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2 20:14:20 面具人生 (悠游乐闲静,恬淡养清虚) 也许时间的流逝可以带给年龄以生命的意识的片刻的觉醒,但你认为现在的你就已经把问题想得明白透彻了么?时间是不断累积的,阅历使我们不断的增益自己的意识体系,不断升级自己的感知系统,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就一定是不断变化的么? 何为信仰那? 我是经验论者,但我不喜欢唯经验论者。 每个年龄都是它本身成长轨迹上的道的一个点的体现,每个人道的不同,他们的年龄点上的体悟不会相同的,自身的价值体系是无法衡量另一个跟你一样具备完全思考能力的体系的,就像我们不会拿篮球规则要求踢足球的人一样,本身一个位置上的同等的体系是不能互相要求的,不是么? 我认为现在想问题,需要的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一种正确的方法论,所以看待问题看的是每个人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所以我认为,孤独这个问题如果是从本我出发的小体验的话,每个人各不相同,而我们真正的想了解的不是孤独的问题么?总结出一般性假说,或是共同点么?
2007-06-22 23:32:27 眼巴巴 (皮相~偶只是皮相啦~) LZ的問題很是精闢,我本人對"意識"之理解也非常淺顯, 加上不用功缺乏閱讀之故,所以除了自己的片面作解之外, 很難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為使共同討論容易進入相同的邏輯之故, 恐怕我也只能先僅就自己的想法做出探討.
對於疑問,我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是丟在一邊,等待適當的時機, 經由事件或透過閱讀或其他的管道,讓答案自動顯現, 我想我對"未知"的問題不敢妄下斷言,留了百分之五十的可能 這樣不致於因自大錯過真相,可以有較寬容的彈性去做修正 所以聲明,我以下都是在推敲中的發言, 以推敲的論點會比較容易進行狀況,這點請LZ諒解.
雖然榮格也提出了"生命在于思考,而不是信服。" 的說法, 我仍然覺得他這是在宗教觀上僅就思考和信服兩者提出的發言, 在宗教的原始教義,為什麼有"信服"神的安排的"信服"二字出現, 在現代前的遠古世紀,所謂的"自然人"(盧梭提過), 因思考單純,對無以為名的上帝(或可稱自然)發自內心的敬畏 所以無條件服膺"上帝"(在各部落或族群皆有個自的稱謂), 而信服未知,將領袖神人化便成為教徒在傳遞宗教時所努力的方向
道是一種制序,由人間觀察自然得到的一種邏輯概念, 自然以"道"("邏輯","制序")的規範運行,是一種共通的軌跡, 正確說來是人在自然中發現天地萬物的運作常軌, 所以人因此依循自然大地制定了行事準則, 譬如節氣,四季,年月日...等,在人間關係的制定乃成為道德, 最終"道"應相似於"制序"一詞.
經由科學的發明,智慧的長進,交通的進步......, 吾人接觸面的擴大,因此增進思考層面的交流與演進, 族群部落不再閉鎖,思考更形多面相與風貌, 榮格較之他更早之前的時代,肯定有很多破除迷信的批判 我們身處的現代較之榮格那個時代也是相同的景況 所以年輕世代挑戰舊時代乃成為勢不可免的局面 因"思考"之故,所以不斷翻飛前代遺風, 成為年輕一輩容易成就英雄的一個途徑.
所以整體說來,思考促進了人類在演化上的進程 但是如果再深入一點來看,人類所謂的進化只是樣貌翻新 按著歷史的重複性來說,人類沒有跳開一種人性的桎梏 這個假象的進程在重複著前人的錯誤而已 自然界的"邏輯"建構了世界,也形成人的思考"邏輯" 如此說來,世界(或稱上帝)的構成是"意識"之為物嗎?! 這便是我的疑問,也算是比較哲學層面的思考公案 果真如此,"空"是什麼?
真空當中亦含有物質,於是我認為空不是無物,而是物不動 修行者的追尋所以得到答案,原來人間的意識過於紛騰凌亂 修行不過降低動蕩,物質的,思考的,欲望的,各種情感上的......動蕩,
再說自性,人之構成肯定不是我們醒著時所理解的那樣, 類比人和電腦是恰當不過份的,所謂靈便成為聚合的存在, 而非醒時我們以為的單一狀態,所以人格指的該就是這種狀況 然而自性又是什麼? 我沒有答案,片面理解也許指得是靈的初始狀態 完全的單純,淳淨,如水,如風,如對自然般毫不矯揉造作的感受, 具體說來,也許就像生命的初始,如對嬰孩的情感般, 是不在條件上做出衡量的情感吧?
