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3 16:22:09瀏覽633|回應1|推薦12 | |
最近看到好幾篇文章,都是大陸人去了台灣之後的感想。往往寫到台北的時候,作者都感慨萬分。他們都說,台北人的溫良恭儉讓、台灣人的文化文明是大陸沒得比的。 有一篇文章"台灣紀行"所寫的,作者所謂驚喜,對我們台北人來說,一點都不特殊,因為那根本就是生活中的理所當然。她寫中正紀念堂那一站,文章上寫著: 在台北的捷運站內如置身畫廊。人們生活在如此乾淨的環境中,地面沒有一片紙、一口痰;排隊時沒有一個人插隊擁擠;上了車立刻有人讓座..... 又寫同行的一位朋友 在台北捷運車廂上看到張貼了詩歌,這文學中高處不勝寒的、被急功好利社會摒棄的詩歌,竟普及到公共交通上!她感動得哭了。 這篇文章還有一段對話 我問丈夫,你看要多少年,上海的文明才能趕上台北?他想了一下說,至少十年,或許要更長時間,也許三十年也未能全國普及。 然後是一段似曾相識的內心表白,說它似曾相識,是因為在別的大陸人訪台後感的文章中也看到類似的描述。 我總愛回國,因為我愛中華文 化,但文明與禮儀的文化,這麼多年來我在故鄉有時已找不到它們;因此而困惑、遺憾、失望,卻在陌生的台灣,與它撲面相遇。甚至同樣使用漢字所表達的日常話 語,也能盡現台灣人民的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從而為我飄洋過海數十載後,依然摯愛的中華文化,找到了源頭,得到了慰藉。 另一篇文章題為”大陸人看台灣”,說的也是第一次到台灣的感受。那是一篇用powerpoint寫成的文章,所以還配上了圖片。主要說的是”在有華人居住的地方,台灣人,至少是台北的人民大眾,在公共場所表現的道德水準和整體的文明素質,是全球最好的。” 文章中所舉的例子包括排隊買包子、地上沒有痰跡、馬路上少有喇叭聲、街頭上沒有人大聲罵架鬥毆、捷運上的秩序感、博愛座、連愛嘻鬧的中學生都守規矩。還寫了關於店員的和氣、真誠和認真,他的結論是,到台北終於感受到台灣比大陸快了二十年的意思。 另一篇文章所寫也是這樣的 (台灣的''底氣'' / 呂志青寄自湖北 / May 31, 2010 刊登於世界新聞網 www.worldjournal.com) 記不清是不是在台南,看到某幢建築上寫著「生活美學館」幾個字,似乎是一處為人提供通識教育及其培訓的地方。後來得知台灣有個生活美學運動,其宗旨是讓美進入生活,首先是進入人們的意識。而在大陸,最初是鬥爭,現在則是穩定;至於生活美學,一直不是一個重要問題。我相信在台灣,美之進入生活多半並非肇始於這個運動,而是有著更為久遠的淵源,其中包括了多種文化的交融。 在台灣,任何一個賓館裡都看不到煙灰缸。任何一個地方也很難看到有隨手扔下的香菸頭。台灣的香菸,各種牌子之間其價格相差不大,香菸也不夠有勁。煙盒上還
我讀到的還有一位沙先生的感受,他在大陸生活了四十幾年,移民美國二十幾年。前者讓他留下太多痛苦的回憶,只想遠離;後者讓他重生但始終覺得自己只是一名過客。最近去了一趟台灣,卻有回到故鄉的感受。那種感受,是一個中國讀書人最深的夢鄉。 所以,我還是喜歡孩子背背唐詩、論語,讀讀三國、聊齋,用紙筆一字一句練習國字,而且寫正體字。我知道那是終身受惠的。 我舉一個例子,未必妥切,但是想想也頗有趣。 溫哥華這裡賣的雞有一種比較貴,英文是 free run chicken,此地的中文翻成”跑地雞”。我始終覺得很怪,一直在想台灣是怎麼說的,想了很久終於想起來,我們在台灣是叫”放山雞” 跑地雞和放山雞,都是說一種野放的雞,那是飼主任雞四處活動、自己找蟲吃的、不是關在籠子裡光光餵飼料的那種,因為活動空間大所以肉質比較有勁所以價格比較貴些。但是”跑地”和”放山”就字面上來看,是不是有情境的差異呢? 放到山中有種遼闊的意象,山中空氣感覺上也比較清新,讓雞隻滿地亂跑,那種文字所表達的意象就差多了。是吧? 這個例子也許很牽強,也因為我是台灣人,不過,回到本文的主題,看到那些大陸人訪台後的感言,真的,我以身為台北人為榮。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