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年8月讀書《編織聖草》(5)
2023/08/28 16:20:53瀏覽178|回應0|推薦10

 

《編織聖草》/ 羅賓・沃爾・基默爾 (Robin Wall Kimmerer)

0823

今天讀「神聖之地與超級基金」

「超級基金」(Superfund)是一種環境補救計畫,用於追究汙染者的責任及清理有害廢棄物場址。

奧農達加湖畔有九個超級基金場址,都位於紐約州雪城市附近,由於這裡的工業發展超過一世紀,造成曾是北美神聖殿堂的奧農達加湖,如今卻成了美國汙染最嚴重的湖泊,過去奧農達加人熟悉的湖岸弧線不復存在,舊時的輪廓都被填掉,超過一英里長的新湖濱邊緣地下都埋著廢棄物。

奧農達加人眼睜睜看著家園崩壞,但從沒有放棄照顧土地的責任,依然維持禮敬大地的儀式,努力保持彼此的連結。他們依據《和平大法》的準則生活,相信若要回報大地之母賜予的禮物,人類有責任照顧非人類族群,也必須好好經營土地。只不過,奧農達加人對他們的傳統領域並沒有土地所有權,想保護也沒有辦法。

歷經幾個世代的悲傷和失落,悲傷終於化為力量,2005年奧農達加部落在聯邦法庭上提出申訴,希望重獲過往家園的土地所有權,恢復照料世界的責任。隨著司法風氣轉向,原住民向聯邦法庭提出訴訟逐漸被接受,但協商補救和賠償的過程卻困難重重,一世紀以來,蘇威化學公司(Solvay Process Company)、聯合化學公司(Allied Chemical Company)、威聯合公司(Honeywell Incorporated)在這裡傾倒廢棄物,留下的污染沉積物質散落整個湖底,接著進入食物鏈,到底該怎麼處理汙染沉積物,讓湖泊自然恢復生機?

幸好,諾姆.理查茲(Norm Richards)等科學家想到模仿自然,復育生態的方法,生態學家運用他們的技術和哲學來治癒土地,重新建立生態系的結構和功能;水文地質學家將泥潭的流向做了一些調整,減輕湖泊的負擔;工程師、科學家、社運人士都為水發聲。就在過去幾年,工廠陸續關閉,流域附近蓋了更好的汙水處理場,而水沒忘記自己的責任,它回應了關懷者的心意,水質大幅改善、某些地方的植物開始在池底生長、鱒魚再度出現、老鷹也在空中盤旋,奧農達加湖出現了一線生機。

不過,想要治療大地,復育行動是當務之急,互惠關係才是長遠順利復原的關鍵。這裡的土地、植物、動物,以及它/牠們跟人類形成的夥伴關係,的確對修復小有貢獻,但最終還是要靠大地自我復原整體的結構、功能和生態系服務。我們或許對參考生態系的真實性有意見,但她自己會決定一切,我們無法控制。我們能掌控的只有跟自然的關係。自然本身是一個不斷變動的目標,在氣候快速變遷的時代尤其如此。物種組成或許會變,但關係將持續存在,這就是復育最真實的一面。對我們而言,最挑戰、也最有價值的任務,便是要恢復懂得尊敬、責任感和互惠的關係。還有愛。

閱讀劃重點:

「奧農達加部落按照美國法律來爭取土地權,但其道德力量卻來自《和平大法》的指引:一切作為,皆須維護和平、自然世界和後代子孫。奧農達加人不說自己在爭取土地所有權,因為在他們的心中,土地不是商品,而是禮物,是維繫生命的事物。」

「在法律攻防、技術辯證和環境模式之間,重要的是不能失去做這件事的神聖性:要讓這座被嚴重褻瀆的湖泊,重獲水的青睬。和平使者的精神仍縈繞湖畔,族人要爭取的法律行動,不僅是接近土地的權利,還有使用土地的權利,以及活的完整、健康的權利。族母雪納朵把目標說的很清楚:族人要的不是賭場、不是錢,也不是報復。『我們透過這個行動尋求正義。水的正義、地上爬、天上飛的族群的正義,牠門生活的棲地所剩無幾。我們追求正義,不單為了自己,還有世上的所有生命。』」

