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7 21:01:03瀏覽552|回應0|推薦15 | |
曾被日本學者安室憲一譽為「台灣的經營之神」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憑藉著個人的意念、信心和毅力白手起家,十六歲時向父親借來二百元創業,七十年後締造總產值二兆元的台塑王國。 一九三二年,從在嘉義開設米店、磚瓦廠、經營木材行到一九五四年成立台灣塑膠公司,王永慶的創業精神一直成為學習的典範。政府開放大陸投資後,台塑集團開拓新的經營版圖,增加更多的公司產值,但同時也捐錢興建萬多所希望小學,讓大陸窮人有更多受教育的機會。在台灣,他認為回饋社會是企業最重要的責任,所以除了開醫院興學校之外,他每年捐出做公益的數額亦高達數十億元。正如他告之子女的:「財富只是社會讓我們暫時保管的錢,一定要好好使用。」他人生最大的目的就是創業成功,而非賺取巨額財富。 王永慶的創業精神已成為台灣商業經營史中的典範,而這些創業精神無疑是他留給我們最大的資產: 一、能承受挫折:一九四一年他開設的米店和碾米廠都被迫關門。後又開設磚廠,但因污染稻米等原因,也被迫關門。一九四七年,他在運回了一車稻穀後被警方以越區運糧的罪名,拘禁一月,出獄後放棄米店生意。同年,經營起木材生意,初期因缺乏經驗,血本無歸。一九五四年創辦台塑公司,一路走來困阻重重,台塑生產的聚氯乙烯無法賣出,堆積如山的庫存,差點倒閉,經不斷努力才得突破困境。創業的艱辛過程,讓他深深體悟到,世間沒有存在簡單的事,也沒有難做到的事。身為創業者,他應該對拒絕、挫折和失望沒有感覺,不必理會這種事情的發生。創業者能不斷的嘗試擺脫挫折,獲得最後的成功。 二、敢冒風險:對於創業家而言,願意冒風險,把它們當作自己生活中的正常情況去對待。所以他不滿李登輝時代戒急用忍政策,多次出言評論。麥寮六輕建廠時,沒人認為填海造陸可行,他還是全心投入這個建設計畫,終究使滄海成桑田。對一個企業家而言,必須能做出大膽的決定,敢於大步跳躍。羅馬詩人西圖斯說:「需求安定,就不會有重要的大型企業出現。」他加入風險的這場遊戲,就是為了獲得成功。 三、擁有無比自信:身為企業家,他必須相信自己所有的能力。他知道自己有能力達成人生中的明確目標,因此要求自己要堅持到底,持續行動,向目標之路努力前進。王永慶教示子女:「要做就做最好的。」所以台塑企業產業電子化、長庚醫院、生物科技及網際網路等事業的規劃和經營皆朝一個明確目標前進。 四、熱愛問題:隨著台塑企業擴大版圖所引發的環保問題、兩岸投資通商問題,他皆能坦然面對。他從未逃避問題,時代給他一個題目,他就能想出方法解決。2004年,他提筆論及「台海兩岸最佳對待之道,莫過於維持一個和諧的良性競爭關係」。如果一個人的生命裡從未出現過問題,他就永遠不能建立或經營一家公司。 五、想要成功:企業家想要在市場占有率、財富、利潤上獲得成功,不怕競爭。一旦企業的版圖不斷擴展,那麼其他的人和公司就成為競爭的對手。他不必去在意這些人,但有一貫的信念,就是卓越。 六、渴望知識:他所受的正式教育只有小學程度,但卻擁有好奇心和對知識絕不放棄的性格特點。他每天都在學習,每天迎向知識,收集與企業經營有關的資訊並深入體會。生命對企業家而言,就是學習。 七、具有判斷力:他具備企業家所應有的判斷能力,對於機會和危險的感覺。在他身上我們可發現,他總是會正好察覺到一個很好的機會,兩岸開放,讓他捉住擴張台塑企業版圖的機會。經濟日報社論這樣寫道:「什麼樣的策略可以讓台塑集團規模不斷地膨脹並穩固,或許有更多的理論可以說明,但其中有兩個重要的關鍵,一是機會的判斷,二是每當有機會出現時,台塑或王永慶總是能夠拿出類似當初創立台塑公司的800萬存款。」在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國際大型金融機構出問題,全球經濟面臨重大危機,他堅持經營傳統產業,讓台塑免於陷入全球百年來最大的金融危機之中。 八、他必成為典範:王永慶的「勤勞、節儉、務實」是台塑企業全體一致的精神指標,這種生活典範,深深烙印在企業中。他的表現如何,他的公司也就有相同的表現。只有卓越的人才能夠創建一家卓越的企業,他擁有不凡的個人性格所以能成為偉大的企業家。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