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簡繁體字的恩怨情仇
2009/06/10 11:24:56瀏覽1289|回應4|推薦9

文字的性質有形、音、義三部分,也就是文字學,聲韻學,和訓詁學。古今文字的演變,比較難懂的部分是音和義,形的部分一學就會。例如,「槑」是「梅」的古字,學一次就記得。但是「姑」,「娘」,「媽」是不是「母親」的意思,要看那一朝代的用語而定。

研究文字還有使用頻率的考慮。康熙字典有五萬字,但報紙常用字不超過三千。簡化幾個常用字,就讓人覺得通篇文章都是簡體字。大陸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簡體字只有三百字。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屬於這部分。大學時看那張表,一小時就學會,看懂簡體字的文章。

簡繁體在書寫時,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別。大學時上課,寫筆記都用簡體字,快多了。

個人不反對簡體,但要讓人看的舒服,像「广」(廣),「厂」(廠)這些字,實在沒有美感;「干」(乾、幹),「面」(面、麵)一字多義,容易混淆,都可以檢討修正。

------

電腦普遍後,將來手寫會越來越少,簡體字的好處也就沒那麼明顯。

西方拼音文字的優點在於字母少,易學易寫,電腦鍵盤也小,容易輸入。缺點在一字多音,字形長,閱讀速度慢,很難一目十行。

中國象形文字的特性則剛好相反,尤其電腦應用困擾多年。輸出方面,記憶體增大後,字型儲存及顯示已經不是問題,造字問題也可以行政措施減少影響。輸入方面問題較大。國人研發倉頡,大易,五筆等多種「形」的輸入法,終歸勉強難學。最後還是應證中研院張系國教授當初的預言:「中文輸入必須與教育結合,才能普及」,而「漢語拼音」剛好符合這個條件。中文有一音多字的問題,但是拜記憶體增大之賜,「詞」的輸入(多字結合,如玫瑰,中華民國)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使「漢語拼音」成為中文輸入的理想方法。

------

文字的形和音是兩回事。繁簡體字是「形」的部分,拼音是「音」的部分。繁簡字形和拼音無關。

30年代,國民政府推廣國語,制定「國語拼音」系統。該系統的發音,採用中文、拉丁,兩套符號。中文的「第一式國語拼音符號」稱為「注音符號」,拉丁文的「第二式國語拼音符號」稱為「譯音符號」。兩者使用符號不同,發音則一致,都是用來拼國語。注音符號的「ㄅ」和譯音符號的「B」,都唸「波」;「ㄇ」和「M」都唸「麼」…

1949年後,大陸推行中文拉丁化,將「譯音符號」稍微修正後,稱為「漢語拼音」。大陸原想將中文簡化後,再進一步拉丁化,使中文和英文一樣的形音一致。但中文的一音多字,和英文的一字多音,特性完全不一樣,後來證明行不通,走到簡化階段後就煞車。

在「形」方面雖然失敗,但是,在「音」方面,「漢語拼音」的推廣卻空前的成功,成為國際標準。「注音符號」反而只有台灣在用。

台獨執政後,搞了一套「通用拼音」,想和「漢語拼音」打對台。其實,「通用拼音」=「漢語拼音」+「閩南語拼音」+「客語拼音」。八聲的閩南語,如何和四聲的國語混在一起?將不同的語言系統勉強大鍋炒,是系統設計的大謬誤。而且,「漢語拼音」已經是世界採用的國際標準,「通用拼音」的漢語部分,並沒有特殊的優勢,如何推翻已有的國際標準?

------

目前可考慮的方向是:
「形」方面:兩岸檢討目前通用的字體。太繁的簡化,已經做到。太簡的繁化,將簡過頭的部分文字,重新繁化。
「音」方面:漢語部分,台灣推廣漢語拼音,注音符號逐漸取消。閩南語,客語部分,為各種語言制定自己的拼音系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daxc7&aid=3029445

 回應文章

無虛子(jkmchin)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2010/10/22 03:16
但願一國兩字 共進雙贏。
早日一笑泯恩仇!

無虛子-虛耗到此為止!

bajo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習注音符號同時認識部首及文字筆劃結構,簡單明瞭,一舉數得!
2010/05/16 05:19
「音」方面:漢語部分,台灣推廣漢語拼音,注音符號逐漸取消。閩南語,客語部分,為各種語言制定自己的拼音系統。
-------------------
「音」方面:用注音符號發音準確,適合國人使用,不宜廢除。漢語拼音受到外國人認同是 因為人的弱點,害怕學不熟習的東西所致,談不上什麼空前成功。學習注音符號同時認識部首及文字筆劃結構,簡單明瞭,一舉數得!至於閩南語,客語部分,不必為各種語言制定自己的拼音系統,只要再增加注音符號沒有的音即可,有利於相互學習。

bajo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
2009/06/27 13:26
簡字是原來就有的,大家在簡筆速記的時候也常用;但絕不是像現在這樣亂來,一字多用到語意不清,讓人啼笑皆非的程度!還有些亂造的新字,完全讓人無從聯想,不知所云!簡筆速記雖普遍,但也不至於無知到把書也印成速記簡體吧!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它不僅反映當時造字時的時代背景及對人、事、物的價值觀,它更反映了這民族的文化對生命、宇宙的哲學觀。中國文字的優美,語意的豐富,如今快被那慘不忍睹的斷臂、斷腿、斷頭、掏心挖肺不知所云的文字屍體給取而代之!如此忘本,不知輕重的民族讓人冷齒!

大陸作家蕭啟宏寫的漢字啟示錄系列,共有三本〈從人字說起、信仰字中尋、漢字通易經〉是值得一看的書。看得出來其中有些句子被改過,非作者本人的意思,可能為了能出版吧,唉!在大陸就是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東方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