粗淺對幾點擅自作解,如有疑點尚祈不吝賜教.
2007-06-22 23:39:58 關於面具人生的說法也是無誤的 追尋上每個人各有軌跡,你就按你的意思進行 不必也不會去尋求別人的認同吧?! 2007-06-23 08:23:16 由以上觀點說來,我並不想高估"思考"一詞,在一個推想的過程中 思考是重要的,同時邏輯自亂時,思考是全然無用的 因為思考使人们學會了運用語言,文字,去美化宣傳甚至矯飾自己的目的 如此的思考使自己也使旁人,進入一種自踩墮落之路的浩劫中 所以我無意高估思考的價值,與其陷入後者,不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僅和自然依存共生的鄉野思考善些,所以我在某些時候, 寧可喜愛鄉人比城市人多些,完全是因為城市人善於以思考為名 作偽矯工作的關係,這點是我針對"思考"一詞的感想,
僅供參考
2007-06-23 14:01:23 再就榮格說的思考&信服補充說明 我想榮格所謂思考,是一種來自對外在環境的教育和薰染所升起的一種反思狀態, 我們一出世在這個世界就受到薰染,來自家庭的,社會的,國家的... 我們的價值觀受到大環境左右,如果大環境的引領方向正確,便是善的 但如果大環境因為在族群集團上產生偏執情緒, 那新生兒很難在一開始,就能擁有所謂獨立的判斷思考 最明顯的例子是納粹,再者宗教治國的國土,榮格對宗教反思, 完全是因為他的成長中展現了對宗教的疑問, 思考由疑問而來,如果藉由其他管道而來的思考, 我很懷疑其作用結果的良善,吾人因疑問所以思考, 正因為是自己的疑問,所以會以自己的管道尋找答案 追尋只對自己產生意義,這其中不涵蓋其他目的 因為是切身的問題,而非經由書籍或傳媒的暗示,這個價值意義非凡 縱或早有人說過相似的釋疑,也是作者所得,永遠不會成為自己的東西 所以我們對於念書又必須要有消化的概念,哪些部份感覺著好,便為自己留下紀錄 為得是在未來能有機會去印證它的好,所以宗教經書因著神的話語要人們信服 這句話基本無誤,但教徒無法印證在自心的經驗,無論如何無法刻版 所以榮格這句話的主要意義是,我們總要自身去做發現的工作, 將之成為自己的東西,才有可能達成"信服", 自己未曾判斷體驗的信條,如何能夠深信不疑? 榮格提出了他的反思,宗教徒因著環境的薰染無條件接受教化 這點在強調獨立思考做出獨立判斷的人身上,是很匪夷所思的 每個人因著自己的信仰信靠上帝,耶穌或神佛,阿拉...... 基本上要人们信服和真神無關,和傳教者有關, 吾人批判宗教其實也和上帝無關和人間的作為相關 如此說來上帝一樣成了人間的代罪羔羊 "存在"又何需印證,好像看不到空氣,它一樣"存在" 所以批判與否不是風潮,而應看做是自己問題,所以尋求真相
2007-06-23 21:08:29 所以再回頭論孤獨吧? 對這個詞彙帶來的寂寞感是較多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印象? 多半出自於因為"一個人"思考的關係,這樣的狀態難以和寂寞分際 一個人思考意味著沒有同伴,沒人知道和理解自己 我必須說:"孤獨"確實有時會和"寂寞",形成"孤寂"的連體嬰狀態 或者時而交換存在於"一個人"的生活模式當中,結果可以發現, 所謂的寂寞指出一種心理情態,和人數多寡毫無絕對的關係 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可以夥伴解決孤獨的問題,找朋友談心暫緩寂寞的心情 但是孤獨的狀態或許能夠表面解決,卻經常遭寂寞重創 所以我们假設,寂寞不是可以找夥伴就能獲得改善的 要藉由夥伴解決寂寞,起碼要對方懂得自己,先決條件是這個對象的"程度"適當 所謂"程度"指的是他起碼要能夠理解自己思考邏輯,否則對牛彈琴的效果是更氣悶而已 梵谷或尼采都缺乏這樣的對象,所以造就了他們錯亂的悲慘生命 對一個思想繁複的人而言,經常地找不到對象,尤如一種人生悲劇的咀咒或預言似的 寂寞情境經常會在不經意,如蛇魅般攀緣心頭, 汲汲忙碌於討生活求生存的人,想這些"高級"問題是奢侈的 他的精神能量在"動"當中,想心靈問題成了無所是事者的嗟呼唉哉 是一種多餘的無謂思考,但相對於養尊處優的已開發文明地區 解決心靈上的疑惑,成了刻不容緩的急務,如果世界整體是該向前的話 我們不能不去正視這樣的問題,理由是:生命不該只消費在工作中 經常地,只是坐著思考無法幫我们找到答案,似乎尼采也說過不要在室內做出重大的決定 總要運動身體(請注意運動和勞動不同),在戶外的環境我們因為敞開了能量,所以思考傾向正面 如果經常感受寂寞,應該盡量去到山野戶外,以便貼近自然做心靈的對話 相信這是解決寂寞的良方,雖然無法解決孤獨,但如果能先解決情緒上寂寞的問題 狀態將是更容易獲得改善的
