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三朵玫瑰
2010/02/20 23:56:07瀏覽617|回應0|推薦28

新春時節有機會看了這部影片,年屆70高壽的孤寂老教授因為雷擊,導致停留在30歲左右的青年狀態,同時出現了可感知的另一個人格"替身".本文重點不在敘述他和情人輪迴相戀的部份,我對可感知的"替身"有些想探討的話題.

替身的出現其實更像一面鏡子,假設我們生活的現實面以為"A"稱之,一般人在A處時無法意識到B界面的存在,B可說是無數鏡面切割的潛意識空間,再過去遠點的地方也許是C的無意識空間,總之,因為無以為證,假想也就只是假想.

B鏡面反射人類靈魂的底蘊,當中具備人類所有心靈構成的角面,這些精密複雜的組合成份,依A界面的成長供其取汲,常見以夢境的暗示出現,或以相反狀態出現彌補,或以神魔形象恫嚇,總之,處於B鏡面時,變幻虛華或供人以療癒、或予生活提示.

這是為什麼片中替身所顯露出的樣貌,既教導、有幫助、時而顯露出狡獪,因為正常人是無法與之對話的,可能產生對話的人,我們想像:除了修行者、就是精神分裂的精神病患了.修行者因為將之視為"魔考",所以有與之對處的正確方法,然則精神病患太過脆弱,無從產生自保的力量,向外求援時,只有卑微的籠罩在別人的懷疑眼光下生存,終於受不了內外俱疲的壓力,斷掉的自我控制力便讓病患從此流連異界?!

比利的24種人格,曾在精神醫界被廣泛探討,當然傾向嗤之以鼻的人應該居多數,因為太不可思議了,或許比利太過滎弱,容易被替身頻繁進入,不管如何比利真是個特例.但如果B界面有人類心靈發展歷史以來的所有素材,B對A能夠展現的影響力有多鉅大便可以想見了.

修行者因為具備正信,所以有對處之道,一般凡夫俗子甚至不太清楚人之為物,遑論清楚未知、乃至於神魔之說,所以被恫嚇,甚至擅於思辯的尼采,最後也在自問自答的邏輯中所苦,一般人不能體認這樣的意識狀態只能惑人,無法實質造成傷害,所以在恐懼當中迷失.

基本上這類人不能說笨,只能說是敏感特質多了些,替身的次人格也會在生活中企圖影響一般人,只是一般人不會覺察到這種作用,因為那只會被歸類到性格表現.這種不自覺的行動,能造成的誤會便是無法互相理解,習慣性把問題推到對方身上,要解決這些還得回到一般心理學範疇裡,經由自我分析與反省認識的過程,為自己提供改善方案.

片面經由影片,提供一些對人類意識或"替身"的想法,至於實情如何,有賴心理醫學做出系統的研究和分析了~!

參考發言:http://blog.udn.com/veno/3755512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no9&aid=379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