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6 23:58:51瀏覽2442|回應0|推薦11 | |
還記得當年跪在舞台上,以哀怨悽涼腔調唱活了﹂玉堂春」那齣戲中蘇三那個角色的古愛蓮嗎 ? 如今古愛蓮已不再是那麼引人矚目的旦角了;她隱身在休士頓,過著淡泊怡然的生活,只有在老朋友從遠方來時,才能在社區裡看到她的身影。 古愛蓮10 歲就加入了大鵬戲劇學校,由於一分好勝、三分期許和六分專注勤習,使她在17、18歲時就具備了名旦氣質和大家風度。 劇評家曾在﹂雛鳳吟」一文中,讚許古愛蓮在京劇藝術中的造詣,推崇她是﹂不世出的明珠」,認為她是當年同齡京劇演員中的姣姣者之一。 在京劇名家中,﹂尚派」偏於﹂悲」,唱音激越嘹亮,如巫峽猿啼,具峭拔凌霄之勢;﹂荀派」偏於﹂媚」,音色宛轉滑走,一似瀉水柔情,嫵媚淒咽;﹂程派」則兼具特色。古愛蓮就能揉合各種技巧,揮灑自如地唱出﹂悲」、﹂湄」和﹂脆」的陰柔與陽剛之美,成為一位出色的﹂程派」傳人,也讓她以特出演藝境界的雛鳳之音抱走了民國56年第三屆國軍文藝金像獎。 然而就在她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古愛蓮放下了一切,赴美尋找人生的新天地,希望讓自己的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那已是30年多前的事了。 1971年初抵紐約後,她馬上忙著學英語,接著遷居維吉尼亞州研究西方戲劇。後來她和丈夫到了德州中部壇普市開了一家餐館,不久再移居寧靜的大學城繼續經營餐館,在那兒,他們結束了10年的婚姻。 在距休士頓約兩小時車程的大學城,古愛蓮除了靠經營餐館維生之外,也到當地德州農工大學進修,並常向美國朋友介紹中國戲曲藝術及台灣政經發展新面貌。遠離了舞台燈光與觀眾掌聲,她並沒有為當年的決定後悔,也沒有沉緬在過去的回憶中,執意建立她自己的現代婦女新形象。 她每週學習修辭和寫作五小時,忙著汲取新知,希望藉以證明﹂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古話並不適用於現代婦女,但也堅守著京劇中流傳下來那些忠孝節義、莊靜嫻淑的中華固有禮教。 那時候,由於對京劇的愛好與薪火相傳的使命感,古愛蓮常應邀到全美各地京劇社﹂助陣」登台演出,向主流社會介紹京劇內涵及臉譜的意義,敘述中國千古流傳的故事、解釋如﹂氣節」這些在英語中找不到適當字眼可取代的德行。 對於愛情與婚姻,古愛蓮也有她自己的看法,她不願苦守著沒有愛情的婚姻。她曾說,她沒有辦法像﹂孔雀東南飛」那齣戲中的劉蘭芝那般逆來順受、委屈求全,因為那違反人性。可是她又像修煉千年卻掙不破塵世情緣的白娘娘一樣,多少年來,一直在心底珍藏著一段過去的愛情。 古愛蓮才華卓越,連林語堂都願認她為﹂林家四小姐」,讓她在林府書房裡親炙教誨,使她成為一個才容兼備的女人。 雖然時光已逝,但在她臉上看不出多少歲月的痕跡; 當她安祥地坐在一角娓娓暢談人生時,臉上煥發著明朗的信心,她的神采與秀麗彷彿告訴人們,世上原本不應有﹂人到中年萬事休」這句話。 註:本文發表於 1986年 7月, 2008年8 月改寫。她成名後,曾與一位名記者雙雙陷入情網,熱戀多年,但卻未能結為連理。這位名記者已辭世。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