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個思考的個案(1)...關於誤解
2006/04/13 10:05:14瀏覽310|回應0|推薦0

一個思考的個案<1>...關於誤解 

   
 

人與人之間的誤解怎麼產生?為什麼會有所謂誤解的產生?不是固守觀念作祟嗎?一般人對所謂誤解,採取不理會的消極態度,或激烈的反駁情緒;誤解經常由言詞產生,因為言詞的表現通常肇因於心情,或周遭的環境。人在心情波動時,通常會出現較激烈、悲觀的言詞;反之,心情穩定或愉悅時,言詞又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有時端賴言詞評議一個人,是不夠周全的。雖然也是一個方法,但常會有所欠缺;因為性別、成長背景或思考模式的不同,引致錯誤理解對方的發言意念。當你信賴的對象,說出與自己想法背道而馳的言論時,只有「錯愕」一詞,可以言明你當時的心態。我想其中最大的誤解在於別人想像的自己,與自己所想像的自己,相異甚遠之故。

我們在心中,會約略知曉自己的樣貌或心靈狀態;他人則藉由觀感印象得知,他人又如何獲知這些訊息?你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表現,包括光線、空氣、周遭的傢俱擺設等、甚至於自己的心情,都在在顯示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卻非全貌。人是善於偽裝的演員,肢體的舉手投足間,都演繹了自己意欲製造給別人的印象,有時也許不經意,但卻常常下意識,特別明顯的狀況是:有你想吸引的對象時。我無意發言說:「人是善偽裝的動物。」我想表明的是:「如果你都知道自己不過在飾演一個角色,別人何嘗不是呢?」

在以第一人稱的自己,有時為了避免發言造成別人無謂的印象或觀感,會謹慎小心用詞;相反地,在意別人的用詞,無非顯示了自己在意的觸點。我們必須注意此人是在什麼心態或環境下,做出發言。他話背後的真意,到底表達了什麼樣的訊息?

因為言詞有時也會伴隨行為,以反向的表現,說出他的意念。在確認一個人真正的中心思想方面,有時文字來得可靠些,且較能避免當面的爭執陷於無稽,相對地,它也有缺失,因深思熟慮後的想法,緩緩道來,通常較對話來得冷靜客觀,且因著個人文學造詣的表現,產生文字上的偽裝。但畢竟表示出一個各人的心思,言詞與文字算是最快速或貼切的,雖然它們同樣會被虛飾。

在言詞或文字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對人的溝通方式,可以避免誤解的產生?直覺或所謂的第六感算是準確的,但你需要具備洞察它們是否落入偏執的桎梏中。信任自己的直覺,並非偏執地確認自己的觀點,因為確認本身即擁有其不可確認的迷障。我們必須允許不同立論的存在,在相左的立論中,用科學的態度,嚴格地檢視自己,小心自己為自己所欺瞞;反之,不相信正確的直覺時,則常使自己掉落迷惘中。同樣一句發言,有人感同身受,大表贊揚;有人不以為然,嗤之以鼻;這奠基個人的經驗法則之上。

為正確的直覺做準備,需要經常地檢視自己的觀念、想法,所謂的偏見會有冰冷感,如果是一種客觀的評斷,會超越以自己為主體的觀想,而以第三者的思考,旁觀自己與別人,這種觀想不會置自己與別人陷入冰冷的分析當中,它讓你接受所有的相異性,不致產生人云亦云的迷途。

好比我們看心理學,你藉由這種學說,試圖洞悉別人的心態是不高明的;如果利用它,解析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係,則是甚好的方法。一種學說,你可以用各種角度解釋它,以便使它符合自己的立論,但世界是如此形成的,如果使它陷入配合自己的分析當中,則人性變得”非好即壞”的二分法;但人心不是如此,它不是一種用科學態度即可釋疑的學問。但如果我們利用較科學的態度,解析形成自己的前因後果,一切將變得簡單明嘹些。設若有人誤解你,用行動顯示你的真實面貌,身體力行教育別人,同時也有耐性等待對方的轉變,對個人而言,乃成為一門重要的功課。

你對別人加諸於你的誤解傷心,別人何嘗不是對你的誤解感到苦惱呢?你可以耍弄性格,說你才不在乎;對方一樣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反制你,如此一來關係無法進步,反倒讓我們憂心忡忡社會、世界的寂寞愈深了。






( 創作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eno9&aid=23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