2007-06-24 09:16:55 [已注销] 为什么探讨"孤独" 呢? 为什么不探讨一下理解生命意义的途径呢?
不认为在“生命意义”面前,孤独是个伪命题么? 2007-06-24 20:57:41 如果不先架好姿勢,如何騎馬呢? 2007-06-27 19:26:03 如果有機會,我倒很想對"生命的意義在為外界努力所以存活"這個主題做出探討?! 在某些角度來說,努力僅僅是因為建造個人的王國,以便顯示出意義嗎? 個人在獲得提升之後,真的只能獨立存活出意義嗎? 我很難說"生命的意義",因為從哪個角度看,自己生命的意義都不可能只存活在自我的世界,. 個人的努力須要能夠和外界發生關係,外界指得或許是他人或習習相關的生存環境,. 這是我初步的認識,較深的想說再說吧!
2007-06-27 22:33:55 狀況1. 有一個人覺得家對他而言只是兩堵牆,一條剛剛好夠躋身的行舟, 稍感水面不夠寬闊,舉目船行,只是滯礙感稍重 所以遠行,想要離家千萬里,尋找寬廣的世界, 不想在兩堵牆間只眼見老人的固執和老化,孩童的叨語和成長, 他以為走了可以找到他的世界 但是他又回家了,因為世界總存在小人與現實,也可以說,他是受線條牽引 那條線把他從高飛的遠方拉回,並牢牢將他栓住,他只能在兩舉目的牆內 為家庭回饋貢獻,這是沒有辦法做計劃的事,也是所謂的天外非來一筆的變化 對這樣的變化,他不是曹操,無法棄家不顧,也無法推卸和家停的關係 所以開始為別人生活 2007-06-27 22:47:11 狀況2. 父親過世使得母親變得異常孤單,經常在情緒上無法自持扯著執抝頑固的脾氣為難晚輩 她適逢適婚,所以相親草草找個正常男人嫁了,但她由一個封閉跳到另一個封閉 她開始為她自己的家庭生活
2007-06-27 22:47:51 狀況3. 大學畢業之後,他循著正常人的生活軌跡行進,相親,結婚,生子, 在工作上,無怨無悔,盡職盡力,從不做思考,在別人眼中的苦勞工作 為了掙錢養家活口,他都只是吞忍,孜孜不倦地忙碌著,他對上層樓當然有期待 但是無止盡的加班,他距離目標像是永遠無法舉步跨足,但為了家人他無法擁有性格, 甚至看著自尊被踐踏,離談論心事都嫌奢侈的情況,他只能為別人工作
2007-06-27 22:59:33 狀況3. 他應該什麼都有了,努力創業的結果,他總算擁有自己的事業,雖然對員工苛扣 但對母親家人卻是異常孝順的,可以說是光耀門楣的虛榮感吧?! 男人就是得飛黃騰達,闖蕩出自己的王國,才能說是成功,眼下這些都有了 卻偶然感到寂寥,因為過度的夜宵和勤奮,使得他的身體病灶漸增 但為了提供員工龐大的生活經濟與維續家庭支撐力,說什麼也沒有這麼容易倒 他的事業王國,畢竟造就許多人支持他們的家庭, 雖然他並不知道員工對他真正的評語,但那無關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2007-06-27 23:05:39 列舉上列狀況,只是便於進入討論,譬如一個遠離塵囂的修道僧侶 可不可以獨善其身,不顧世間,一個人去創造"生命的意義"? 猶如苦心鑽研的學者,或文人藝術家......, 是否可能不將自己研究結果不做任何發布,以創造"生命的意義"? 如果作此想,我想其理甚明 2007-06-29 14:22:29 人生存便會和世界發生關係,所謂"孤獨"指得是一種思考上的心理狀態 和你思考所得到的結果,該存在的狀態不太一樣,亦即:縱或是個人工作的藝術家 也需要將作品發布,無法只是自顧悶著頭做,拒絕世界,與之斷絕關係 如果一個藝術家一輩子只做了一堆卓絕的藝品,他從未發表一件就離世 他的生命是否建構出意義?我想必須要等到世人認識他的作品之後, 才能開始他"生命的意義"?!