「對我來說,比起殺人這件事,更可怕的是容許殺人的心態:覺得把毒物倒進湖裡沒關係。……是人類一手造成了這一切,而不是面貌模糊的企業,這個城市的人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哲學家梅西(Joanna Macy)描寫我們為自己創造出一種『無知覺狀態』,如此就可以不用正視環境問題。她引用心理學家克里夫頓(R.J. Clifton)的話,克里夫頓專門研究人類對大災難的反應:『壓抑我們對災難的本能反應,其實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災難。拒絕承認這些反應會導致危險的分裂感,將我們的心智活動與生命中種種的直覺、情感和生物互動分隔開來。那種分裂感使我們懷抱消極的態度,默默迎向自己的死亡。」

「絕望使人癱瘓,奪走我們的行動力,使我們忽略了自身和土地的力量。」

「最優秀的科學家懂得如何謙虛聆聽。」

「那陣熟悉的香氣又拽住我的袖子。我往上看向那片亮眼的綠幕,帶著光澤的葉片在陽光下閃爍,像個好久不見的老友正對我微笑。是她–茅香草–長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但我早該知道。根狀莖暫時深入淤泥,纖細的分蘗大大的岔開,茅香草是一位擁有療癒力量的老師,是慈悲與同情心的象徵。她提醒我,真正毀壞的不是土地,而是我們跟土地的關係。」

「復育土地卻步修復關係,最終只會是一場徒勞。照顧好關係,才有機會長長久久,也唯有關係能夠繼續維繫修復後的土地。因此,重新連結人和環境,跟重建水文或清理汙染物同等重要。這是給大地的藥物。」

0824

今天讀「玉米族與光之族」

故事是最有力量的工具,能夠修復土地,也修復我們跟土地的關係。因此Kimmerer記述下口傳的瑪雅人(Mayan)創世傳說。

據說世界、萬物成形後,神才開始造人,神造的第一批人是用泥土塑成,但他們不會說話,也幾乎不能走路,且沒辦法繁衍下一代;於是神再試了一次:,祂們用木頭刻了一個男人、用蘆葦的莖髓刻了一個女人,這些人有優異的身體和心智,也可以繁衍後代,但過了一段時間,神發現這群聰明人不懂得言謝,也不會關照他人,更讓眾神失望的是,這群人的心中缺乏同情和愛,嚴重危害到其他物種,於是神打算終結這場失敗的人類實驗,便給世界降下大災難–洪水、地震;接下來神又想試造人類,這次只用太陽的神聖能量-光來造,這群人美麗、聰明且強而有力,但他們不但不感謝造物主賜給他們天賦,還自比為神,神發現這群光造的人會帶來危險,又想辦法滅了他們;接著神再一次造人,神把黃色和白色兩籃玉米磨成細粉,加入水攪拌,捏出一個玉米人,這批人都很好,玉米族人對養育他們的世界總是心懷尊重與感激,且互相照顧,因此他們成為飽受土地恩澤的民族。

在原住民的世界觀裡,時間不是一條河流,而是個湖泊,過去、現在、未來共同存在,「造物」是持續發生的進行式,傳說不僅是歷史也是預言。我們已經成為玉米人了嗎?抑或還是木頭人?難道我們是光造的人,現在自身力量之中無法自拔?

