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
2019/03/16 11:31:27瀏覽568|回應0|推薦2
《般若心經》一開始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解釋「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
《般若心經》是唐代玄奘法師(公元602–664)所譯,菩薩名號的梵語是Avalokiteshvara。
•    ava是前綴詞,「向下」之意。
•    lokita是「觀看」(似英文的look)。
•    ishvara是無礙、自由自在。
lokita後面的a,接ishvara前面的i,ai在梵語文法中變成e。
所以avalokiteshvara = ava + lokita + ishvara,譯成「觀自在」。

更早在南北朝時,鳩摩羅什法師(公元344–413)所譯《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菩薩名號是Avalokitasvara,和Avalokiteshvara只有些小差異。
•    svara是「聲音」。
所以avalokitasvara = ava + lokita +svara,譯成「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和「觀自在菩薩」,都是同一尊菩薩的名號。
觀音菩薩的梵語名號在幾百年後為何不同,不得而知。有說是各地方言不同;有說ishvara是神,受婆羅門教的影響。但這些說法都沒有明確的依據。
(我自己的猜測)如果從菩薩的智慧和德行兩類形象來看,「觀自在」偏向智慧形象;「觀世音」偏向救世的德行形象,所以依信仰的目的就有兩種寫法。

《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世音」比「觀自在」更能呈現信徒所需的慈悲、救苦救難的形象,加上《妙法蓮華經》普及,「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更加普遍了。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daxc7&aid=12515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