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吉普賽人的悲歌
2010/02/04 13:32:54瀏覽894|回應0|推薦2
吉普賽人的悲歌
我們的音樂,我們的藝術,我們的傳統服飾,都被偷走了,在世界各地的演奏廳跟博物館裡,它們被當作西班牙、匈牙利、捷克、法國……的文化演奏著、展示著,所有我們幾百年來的創作,都被偷走了,而我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地被人稱為「小偷」。
「在時間的黑夜裡,所有的人都曾經是吉普賽人。」一位法國耶穌會教士(Pére Chatard)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提到吉普賽,我們會馬上聯想到比才的歌劇「卡門」,或是聯想到布拉姆斯、李斯特……,吉普賽,從十八世紀以來一直就是文學、藝術、音樂工作者喜愛的題材,吉普賽這個詞彙總是會讓我們聯想到「浪漫」或是「流浪」。

浪漫的聯想,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但是把流浪跟吉普賽人連結在一起,肯定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

吉普賽人其實不叫吉普賽,他們自稱為「羅馬」(Roma),這個「羅馬」跟義大利羅馬城毫不相干,吉普賽人自稱之「羅馬」,意思是「人」,「羅馬」是所有吉普賽人對自己的泛稱。

只是在每個不同的國家,對吉普賽人有不同的稱呼,例如在法國他們被稱為波西米亞人,在西班牙他們被稱為匈牙利人,而他們最常被誤稱之名是「埃及人」,十五世紀的一些歐洲旅遊記載裡,多次提到在埃及的一個叫「小埃及」的地區,聚集居住了一支無宗教信仰之外人,這些也就是吉普賽人的外人後來被回教徒驅逐出境,改為遷徙到歐洲,因此他們在許多歐洲國家遂被稱為「埃及人」,其中英文叫gypsy,而中文的吉普賽大約就是從英文轉過來的吧?為了方便大家的習慣,本文依舊使用吉普賽之名稱。

基本上,吉普賽人自己從來沒有用文字記載過他們的歷史,因此,今日我們所知道的吉普賽歷史,全是由非吉普賽人撰寫的。

根據歐洲語文學之研究,吉普賽人發源自印度一個叫Punjab的地區,這個地區位於今日印度西北跟巴基斯坦東部之間,他們當時可能是社會的一個低下階層,從第五世紀開始,逐漸離開家鄉,朝外遷徙,尤其第九、十世紀時,很多壯丁被阿拉柏人抓去為他們打仗,戰爭結束以後,他們就在歐洲各國就地被當奴隸賣掉。

德國文獻記載裡,最早提到吉普賽人是在十五世紀,當時的德國國王(Sigismund),於西元1423年特准外來的吉普賽人居住在他管轄的領域裡,所有入境之吉普賽人都獲得一份相當於居留卡的「保護證」,憑著這份「保護證」,當時的吉普賽人得以在歐洲哈布士堡王朝之領區自由通行,只是這個對吉普賽人有若黃金之時代卻終止於十五世紀末,奧谷斯堡國會決議取消吉普賽人的「保護證」,下令驅逐所有境內的吉普賽人,違者格殺勿論。不僅德國驅逐吉普賽人,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採取同樣的反吉普賽政策,當時的反吉普賽理由大致是:傳染黑死病、鼠疫、霍亂,偷竊,行巫術,他們甚至被掛以為土耳其人當間諜以及猶太人的親戚之罪名。

從此,吉普賽人就不斷地從一地遷往另一地,憩息的地方總是在隱閉的荒鄉僻野。

這期間,雖然吉普賽人又成了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爭相招攬的士兵(1618-1648),雖然十八世紀時,歐洲人改用「啟發」方式對待吉普賽人,想以同化政策讓吉普賽種族永遠消失,但是吉普賽人都沒有因此真正被歐洲人衷心採納。

最大的悲劇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政府對吉普賽人的迫害。

事實上,1936年開始,德國已經開始進行消滅吉普賽人的政策,但是,全面性的整肅是從1942年12月16日開始,這一天納粹政府內政部長赫姆勒斯(Heinrich Himmler)親自簽署了一份全面逮捕吉普賽人、混血吉普賽人、非德國種的吉普賽人親戚的快件式命令書,這份命令書延伸下達於當時德國佔領的歐洲各國,大部分被關進集中營的吉普賽人都死於戰爭期間,據估計,死於納粹政府種族法之下的吉普賽人可能是五十萬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到今日,吉普賽人依舊受社會歧視,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最先被裁員的總是吉普賽人,因此失業的吉普賽人非常多,本就沒有國家歸屬感的吉普賽人,在失業之後,就從一個國家遷徙到另一個國家,想辦法做點小買賣打點零工維生,而他們所到之處,也總是引起當地居民的側目跟鄙視,甚至受到攻擊,例如去年,在義大利拿破里郊區,義大利人攻擊吉普賽人聚居地之事件。

根據歐盟粗略的統計,目前居住在歐洲的吉普賽人總數大約是一千萬人,分佈在歐洲每個大小國家,最多吉普賽人的國家是羅馬尼亞,約兩百萬,最少吉普賽人的國家是瑞士,約五千人,可以這麼說,吉普賽人是歐洲最大的少數民族,因此,對歐盟來說,如何針對吉普賽種族問題制定一套理性、人道的統一解決策略,已經成為歐盟議會的重要議題。

理性跟人道的意思也就是,如何讓吉普賽人在保持吉普賽傳統跟尊嚴的情況下,能夠融入西方社會的框架裡,可以想見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項目。

或許,非吉普賽人的人們可以試著先放下先入為主的看法,聽聽吉普賽人的心聲,以下是一個居住加拿大名叫Ronald Lee的吉普賽作家,在一篇題名為「天咒的吉普賽人」的文章裡的一小段:

我們的音樂,我們的藝術,我們的傳統服飾,都被偷走了,在世界各地的演奏廳跟博物館裡,它們被當作西班牙、匈牙利、捷克、法國……的文化演奏著、展示著,所有我們幾百年來的創作,都被偷走了,而我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地被人稱為「小偷」。

【2010-02-01 聯合新聞網】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375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