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脫貧出困
2011/12/07 09:19:12瀏覽155|回應0|推薦0

脫貧出困

鄭麗珍, 台大社工系主任, 專攻貧窮課題, 包括代間遺傳, 男女性別差異和歧視, 貧窮汙名化等

貧窮為一切社會問題之根源, 可以隨時提醒社會大眾需努力工作, 但是, 有時候努力工作也難生活, 這就是社會制度的問題了. 而對於那些無法工作的老人和小孩, 貧窮會剝奪小孩受教育機會, 會讓老人不得安養, 甚而造成遊民和孤老的悲慘世界.

過去以為, 教育可以脫貧出困, 所以全力栽培下一代, 期待子女出人頭地. 在過去可以, 但是越小遭遇貧困, 越易喪失教育機會, 脫貧在過去只有等小孩長大或是老人死亡, 但是隨著教育之普及, 大學畢業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 大學畢業生失業者並非罕見, 美國也有類似情況, 精英教育固然可以讓苦讀出身者出人頭地, 終究是少數, 從台大學生三分之二為中上家庭可知, 即使繁星計畫讓很多窮人家子弟得以入學, 但還得打工, 且不一定跟得上.

整體而言, 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才真正和脫貧與否有關. 必須以政治的力量, 設立制度, 提供弱勢階層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否則, 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給予共產黨和不滿分子造反的藉口, 對於社會安全將造成影響.

我會來參加這個脫貧出困講座, 並非本身專業相關, 也非本身有經濟困難, 而是週遭的朋友, 曾經因此受困, 讓我深感同情, 而思如何伸出援手. 台灣經濟轉型, 中小工廠大多出走, 或被大陸接受, 或倒閉而荒廢. 專業固然可以立於不敗, 但是社會制度之調整和配合也有關係. 低度專業, 勞力事業, 很容易被其他落後國家取而代之, 於是失業, 加之津貼, 社會救濟不足, 保險不完整, 中下階層很容易地就落入新貧一族了.

      研究所的學姐知我早年家境不佳, 而今五子登科, 脫貧出困已久, 她問我脫貧出困的感覺, 我聽了有點錯愕. 其實我從未有貧困之感, 學生時代有獎學金, 父母親關愛, 兄弟姊妹互相幫忙, 日子並不難過. 反觀我的表弟開計程車, 入不敷出, 我看他勞累不堪, 勸他要多休息, 不要太辛苦. 只見他苦笑說:” 只怕連辛苦也賺不到錢…”. 讓我印象深刻. 社會底層生活辛苦, 他們並非不努力, 也非沒工作, 他從早到晚工作, 開計程車, 兼差保全, 勞苦而仍然未能安穩度日. 社會制度未能提供勞保與監督雇主守法, 很容易讓勞工作白工, 喪失保障, 而備受壓榨.  

社會底層的人, 不容易受到社會資源協助, 很多時後得仰仗專業幫忙, 社工師的角色, 在於幫忙有需要的人尋求資源, 這需要相當熱誠, 積極, 耐心和智慧, 以及專業. 制度是死的, 即使修法也是少數人知道, 如何運用則有賴社工來提醒來幫忙. 而社工也要隨時調整心態, 改變心態和成見, 遊民不一定都是好吃懶做, 也不一定非得找到親屬不可, 很多是有精神病(五成以上), 需要機構照護.

更積極介入, 在於小額貸款, 微型創業, 教導資產累積, 提供工作福利, 如同印度UNIX作法, 造成社區合作, 大家將小額貸款集合起來, 集腋成裘, 從事手工業, 帶小孩, 搭伙, 互相幫忙, 進而造成成功脫困模式, 影響政策和制度, 比個人單打獨鬥要有力多了.

能者多勞, 這種講法我一直不解, 後來看到阿扁出事, 同窗入獄, 我才醒悟,  讓有德有能者來承擔, 很有可能不至於此, 我們社會縱容庸才來擔大任, 容易被名利所惑, 往往壞了大事, 枉費了大好經世濟民的機會.092411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590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