許多原住民族都相信,每個人生來就被賦予獨特的天賦,也就是個人獨有的能力,比方說鳥會唱歌、星星會閃爍。不過擁有一份天賦,也等同一份責任。鳥的天賦若是歌唱,那麼牠就有責任以歌聲迎接每一天,鳴唱是牠所肩負的責任,至於對我們來說,牠的歌聲就是禮物。如果要問我們的責任是什麼,或許就等於問我們的天賦是什麼?泥人族、木頭族和光之族都不懂感恩,也沒有產生互惠的念頭,只有玉米族意識到自己受到土地的支持,同時身負天賦和責任,因而得到轉化。感恩的心是第一步,但光是感恩還不夠。

人類的天賦是什麼?人類會說話,語言就是我們的天賦和責任。Kimmerer越來越覺得,寫作就是在跟活生生的大地互相照應。用字詞記下古老的傳說,用字詞創造新的故事,故事把科學和靈性一起帶回來,滋養我們這些從玉米變成的人。

閱讀劃重點:

「或許瑪雅人創世的傳說可以作為一種使用者手冊,讓我們知道自己何以成為玉米一族。它被收錄在神聖的瑪雅文本《波波爾.烏》裡頭,此文本不僅只是歷史紀錄。大衛.鈴木在《長者的智慧》一書提到,瑪雅傳說被視為ilbal–一種珍貴的觀察工具或信念,能看見神聖的關係,他認為這類故事可能帶有矯正的意圖。但即使原住民傳說充滿許多智慧,值得好好聆聽,我也不認為有必要全盤接收。世界不斷在改變,移民文化必須寫下在地方建立的新故事,也就是新的ilbal,但也要依靠比我們更早來到這世間的長輩所擁有的智慧來調和。」

「除非真正『在乎』,不然光『理解』有什麼意義?科學讓我們『理解』,但『在乎』卻要從其他地方來。」

「從原住民觀點來看,人類在各物種共同形成的社會之中,其實是較為次要的存在,被稱為『萬物的小老弟』。身為小弟,我們應該向前輩學習。植物是最先來的,它們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植物長在地上、也長在地下,負責穩定土地。它們懂得怎麼利用光和水製造食物,不只餵飽自己,還夠供養所有生命。植物是群體裡主要的供應者,充分展現慷慨的美德。要是西方科學家能把植物當作老師而非研究對象,要是他們能用這樣的角度來說故事,又會如何?」

0825

今天讀「附帶傷害」

和蠑螈相處,學習尊重他者,能解仇外之毒。

涼冷、黏呼呼的蠑螈,對溫血的人類來說是「異己」的生物,這種兩棲動物迫使我們面對自己先天的仇外情結,有時針對其它物種,有時則是針對同類。帶蠑螈過馬路,能幫助我們記得互相照顧的盟約,不忘記對彼此的責任。

閱讀劃重點:

「李奧帕德說得對:愛好自然的人活在一個滿是創傷的世界,那些創傷只有他們才看得見。」

「綿綿細雨穿過森林地表,融化最後一點冬日枯葉埋藏住的冰品。雪地經歷了漫長的靜默,連水珠滴濺的聲音都像在表示歡迎。對木頭底下的蠑螈來說,第一滴重重落下的雨滴,聽來肯定像春天用指節在牠頭上大力敲門。經過六個月的冬眠,牠慢慢伸展僵硬的肢體,搖了搖冬日完全不動的尾巴,沒幾分鐘後就向上探出鼻子,推開冰冷的泥土在夜色中爬了出去。雨沖掉掛在牠們身上的土,露出光滑的黑皮膚。在雨水的呼喚中,大地漸漸甦醒。」

「春天下了第一場暖雨後,土層裡濕透的雨水溫度超過華氏四十二度(約攝氏五度),森林地表窸窣窣騷動起來。所有蠑螈集體從藏身處立起身子朝外頭的空氣眨了眨眼,接著動身上路。」

「兩棲動物是地球上最脆弱的族群之一。由於濕地和森林消失,牠們也喪失了生存的棲地,這就有點像人類無條件接受了某些附帶傷害,視之為發展的代價。也因為兩棲動物是透過皮膚呼吸,身上那層介於肉體和大氣間的濕潤薄膜過濾毒素的能力有限,即使棲地沒有受到工業污染,但牠們身處的空氣可不一定。因此,空氣和水裡的毒素、酸雨、重金屬和合成激素,最後全都來到牠們孕育下一代的水裡,像六角蛙、變形蠑螈等發展異常情形,在工業化國家都有例可循。」

