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07 21:27:25瀏覽961|回應1|推薦20 | |
公務員的體系,普遍存在著消極被動的型態,這或許馬總統要在元旦祝詞中特別強調,公務員要有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慈悲心,隨時思考如何幫助人民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他要求公務員要發揮主動積極的精神,到民間發掘問題,解決問題。 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這是一個「心理圖像」,就是「我即是菩薩」的自我意念,是由自我信念所塑造成的,也是建立在人對於自身的評價與認知基礎上。但自我的意像,往往是依照過去自己的經驗,環境的影響及他人的反應等所成的。公務員依過去的行政經驗,若以「依法行政」作為保守免責的型態,那他的「自我的畫像」,就很難發揮積極的態度,走出辦公室,到民間作個造福者角色了。 一件發生在高雄縣大寮鄉的嚴重環境公害事件,導致潮寮國小、國中多名師生及村民送醫治療。這事件經過月餘的調查,環保單位竟還未找到公害的侵害者。這就是公務員消極的行政態度,造成工業污染事件不但存續,更加大對人民的侵害。現在受害的學校學生得遷移至他校,他們問道:「為何是我們離開校園,而不是汙染工廠遷離?」惡劣的公害問題持續這麼久,已不僅僅是馬總統所說:「既有程序如果緩不濟急,就應該跳出窠臼,不容墨守陳規、抱殘守缺。」公務員必須建立積極「為民興利,為民造福」的自我意像。 是什麼方法使公務員能讓建立「為民興利,為民造福」積極態度呢?就是要將為民服務的觀念或信念放在公務員角色的意識裡,那就會變成真實的,不必懷疑它的可靠性,只要根據這個服務的觀念或信念去行事,就可扮演好公務員。所以公務員只要在心裡預想各種不同的民間問題,然後想像如何解決這些困難,直到在實際問題中無論何時遇到這些難題,都知道做些什麼事,才有利於人民,這就是所能作好角色扮演。 公務員為何有能隨時解決人民問題,原因在於公務員行政能對不同情況作適當的處理。每次公務員處理人民問題時,人民所提的疑問,所說的話,或是提出的反對意見都會造成一種情況。如果公務員能時常評估事件的狀況,如何解答問題或處理不同意見,就能作好公務員積極行政。 當然,公務員要作好積極行政,則在於無論遇到何種情況,都必須事先有所準備或模擬解決方式。則於實際要解決問題時,人民縱使提出反對或製造陳情意見,也能適當地逐一解決。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