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骰子」到底該怎麼念?
2013/05/28 14:20:48瀏覽56160|回應0|推薦25

今天的《聯合報》又掀起教育部「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的諸多問題。每回媒體談到這個話題,所舉的例子一定會有「骰子」。大家明明習慣念ㄕㄞˇ,但審訂表卻規定念ㄊㄡˊ,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骰子」是一種很古老的賭具,但它起初本來叫做「投子」,取的就是「投擲」的意思。由於投子多為骨製,所以到唐代時就拿骨部的「骰」字取而代之。然則「骰子」念ㄊㄡˊ是正確的;閩南話把「骰子」念做tâu-á,也是由此而來的發音。

由於「骰子」各面會以顏色標示點數,所以大約在元朝前後,北方人又給骰子取了別名「色子」,而北京話「色」俗讀ㄕㄞˇ,於是「ㄕㄞˇ子」就這麼在北方通行了。

換言之,我們現在其實是「手寫『骰子』,口念『色子』」,指的是同樣的東西,但書面語和口語的用詞不同。現在的問題就是──在臺灣大家只會寫「骰子」而不寫「色子」,只會說「ㄕㄞˇ子」而不說「ㄊㄡˊ子」,那麼「骰」的讀音該怎麼律定呢?是要堅持本音,還是從俗?

我在部落格寫文章談文字的形音義,一貫的原則是追求語意表達精確,而在不造成表意模稜或語法錯誤等情況下,從俗也未嘗不可。就像「癌」本音一ㄢˊ但大家都習慣念ˊ一樣,如果把「骰子」念成「ㄕㄞˇ子」,既不會造成語文交際溝通的困擾,也符合全體國民的習慣,那麼念ㄕㄞˇ又有何不可?

教育部編定的國語文工具書,都是由在大學任教的相關領域學者編修,筆者也曾短暫參與其中(幸而是爭議最少的一部)。學者律定國字的讀音,必定有其根據,我們從具爭議的這些發音來看,編訂「一字多音」的學者顯然較傾向沿襲古音的脈絡,從「古今音變」的規律律定國語發音。這樣的立場當然無可厚非,只是當「從古」和「從俗」齟齬不合時,如何拿捏取捨才是最高深的學問。

我們做學術工作,研究的是古代的東西,但必須能夠古為今用,讓學術走出象牙塔,並且感受社會的脈動。漢字的「古今音變」固然有其規律,但若每個漢字的國語發音都要服膺這項規律,那麼「強迫」得念「強ㄅㄛˋ」,「特別」得念「ㄉㄜˋ別」,「潛水艇」得念「潛水ㄉㄧㄥˇ」,這……還像話嘛!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tao&aid=768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