2007-06-29 14:36:00 同理,一個修道人如果不能將其修成正果的精闢道理傳揚於世 他只是獨善其身,將如何驗證"生命的意義"? 我们因此約略看出"生命的意義"大小,將以你對世界產生影響的界域定多寡 同樣推論衍伸至科學,環保領域也是相同的景況, 生物學家自然就以對生態的保育範圍論"生命的意義"大小 "生命的意義在為外界努力所以存活"也許不夠精準 "生命的意義在對世界發生作用力的大小"或許較為貼切?
2007-06-29 15:19:07 也因此,我们或許產生迷思,以為生命的意義在創建自己事業王國的大小 以為在累積財富的多寡,或自己可以放縱逸樂的程度...... 這些都只能算是欲望,欲望可不可以創造"生命的意義"? 就某些層面來說,欲望確實可以成為創造意義的觸媒, 但如果無法對他人做出"善"的影響,就只能歸類在"私欲"的分類上. 2007-06-29 17:11:04 其實沒什麼我"們"的討論,基本上我把它當做一個思考的過程 無法做出絕對的定論,況且當我做如是說時,我益常地想拋家棄子,與世界斷絕關係 前論都是常人無法擁有的環境或際遇,對一個普通的凡人來說 過好眼前的煩心日子便是意義所在,無法著眼太遠,甚至近到下一刻鐘都無法估計 變數存在生活中,變化才是生活的常態,也因此就凡人來說,一切顯得無意義與不得不的屈服 這樣的明白造就了無奈,有的人選擇逃避,有的人奮力迎擊,更多的人只是承受 這樣的承受,使得多數的人間社會,只存在表象的快樂榮景,也因為無法創造出意義 低迷在混亂世間的實態只是苦悶而已. 2007-06-29 17:22:17 當我說我想拋家棄子,對於創造意義一事不感興趣之際 我想我要的是一種"自由感",可見在意義當中,自由是一個重要的成份 為什麼我感到不自由?因為我為鎖事所困,半刻不得分身,另一部份卻飛到千里之遙 "關係"又造就"鎖事"的成因,我們一輩子,能鎖住自己的不外乎家庭,友朋,工作,社會,國家...... 所以說修道者又必須盡其所能,脫離外在"關係"的牽絆,但一旦他修成正果 又必須將其所得分享眾生,因為解救眾生的迷障,才能成為"意義"所在
2007-06-29 17:33:37 由以上演繹來看,吾人自以為的意義絕對不可以缺乏"自由" 同時"自由"又不是放任不受拘束,自由需要經過"自律"得到 自律才有可能不防礙他人的自由,簡而言之,世界的苦悶是人類自找的 而且狀況是惡性循環導致的
2007-06-29 17:48:10 我們生存的環境牽引著我们的"自由",包括家庭的,學校的,企業的,社會的,國家的"模式" 我們從這些地方學習建立價值觀,經由達成這些價值觀以便肯定"意義"之所寄 簡而言之,幾乎眾人所認定的意義方向,就是自己知道努力的方向 吾人一生都在達成旁人的期望, 卻無法達成"教育他人",提升他人創造自身價值與意義所寄的使命感 問題出在整個經濟體系的錯誤模式嗎?! 問題越扯越遠,範圍也擴及所有界面,這些絕非凡人可以做出變革體制的偉業 我們該如何繼續探討?!所以無奈因之升起,說法便如雲端說夢不切實際
2007-06-29 17:53:32 面具人生 (悠游乐闲静,恬淡养清虚) 假设我们只是在假设。 生命的意义?我们暂且不去想什么是生命,意义又是什么!
