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02 09:59:50瀏覽1348|回應1|推薦7 | |
一位曾小貓從前在慈濟大愛電視共事過的師姊在復活節那一天去世,得年36歲。 如果說曾小貓很傷心,那是太矯情了:小貓只跟這位師姊短暫共事兩年,最後一次跟她見面是兩年前,那是小貓跳槽到其他電視台以後,邀請師姊上小貓的節目談教育和職業訓練如何提升第三世界國家的婦女地位。 但如果說曾小貓完全沒感覺,那又太不近人情了:這位師姊是一個全然的好人,而且非常善解人意,相處起來如同春風拂面,像這樣的人是人人都會懷念的,更不要說全然的好人有多麼難得了。 得知師姊去世的那天下午,曾小貓回報社加班,遇到一位同事剛參加完一場年輕女孩的告別式回來。告別式的主角是這位同事從前採訪過的新聞對象,並不是熟人。同事說,「看到他們播放死者生前的影像回顧,連我都要哭了。我都不認識她,可是我都覺得很難受,這麼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沒有了。」 於是聊起來。結論是,幹記者這一行的,見到名人的機會當然多,但見到死人的機會更多。 但是,生命中,有幾個人的死,會真正影響到我們?很久以前在某處讀到,根據統計,大約不超過三個人的死亡,會對我們造成衝擊。 想想真感傷,人生動如參商,交會的人何其多,但只有那極少數的三個人(連臉書朋友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會在我們的心版上留下重量。 忍不住想起這些年來去世的人。想起去年底在睡夢中去世的那位當年在馬尼拉空難中死裡逃生的華航傳奇空安。想起被無端射殺而挑起種族論戰的黑人少年Trayvon Martin。想起以死催生夢想法案的墨裔少年Joqauin Lunas。想起小貓從前服務的電視台破產時上吊自殺的同台韓國女主播⋯。 這些人的走都曾經讓曾小貓震驚唏噓,但時日一久,他們在小貓心版上的重量逐漸減輕,只有在這樣偶爾的場合才會從記憶深處浮現出來。 才知道,逝者已矣。原來,遺忘是這麼的簡單,比死亡本身更讓人惆悵。 同場加映:2011年3月11日,師姊以慈濟美國總會發言人的身份,上曾小貓的節目談教育和職訓如何提升第三世界國家的婦女地位。 Copyright 2013 To-wen Tseng. All rights reserved.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