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影筆記—龍紋身、鐵娘子
2012/05/18 12:21:29瀏覽819|回應1|推薦9



 

1

前幾年逛書店,總看到千禧年三部曲特別是《龍紋身的女孩》排在新書區,聲勢浩蕩。

那時拿起一本欲翻閱,看到書背的推薦人(標準的「背書」)有殷琪、小野、吳念真,立刻像燙手山芋似的,把書丟回原位。

寂寞出版社(怎麼會有人用「寂寞」當店名的? )用那些我心目中的糟糕貨色當推薦者,恰恰是反指標。

 

不久前,MOD把好萊塢版《龍紋身的女孩》放在電影新片區,簡介中導演是我頗有好感的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導過《火線追緝令》Se7en、《戰慄空間》、《索命黃道帶》),於是我花85元看它。

《龍紋身的女孩》比我預期的要好看,是自《沉默的羔羊》以來最精彩的偵探驚悚片。

它有著偵探類型小說/電影中我最喜歡的「密室消失」次類型,整個解釋也成立。

它和《沉默的羔羊》一樣,大壞蛋是個連續殺人犯(又是我喜歡的次類型)。不過,它採取古典傳統偵探小說解謎的敘事方式,要到最後一刻才揭發真兇( whodunit,謀殺天后艾嘉莎‧克莉絲蒂的系列作品是此型式的個中翹楚 )

儘管中途即猜中誰是兇手,(布衣讀偵探小說推理公式:最沒有嫌疑、最不像兇手的,一定是真兇)但整部片子依然令我看得興味盎然。結束時令我大呼過癮。

大衛‧芬奇的手法老道,在優秀的故事結構支撐下,井然有序不疾不徐以影音說好這個故事。

 

看完電影,翌日到書店翻閱原著小說,發現好萊塢版的編導非常忠於原著,沒有亂修亂改,小說還挺好看的,於是掏腰包買下千禧年三部曲。

對於中譯本,我只有一點微小的不滿:有些台灣年輕人不通的遣辭用字不宜也不該出現。

例如:好好用心研究數學原理



 

2

《鐵娘子》是梅莉‧史翠普二度奧斯卡封后之作,我是冲著這一點進戲院看它的。

整部電影可說是梅姨的獨角戲,她化妝墊高鼻樑,尖著嗓子用英國腔說對白,在舉手投足之間帶我們看到這位鐵腕政治家(是的,我一直認為她是政治家而非政客)人性的一面。

覺得編導以實代虛,用真人對話的方式呈現 柴契爾 夫人的幻想,(老年癡呆症?)是非常高明的一招。

垂暮之年的她一直認為亡夫還活著,時不時會和他對話。

最後,她接受/認清事實,收拾亡夫的衣物,和幻影道別。那個漸行漸遠離去的背影,竟爾飛揚出無比的離愁,溫馨又感傷。

《鐵娘子》本質上是擁抱大英帝國主義的電影,它肯定鐵娘子重振國威的作為(特別是下決心打福克蘭島戰役),為她搽脂抹粉,歌之頌之。

對於她在國際上失利的史實,(例如談判香港九七大限,吃了一鼻子灰,步出會場還摔一跤,)全片則隻字未提。

所以我是抱持著欣賞電影的心情看《鐵娘子》的,不當它是傳記片。當它是傳記片就著道,上了英國人的當。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fat0500&aid=646662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Swedish version is even better!
2012/05/31 01:46

My husband and I watched the Swedish version (with English subtitle) that all three movies are just wonderful.  I bought all three books right after finished watching the 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