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村西南兩公里處,門樓河莊後的田野裡,有一座大廟,廟內供奉的是「天齊老爺」,所以叫做天齊廟。該廟左側耳房有泥塑水牛一頭,束西廂房分別供奉十殿閻羅。大殿供的是天齊老爺,據傳說:明朝年間,門樓河潘姓富戶老主人去世,請風水師堪查穴地,因時值寒冬,大地冰封,所以在出殯前數日,利用白天中午暖陽之時,先行挖掘墓穴,不料出殯之日,突然發現墓穴中有一座天齊老爺在焉,眾人在驚奇之下,乃焚香叩拜,然後動手欲將神像移出穴外,雖集數人之力,仍無法移動分毫,喪家不得已只有放棄此穴,另行覓地安葬。後經地方人士集議,以天齊老爺自動前來本地,乃本地人民之福,於是商請潘氏地主同意,集資在該地興建天齊廟一座,每年四月初八並在廟前廣場舉行廟會,除唱戲酬神外,同時也舉辦各種比賽,而賽馬也是主要項目之一。
初進該廟燒香或參觀的人,對大門左耳房之泥塑水牛,牛角上掛著草鞋一隻都大惑不解,經探問之下,原來經過是這樣的:在清朝乾隆年間,門樓河有張某者,因犯罪充軍雲南,在農曆除夕晚上,因自苦身世,有家歸未得,窮困潦倒,思念家中親人,乃於大路口焚化冥紙,遙祭祖先,一時悲從中來,哭倒路旁。斯時有一老者,手牽水牛而來,詢知原委,告以原是同鄉,即邀張某至其家中過年,張某大喜過望,老者以離家路途尚遠,令張某緊閉雙眼,與其共乘水牛而行,而張某足登草鞋雖一隻已破,仍不甘丟棄,乃掛於水牛角上,一霎時飄飄然,如騰雲駕霧,凌空而行,約盞茶之後,老者告以請下牛目的地已到。張某睜眼一看,老者及水牛均已不見,再打量四週景物,似曾相識,經沉思少頃,方知已到家鄉|門樓河。家人見其萬里歸來,均喜不自勝,經述說經過,咸認係神明保佑,年後至天齊廟燒香,見神牛角上所掛之草鞋即為其所有,至此恍然大悟,方知救他的老者就是天齊老爺,而所乘之牛即此神牛也。自此之後,該廟香火鼎盛歷久不衰,可惜毀於文革破四舊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