我们通过什么去实现生命的意义? 我们浅显的说,是人生吧,我们的人生是去实现生命的意义吧,好事者不要拿前面的理论说事,因为,活着你至少要问活着为了什么?一块糖,一席地。等等。 我们的过程,了解我们的人生,而我们的人生都没有完结吧,是的,大家都是在实习的过程,没有走完,我们的所有都是在假设,我们假设自己活得很好,假设自己像一个哲人一样在这讨论生命,而生命是什么?不敢给出结论,就个人的经验来说,我们的情感等一切因素是够成整个体系的要素吧,我们在探讨生命中的一种现象,孤独,寂寞。是的,但是真要是把它上升为更高一级的东西谁有把握说“我”这个个体就能说清楚事情那? 我们从小问题着手,是为了给大问题以小视角的解读不是么? 一叶一世界。 我们不去了解1+1就去微积分么?我们连自己的情素或是想法都弄不清楚(那些哲学家可能也不清楚)就真的可以去给出问题的答案么?去说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可以说,我们是在假设。 我们用我们的人生去假设。先哲就是这么做的,他们用他们那些傲人的才智和带有神灵般神秘的假想,带给我们以启迪,他们都不是给出答案的人,我不认为这样不好,反倒我们会去思考,而真相就是靠思考的,我们把先哲的思想变成了经过实证的理论,但理论就真的是完美无缺的么? 我们都在假设,怀疑,学习,然后加以吸收,给出经验,然后,供后人去实证罢了。 真伪相对而言,没有确实真假,相对于生命意义而言,孤独是一个伪命题这个假说或者是命题本身没错。但是你的理由那? 大家讲出自己的经验,往往只是经验,以本我来衡量,然后达到一个极致,要不就是一个平衡,就状态而言,我相信最后是没有结果的。 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过程,得出一个方法论。
我。是被物質牽絆住了。因爲年輕的緣故,充滿希望與所謂夢想。但都需要物質達成。 我還渴望自由,但最終發現真正的自由是不可能實現。
曾經有遁入空門的念頭。因爲在塵世,就會被牽絆,被物質,被欲望。
關於“變數”,我恨變數,最近就被一個糟糕的變數絆住。即使冷靜思考得出“其實也沒什麽”的結論。但還是會偶爾想起或因此失眠。許多事情因果牽連,就算自己行事毫無偏差,最終也會被八竿子打不著的某個人的過失而連累自己。 2007-06-29 19:36:59 我想說面具人生說的也是一個切入點,但也許是彼此用詞上的問題, 很有可能不太唸書的我因此可能會產生誤解, 所謂"本我"大約指的是每個人各自擁有的視角吧? 所謂意義便是如此,依每個人的站立位置給予定義,哲人提供了一個切入點 但多數的哲人過於意氣昂揚,我想說得是如何看待哲人的視點 至於孤獨是不是"偽"命題?我不太明白為什麼灌上"偽"一字? 對我來說孤獨是真實存在的狀況事實,我從不覺得它在生命的過程中該有偽這個字, 或者我對哲人切入點有誤解?!我不太清楚,"确定一个过程,得出一个方法论" 這方法大約指得是一種邏輯嗎?!對我來說,每個各體的邏輯可以相同嗎?! 也許正因不盡相同,所以寂寞吧? 2007-06-29 19:39:24 sai對變數的認識是很深刻的,這正是我們在人生中稍感無奈的原因吧?
