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5/09/24 15:46:30瀏覽2547|回應1|推薦7 | |
在單一選區的選舉中,候選人為求勝選,必須取得該選區內相對多數或絕對多數選民的選票,但是社會是多元的,不同的選民有不同的利益和訴求,一個候選人不論有再好的政見,不可能討好多數人,更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在這情形下,一個聰明的候選人,當面對大眾時,所公開提出之政治主張只有兩種,一種是屈意附和目前社會上的主流主張,不論自己內心是否真正贊同,另一種是選擇趨向庸俗膚淺,要能不痛不癢,誰都不得罪。
在這種情形下,不同的候選人在政見主張上往往極為相像,選民難以分別。因此一個聰明的候選人,與其努力去想與眾不同的政見,不如去強化包裝自己的形象,但是個人形象包裝總有一定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要打擊對手,使對手的人格和信用被懷疑,只要盡力的挖對手的瘡疤,甚至抹黑對手,反正話人人會說,不論是真是假,查證困難,反正三人成虎,先製造選民對對手的疑慮再說。要知道在單一選區的選舉中,讓選民喜歡自己不如讓選民不喜歡對手,在單一選區的選舉,不論候選人人數多寡,往往是兩黨對決,任何第三者選上的機率不是没有,但是少得可憐。只要把主要對手的形象弄臭弄搞,而自己的形象相對較好,一般選民雖不一定投票給自己,但至少不會投給對手。如此一來,勝算相對大增。在2000年選總統時,宋楚瑜不就是栽在興票案上嗎?原本宋楚瑜挾著擔任台灣省長時的政績和人望,即使不是勝劵在握,至少也能險勝,李登輝弄個興票案出來,不論宋楚瑜如何處理,在事實真相未明之前,選民支持度一下子掉了百分之十。 美國二百年來,聯邦議員,各州議員,和大部份主要選舉,一向採行單一選區,可說是經驗豐富,事例繁多,罄竹難書,選舉早已成為一種專門之學,圖書舘裏教人如何選舉的書,我個人就看了至少有五十本,大學裏也有碩士或專家學位的開設。不論從理論還是從真實事例,負面人身攻擊在在已經證明是最有效的選舉策略,只有菜鳥候選人才不知道。因此你只要稍為注意一下美國的主要選舉,什麼政策辯論都只是在電視上的表面文章,做戲而此,幾乎所有主要文宣不外是二方面,一是強化自己形象,二是負面人身攻擊。在台灣一些主張單一選區的人說單一選區會使候選人強調公共政策辯論的說法,完全是憑空想像,毫無根據的說法。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