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進加護病房
2007/09/24 11:38:52瀏覽1862|回應0|推薦3

轉進加護病房

                                                                                                

        在投身急診第一線工作長達13年後, 我終於得以轉進加護病房, 重新開啟醫療生涯之另一頁, 歷經白色巨塔裡急診之滄桑風險, 而今在加護病房這個新領域再度出發, 應該更能體會醫療界中教學相長的意義.

在學習過程中, 我常用手冊筆記, 初時用護理紀錄紙, 收集成冊, 再慢慢整理, 隨著年紀之增長, 越發感受到記憶力之江河日下, 必須靠隨身手冊來補強, 常想若是有掌上型電腦就很好用, 曾經用過一段時間, 但是後來故障報廢, 記憶體全部消失, 好像突然腦震盪後的失憶症, 忘了過去的一切, 反而讓人悵然若失. 我體認到, 資料的保存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要能隨時查得到.

從醫多年, 累積很多資料, 醫學知識汗牛充棟, 然而實際應用上很有限, 很多以訛傳訛, 很多僅供參考, 更多是早已過時, 如何明辨是非, 和如何派上用場, 才是專業本位, 這也必然是今日作為一個老師必備技能, 老師不再是只會找資料對學生填鴨, 而是指點學生正確的方向, 釐清思維的過程. 我開始溫故而知新, 逐步找出自己欠缺部分以補強, 紀錄自己所不熟悉的要點, 並向同事請教驗證, 我發現記得最深刻的方法就是教學, 而錯誤才能純熟. 至於其他更詳盡的部分很難記得住, 就讓它放在資料夾和教科書裡, 或上網查證即可.

醫療事業本是人力與資本密集的行業, 坦白說, 沒有利潤就沒有願景, 沒有誠信就沒有專業, 這是無法以政治, 道德或迷信強制得來的, 我們看到很多醫院經營潰敗, 誤診糾紛頻仍, 醫護人員離散, 大多出自管理缺失, 漸進徐來, 終至不可收拾. 至於在加護病房之經營管理, 更是如此. 而其中最重要的醫療品質, 應該如何維護, 除了醫院評鑑的量化標準(感染率﹑48小時重返診﹑死亡率﹑洗手監測﹑不同診斷率﹑異常事件等等), 其中顧客滿意度, 包括病患﹑家屬以及醫護人員滿意度, 才是真正需要追求的重點.

也就是必須同時滿足第一級顧客---病患, 第二級顧客---醫護人員, 第三級顧客---行政人員之需求, 醫院內各科系間皆互為主顧關係, 每一個層級若不能顧全, 就是缺點, 就會造成整體評價之降低. 很多醫院管理階層對待員工非常刻薄, 以全力討好病患, 以為這才是顧全醫德和弱勢權益, 須知沒有專業就沒有品質, 到頭來破敗得非常難看, 老子說, 智慧出, 有大偽. 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過去執著於人定勝天, 對於任何疾病, 都想全力抗衡到底, 任何病菌, 都抱著徹底殲滅的決心, 道高一呎魔高一丈, 我們已經用到第三第四代的抗生素, 還是趕不上抗藥性病菌的突變; 全力搶救瀕危病患到最後一刻, 用盡強心劑, 電擊, 插管和心肺按摩, 戰況悽慘血流五步, 而失敗居多( 如果病患往生當成是失敗的話), 我們也許應該進一步思考, 將癌症當成慢性病( 黃昆巖教授所說), 而體認死亡原本人生的歸程, 就可能會有比較理性的作為. 比如在我們醫院裡, 加護病房到安寧病房, 只有一樓之隔, 可是感覺還是距離很遙遠, 寧可好死, 不願歹活的觀念, 仍有待推廣.

所以我認為, 不增加病患的痛苦, 不增添家屬的麻煩, 防止醫療疏失, 加強同仁合作與溝通, 乃至於對病患妥善溝通, 這些過去在醫學中心被忽視的地方, 反而在地方醫院可以重新受到肯定, 固然臨床,教學,研究是名醫教授登堂入室的進門磚, 但是從最基礎做起感染管控﹑三校五對﹑身心適能﹑同心協力等等做法, 雖然都不是可以立竿見影以及隨時獲利的項目, 其實才是返樸歸真的契機, 而這些作為能否持續, 也有賴主管之堅持, 同仁之配合, 以及來自於高層的支持和鼓勵.

猶記當年在急診行醫時, 每當要把重症病患轉到病房, 尤其是加護病房時, 總是歷經辛苦找床和交班, 搞得精疲力竭, 而病患仍頗多微詞, 而今任職加護病房, 就比較能體會急診醫師的辛苦和窘態, 而能盡量配合. 我們原是凡夫俗子, 何德何能? 而今披上白袍奮戰病魔, 仍需要很多鼓勵和安慰.

反觀加護病房之經營, 從開放, 混合到封閉系統的演化過程中, 一定會經歷到很多科際衝突和適應, 其中包括觀念之扭轉﹑利益之分攤﹑權責之劃分﹑以及空間設備人力之配屬, 需要無比的耐心來溝通, 而互相尊重, 是為人醫最基本的態度. 我們應該更加謙卑﹑低調﹑小心翼翼, 來從事學習﹑溝通﹑防止錯誤﹑逐步改善, 所以在人生道途中, 可以太平順遂, 長治而久安.

083007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angkwo&aid=125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