2007-06-29 19:53:42 遁入空門是否可以得到自由?! 當然不是,這是我們在世俗中煩亂的錯覺所致 以為拋棄了世俗就可以平靜此心,海闊天空 但空門好多規矩,尤勝家規,空門在教導"自律"的工夫 對空門不解,以為離開了關係,將得到自由,正如想用死解決羈絆的紅塵難事般 是天真愚蠢想法,自由不是毫無代價可以得到的東西,它代價昂貴而且是超乎想像的昂貴 也許要花上一輩子的自我約束,才能得獲大自由 所以引用面具人生說的:"我们的人生是去实现生命的意义吧" 在某些角度來說,自律一輩子為了得獲自由,以便得驗證意義所在, 這便是我目前有的念頭
阿哦,我常常有這“天真愚蠢的想法”也。比如遁入空門。比如死。
爲什麽沒死呢?因爲我怕死。(苦笑)。真是的。爲什麽懦弱呢?人類都這樣麽?很少看見有人反抗的。我們都默默承受。很多直覺表明錯誤的外力驅使,我們爲了達成目的或維持安逸,捨棄自由自尊。
想想,我仍然偶爾會逃避,許多事情的處理。 其實已經意識到了,而且試圖去面對。也許本性難移吧,依然逃避,懦弱。看見堅毅的人,總是羡慕卻又遙不可及。
關於“自律”和“規矩”
恩。在一番青年時期的肆意之後,我覺得 規矩 這種東西,適量,是好。 就像物理瘦身的笨拙原理,塑身衣。緊綳肌膚,很難受,很拙劣的方法瘦身。但卻是有效的。
恩。我了解。 2007-06-29 21:36:34 處理事情有時候需要積極,有時又事緩則圓,丟在一邊不理反是效果較好的?! 至於什麼事該急或緩?又只有自己能做出判斷,另一方面我們因著個性 做出不同的反應便非常順理成章,相同的事件有人順利解決,有人造成糾紛 原因大抵就是因為個性,也許正是所謂"本我"的出處?! 不管如何,“自律”和“規矩”某些程度上,磨圓了一些個性上的稜角, 使人間彼此在碰撞上,比較不容易傷害彼此吧?!
2007-06-29 21:51:55 面具人生 (悠游乐闲静,恬淡养清虚) 有的时候,我们把哲人的视角给固定化了,所以我们才会用一个过程去思考得出一种方法论,我们其实是在用自己的经验去思考,未免带有一些个人色彩,而这样没什么不好嘛。 我想说的是这个,有的时候自己会因为无端的字眼去遨游一个未知的世界,所以有的时候会有一些胡言乱语,呵呵。 我就很喜欢苏格拉底,因为他的“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还有他一生都没有留下著作,是没信心么?我想不是,可能是他把精力放在渡人上面了吧。(所以才会被处死) 所以有人会说,生命的意义面前,孤独是一个伪命题。 但是我却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2007-06-30 21:48:37 生命的意义面前,孤独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我把這句話解釋為:生命的意義面前,因為孤獨就包含其中 所以討論孤獨根本是多餘的. 我想當我做以上解釋時,我理所當然的贊同這句話. 哲人討論的範圍廣泛,我當然不會把哲人侷限在部份以玩弄高深用詞為樂的"哲人"身上, 事實上每個人都只能依自己的邏輯(或許是ls說的方法論?),去做理解的工作 所以我說對作者感覺到好的部份,可以先記下,總有機會去驗證它好在哪裡 如果只是囫圇吞棗,看了很多高深的作品,但無法真正去理解它的含意時 不如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易言之,有時我們需要被教育,有時又必需自己去篩選被教育內容
2007-07-02 20:08:28 很多時候,我们只是路人甲乙,但因為世界只有自己的關係,自己遂又成為主角 "我"之為物,既大且小,所謂矛盾,因此升起
2007-07-02 20:15:21 我沒有對象可以說話,我渴望對話的對象 一旦開了頭,我又鄙視"你"的粗陋,不夠深沉的寬度
當我孤寂時分,我拼命的對話 但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孤獨從來不虛偽,雖然有人將其灌以偽字 我還是要說,我不懂?!因為我真實的擁抱著它 也許我並不時時刻刻感受它?!但夜裡我總是裹著它入眠 即使快樂,也不曾覺得自己可以拋棄得了它?!
