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21 09:35:10瀏覽336|回應0|推薦1 | |
前言
佛法專注於探討人的身心,蘊處界就是身心運作的架構.真正的身心運作沒有具體的物件可以拆解研究,蘊處界只是在生活中體驗到的邏輯流程. 電腦從最初的計算器開始,逐漸演化為模擬人體身心的運作架構,也是簡化的身心邏輯流程. 同樣是生活經驗上的身心邏輯流程,蘊處界與電腦的架構自然有相似之處.蘊處界比較抽象,電腦架構比較具體,比較兩者有助於了解佛學的模糊語言,在研讀佛法時有一構圖,不至於見樹不見林. 必須注意的是,兩者本是不同的事物,比較只能做參考.佛法的細節有自身的理論,而且各派系還不一樣. 電腦系統 傳統的電腦系統是大型的專業的電子設備.電路微型化後,手機,平板,甚至電視,電冰箱等,自身就是個電腦系統.一般的電腦系統由輸出入設備,中央處理單元(CPU),儲存體,以及連結其間的傳控所組成. 1. 輸出入設備 用於取得資料,是電腦與外界溝通的介面.傳統的輸出入設備是機械性的讀卡機,磁帶機等.現代的電腦更加人性化,獲取影像的攝像機,掃描器;獲取聲音的麥克風;接受文字的鍵盤,手寫板等. 2. 中央處理單元(CPU) 用於處理資料,是電腦將資料處理,轉為資訊的單位.傳統的電路板,現已微化為芯片,更進一步設計出各種專用芯片,例如平行計算的GPU. 3. 儲存體 用於儲存資訊,累積作業成果.儲存體實際的架構也是一種內部資料的輸出入設備.大乘佛法將六識延伸為八識,也是這種架構. 廣義的儲存體包括記憶體,但那只是資料暫存的地方,一般歸屬於中央處理單元. 4. 資料流程 一般的電腦作業過程如下: 電腦:資料→輸出入設備→傳控.→處理器.→儲存體 流程:花朵→攝像機..→影像檔→影像識別→玫瑰花 身心系統 身心邏輯流程和電腦系統有些相似,可用來比照,幫助瞭解.但必需注意的是,兩者僅是相似,不是相等. 電腦:資料→輸出入設備→傳控→處理器→儲存體 身心:外物→眼....→神經→腦..→記憶 流程:花.→畫像...→傳送→分辨.→玫瑰花 蘊處界 蘊處界是佛法對身心與外境的描述,包括界面和流程. 1. 五蘊(五陰、五眾) 五蘊(色、受、想、行、識)是指身心物理,生理和心理的活動,其實就是身心和外境溝通的流程. 電腦:資料→輸出入設備→傳控→處理器→儲存體 身心:外物→眼....→神經→腦..→記憶 流程:花.→畫像...→傳控→分辨.→玫瑰花 五蘊:色.→受....→想.→行..→識 2. 十二處(十二入) 六境對六根,合為十二處. 六境(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是外界的五種資料(前五境),和內部的「法」,也就是記憶裡的東西.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五種接收外境資料的器官,和內部存取記憶的「意」,也就是口語的起意、用意. 3. 十八界 六根對六境,觸發六識,合稱十八界.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將資料傳控入心識的軟件,相當於輸出入控制系統.沒有對應升起的「識」,資料只停留在「根」,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4. 八識 電腦的儲存體其實也是一種輸出入設備,和其他輸出入設備有相同的傳輸流程,差別在於傳送的是內在資料. 五蘊是原始佛教的佛理,其中的「識」比較籠統.和電腦儲存架構比較,得知「識」是廣義的儲存流程,也就是「內在的五蘊」.後來大乘佛法將識細分三層(內在的色受想),和前五根(受)的五識,合為八識.但其實第七、八識,在結構上是屬於存取和儲存,有別於前六識,並不是「定義良好」(well defined). 電腦....身心.五蘊.六境/六根/八識 --....--.--.---------- 資料....外物.色..色聲香味觸(前五境) .↓.....↓..↓ 輸出入設備.眼..受..眼耳鼻舌身(前五根) .↓.....↓..↓ 傳控....神經.想..眼耳鼻舌身(前五識) .↓.....↓..↓ 處理器...腦..行..心法 .↓↑....↓↑..↓↑ 儲存體...記憶.識 ﹁.....﹁..﹁ 傳控....思量.內想.意識(第六識) ↓↑.....↓↑..↓↑ 存取....存取.內受.意(第六根)末那識(第七識) ↓↑.....↓↑..↓↑ 資料庫...記憶.內色.法(第六境)阿賴耶識(第八識) ﹂.....﹂..﹂ 阿賴耶識(資料庫)藏有善惡種子(資料),末那識決定擷取善惡種子,有時被看成「我」. 因為五蘊是人和外境溝通的身心活動,沒有了五蘊就有如植物人,所以人們常以為五蘊就是「生命」,「我」.佛法並不認為如此,但這牽扯到「空」的觀念.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