝魂? 京劇好還是影戲好看? 相片怎麼能動? 唱盤裡躲了樂團嗎? 西洋鏡裡的人從哪來? 往哪去了?


這份好奇與期待,不都在如今我們第一次進入3D電影院時,嚐到類似的時髦滋味? 原來,"喜新、嘗鮮"乃古今中外普世共有的性格。


附記: 2011年10月5日我在溫哥華的台加文化協會主辦的台加藝文講座開講,本文為第一講"回看一八九五年的娛樂世界"的主要內容。
       該系列演講的主題是"音樂的生命力 -- 細說台灣的故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ichentw2010&aid=576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