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16 10:53:44瀏覽452|回應0|推薦3 | |
記得大約七、八年前,讀到一本書,詳細書名已經忘了,大概是有關是「(什麼---)父親」之類的一本書,書中內容主要是說到作者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其中有一段故事最讓我感到動容的是,說到他父親生病後無法自理生活,他必須幫父親洗澡,為了避免父親的不自在,作者自己在為父親洗澡前先脫光衣服,然後再幫父親脫衣服洗澡,父子可以「袒」誠相見。由這段的描述,除了看到作者溫柔細膩的孝心外,或許;我想作者的父親也可以感受到一種肌膚之親的心靈慰藉,這種感受可能勝過兒子幫他請專業的特別看護來協助洗澡,更能讓其父親由衷的安慰。所以說,幫助父親洗澡雖然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這種父子之間真情流露,卻是人世間最難讓人忘懷的父子情深。
因為一般說來,過去傳統的父子關係可能是所有的親情倫理中,最具弔詭的對應關係。父親與兒子;在血緣上他們之間是最近衍生關係,在倫理中他們之間有繼承的依存關係,而社會上又有以男性為主體的沙文思想,父子關係在這錯綜複雜交會後,將原本精純的真情,轉化成對家族的責任或是榮耀。那父子之間互動就產生一種「理性」的感情。例如說:常看到同樣是自己的孩子,父親對女兒的互動方式與對兒子的互動方式就迥然不同,女兒被允許,可以向父親撒嬌的嗲聲一下,兒子若是如此,必招致父親指責,視為不成體統。所以父子之間的溝通談話,雙方都帶著「理性」面具,在這假面下,那雙方很難談出內心底的話,這種溝通是沒有心靈的感動,兒子只是獲得一些被訓斥人生經驗談,或者像長官與對部屬嘉勉。尤其我們過去的傳統社會中,父親經常要維持一定應有的尊嚴,透過這尊嚴中去執掌家庭的大權,尤其是兒子絕對不可以輕薄父親的尊嚴,否則被視為大逆不道。所以有時候看到父子之間,有近身的接觸,身體距離近在咫尺之間,可是雙方心理的感受,卻像在天際裡雲的兩端,相距有天涯之遠。
可是每一個人都會邁如垂暮之年,當父親身體老羸、精力疲竭時,他的內心世界也會有所轉變,心中這理性的「假面」會很自然的漸漸逐一卸下,那時父親心靈上所要求的是相互犀通的感動。然而;父子雙方之間關係已經習慣於「理性」應對的模式,若要在短時間內,做修正那是窒礙難行。所以父親依舊矜持著大家長尊嚴典範的外表,兒子仍然在尊嚴陰影下順服理性著跟隨。當兒子無法領悟父親內心所思、與外部表徵已經有矛盾裂痕時,父子互動就會失去準據,兒子踟躕不前,不知如何是好,這樣的結果,引發父子之間相互不滿情緒的起源。或許這就是我們這一代父子感情的宿命,剪不斷、理還亂的父子情吧!。
成為新生代的父親們,應記取過往的教訓,要常與自己兒子談事之外,更要多談心。放下自己「理性」的假面,要用真實原貌的平常心,以人之常情的同理心,去與兒子談心,我相信反而會贏得兒子對你另一種父親尊嚴的看待,同時也解開上代父子情感的糾結。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