2007-07-02 20:21:07 如果這就是盡頭了?! 我總得做此假想,因為如果我和其他人都撐過來了? 我也許還可以看得見明日在海洋昇起的朝陽,在溫煦的光線中摘取蕃茄 一個長得像蕃茄的老者,笑容可掬地迎向光輝 2007-07-02 22:29:07 奇怪地是,孤單卻不寂寞 我想我很喜歡能達到這種層級 2007-07-02 22:30:34 對於愛情,我過於健忘 好像總跟在一起的時間相當
2007-07-02 20:15:21 皮相 我沒有對象可以說話,我渴望對話的對象 一旦開了頭,我又鄙視"你"的粗陋,不夠深沉的寬度 當我孤寂時分,我拼命的對話 但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
是的,
我還是覺得,儅你想拼命找人對話的時候,終于找到,但那人還是無法完全理解你的,你還是會有失落,儅對話結束的時候。 但那是因爲,人和人是無法完全相互理解和溝通的,我一直這樣認爲,但我還是偶爾孤獨的時刻會想與人交談。
結果導致,時常自言自語。扮演著兩個人。
荣格对于自性的理解 类似于唯识宗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的说法 其实,唯识宗的理论还多都与荣格的理论不谋而合
2007-07-03 22:56:43 sai:總覺得你說的好像自己......
kloptl:如果你願意,是否願意花點時間談談漏种子和无漏种子? 現在的好種子少了,真不知以後怎麼生出供活的莊稼?
劍心,春暖花開:感謝有想看的東西,希望也提供你们的生活感想?
king:我想對於生活,我永遠無法預期些什麼?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什麼都不多想地進行眼前該做的而已吧?!
2007-07-03 23:24:21 經常地,感覺自己不過囈語而已.
“人若耳目聪明清澈,孤独是唯一的命途”
人若真耳目聪明清澈,其实无所谓孤独与否,孤独还是因为耳聪目明
"因为人是自然的衍生物" ——觉的这种观点并不能指出人的真实。
2007-07-03 19:59:06 *King* (上海) 简单的生活其实很难,no heart no hurt ==========================================
恩。喜歡後面那句,因爲確是真理。 2007-07-04 16:50:19 大輪胎:我想孤獨真的是指出一種比較接近神的狀態? 但耳聰目明也許可以使自己比別人容易看到這種狀態? 因為理解的人好像比較因為容易接受,而早日脫離這種狀態? 我用了很多問號,因為我只是在假設罷?
Asanant:"人是自然的衍生物",這句話很高呀?!總得說來一切萬有就是自然, 人的真實就是存在於萬有當中,但人活得很自找麻煩?! 也許問題出在人们善思辯的小小腦袋裡?!一個使得人類提升與墮落的小小腦袋裡?!
sai:我對"心"與"腦"存在了一點疑問?!曾看過心是直觀的作用, 腦也許偏向客觀?!因為我一直不明白是否用詞的美化關係, "心"比"腦"頻繁地被使用?!心不會思考,在思考運作的是腦呀?! 但我卻會感到心痛?!是經過腦部的傳遞或心臟自己有所感應呢?! 是否有一種超越思辯的直觀情感,存在於心臟這個臟器當中呢?! 想想而已,無關乎這個用詞的含意,對它的語意我起碼是理解的.
2007-07-05 20:39:02 那個畫家有一個裸女圖,豐潤圓熟,肌膚白晰透亮,是個豐熟的果子 我的老母親和大眾浴場那些老人一樣,有一個鬆垮掉的皮囊 缺乏光澤滋潤的表皮,浮貼在少許肌理之上,若非還有骨骼做為支架撐住 我很懷疑這副皮囊幾幾乎要成為灘在泥灰地上的笑話了?! 但我笑不出來,我很認真地想像他們年輕時的風光,也及早提醒自己不久之後的模樣 我開始不經意地發自內心的嘆息,迴盪在空氣裡,猶如空中被氣流震動的枯黃葉片 隨時都將脫離枝幹般?!眼望人生,莫名感傷情懷的情緒很是奇異?! 2007-07-05 20:43:26 我在慌亂忙碌之際,根本上無法多存在"思考"一事 有時間多做的思考令自己變得脆弱,與無法面對眼前的生活
2007-07-05 22:28:39 僅僅是瞬間,我想起那個遠在千里之外的街道, 流浪的樂音告訴我那個再也回不去的街道,不過一場夢而已. 2007-07-06 19:54:30 我的關鍵字落在"衍生物",作為一個自然中的物種而言,人被稱作萬物之靈是有原因的 人像猴子一樣擅於模仿,連"虛張聲勢"也被詮釋的更厲害 人沒有尾巴或大耳朵的配備可供嚇阻敵人,所以發明了兵器,進而發明了交通工具 供我們把自我疆域擴展到千里之外,這真是不得了的進步,同時因為不得了 人們開始變得太過自我膨漲,不可一世到以神人自居,蔑視自然甚至代上帝發言 在亞特蘭提斯,或馬雅或消失的其它古文明,人們存在著太多臆測 以為早在恐龍開始的世紀之前,曾經存在著一個文明的紀元?! 不管如何?!臆測誠屬臆測,我一點都不在乎這樣的可能性, 因為我總認為:"生命未曾消失,只是轉換形態存在",
看看中國北方逐漸消失的綠洲,再看看沒多久前的東南亞大海嘯 沒有理由上帝不能利用沙塵暴把人類集中趕向海岸,再來個海嘯一舉殲滅人類或地球?!
當世流言的末世之說,變得只是在算日子嗎?! 如果追因究果,還是人類自找的,最公正的是上帝是自然,在人類的罪生夢死中 得著這樣的結果,我只會說大快人心,報應不爽,而且日日祈求人們趕快去做悔悟的功課 知道自己做了什麼,比去咒罵上帝或同類會早日獲得救贖的吧?!
關於"心"與"腦",我沒有仔細探究過。
若是如你所說“心是直觀的作用, 腦也許偏向客觀”,那麽,我處事都是用“心”,思考則是用“腦”。就是説,我時常衝動,直觀的覺得應該如何便就這麽去做了。而無所事事的時候,我開始想問題,所謂的自尋煩惱,在那個時候,我才會越來越理智,越來越辯證,這時候才是用“腦”。
因此,基本上,我行事有時不是太明智,但也知道自己是明事理的。 其實我不希望改變這種狀態,雖然過於魯莽。但我的觀點是,自己做任何事,用任何方法做,都會百密一疏,無法完美,所以,不如不去過多考慮,按照自己第一感覺去做,之後總是會有麻煩,總是會要解決,但這就是人生,我感覺人生不是用來享受的,而是用來面對無窮盡的挑戰。和失敗,之後是毀滅或反敗爲勝。然後,無限循環。美好的東西總是短暫。或者說,美好,只是一場安慰你的幻影,這樣想,總是讓我很不安,儅每次感覺良好的時候。最後它消失了,然後自己對自己說“看吧,我就知道”……。- -#
2007-07-06 21:55:08 sai:如果你不說,我簡直會把你當成我的影子或我是妳的影子, 因為你經常正確無誤說到我自己的行徑, 以至於看到你的敘述像是在照鏡子一樣?! 2007-07-06 22:01:12 關於心或腦那不是重點吧?!應該是某人提過,自己剛好想到?! 也許為什麼人不能完全掌控自己才是我好奇的,是本性不移嗎?! 那修養的工夫到底可以使自己改變到什麼樣的地步呢?!交錯的時刻,我們知道在某個部分是可以得到理解的。
2007-07-07 13:25:29 關於2007-07-06 20:36:25 sai 的留言: 我經常覺得事與願違,因為期待太過,以致於有點"眉目"時, 總會像賣牛奶的女孩一樣,無止盡地畫下一圈圈的未來, 也許在你來不及繼續畫下去時,這個美好的想像會嘎然中止, 所以我又必須再調整對"期待"這個字眼的控制, 起碼我不能讓它無止盡膨漲到足以傷害自己的地步,我只能小小雀躍而已 關於解決問題,該及時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就丟到一邊 什麼是可以及時解決的?!大抵可以在自己身上進行的,就是可及時的 問題在別人身上的,只能視狀況進行,至於無力的那一部分,丟給時間去淡化罷?! 2007-07-07 13:37:05 不管如何,我總是好奇著,自己可能對"不可約束的部份"做出何種程度的改變? 我總是會對相同的場景無力,並且生氣發怒,大火燎原之後再做反省悔恨的工作 我不能跳過動怒這個階段嗎?!這是因為天性嗎?! 縱使知道也提醒自己須要防範,但最後乾脆寧可累到說不半句話,反應差到不行 如此才有可能避免廝殺後的自我厭惡與悔恨,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老師們對天性做何解釋呢?!我們畢竟無法把自己扭轉成那個模式吧?! 明知不可為,但你總在同一個地方被石頭絆倒,我對這個很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