「在這條堪稱戰區的路段,身為兇手的我們,難道不該想辦法彌補自己烙下的傷痕嗎?」

「據說當代人都苦於一股深沉的悲傷,稱為『物種孤寂』–一種和萬物疏離的狀態。我們因恐懼和傲慢,以及為了夜色中亮晃晃的家園,創造出這種格格不入的感覺。但就在我們走上這條路的傾刻之間,所有障礙全都消失了,我們不再那麼寂寞,而且重新認識了彼此。」

0826

今天讀「白華茸–第七火焰的民族」

希望我們還沒有通過那個岔路口。

阿尼什納比族有一個「七火預言」的故事。「第一火焰」出現的時代,阿尼什納比族住在大西洋沿岸的黎明之地,後來聽從預言,沿著聖羅倫斯河向西走,遷到接近現今底特律的地方,從那時起「第二火焰」的時代開始,不過在這個時期,阿尼什納比族分裂成奧吉布瓦族、渥太華族和波塔瓦托米族,三族走不同的路線,在五大湖區周邊尋找適合的家園;波塔瓦托米族往南走,從南密西根一路到威斯康辛。經歷數個世代之後,一如先知預言,這幾批人在馬尼圖林島重逢,組成所謂「三火聯盟」。在「第三火焰」時代,靈性教導指引著人類,人類跟非人的親族相親相愛,建立起強盛的家園;到了「第四火焰」年代,先知預言會有帶著長刀的白皮膚人乘船東來,先知提醒族人這些人表面和你稱兄道弟,但其實是覬覦部落的土地,同時,先知也警告族人要注意穿黑袍、拿黑書的人,這群人滿口幸福和拯救的誓言,如果族人跟著這群黑袍的人走,就會世代受苦。的確,在「第五火焰」的年代,族人被迫遠離家園遷到保留地、孩子被強行拉走、不能說自己的語言、禁止信奉自己的宗教,一整個認知系統就在一代之間消失。土地分崩離析,族人四分五裂,傳統的生活方式隨風逝去,連植物和動物都準備離開。預言還說,到了「第六火焰」時代,「生命跡幾乎全化成苦。」

聽說,有個先知出現,告訴眾人,到了「第七火焰」的時代,一個新民族將帶著神聖的目的崛起,過程會很艱辛,因為他們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必須非常堅強,非常有決心,而我們就是生活在第七火焰的這群人。「第七火焰」的預言提出了這個時代有二個前景,眾人會發現前方路線分歧,他們必須做出抉擇,決定如何邁向未來。其中一條路柔軟又綠草如茵;另一條路則曬得焦黑硬實,還有煤渣割腳。無論我們想不想承認,我們的確站在十字路口,我們得做出選擇,一邊是危害土地和人、追求物質主義的絕命之路;另一邊是代表智慧、包容和互惠的坦途。聽說要是人類選擇了自然的路,萬物都會同心前進,點亮第八火焰和象徵和睦友好的最後一道火焰,建立從前預言裡說的偉大部落。

閱讀劃重點:

「第七火焰的這群人,不是向前走,而是往源頭追溯前人的腳步,他們的神聖目標就是沿著祖先留下的紅路往回走,收好一路遺落的東西,他們會想辦法讓事情恢復原貌,再次點燃神聖之火,讓部族重獲新生。」

「Wewene,我對自己說:『順時,順性』,沒有捷徑,必須在萬事俱備、身心合一的時機,用對的方法進行下去。當所有工具就位,全體目標一致,做起來就無比容易,否則就會徒勞無功」

「你多半會聽人家說,人類可以為自然所做最大的貢獻,就是遠離自然,任期發展。對某些地來說的確如此,我們族人也很尊重這種作法,但我們也身負照顧土地的責任。只不過,人們忘了照顧土地就代表要參與其中–自然界需要靠著我們的善行來維持。如果總是把所愛拒於門外,要怎麼表現我們的愛與關心?你得身在其中,做出一點貢獻,來讓世界圓滿。」

「土地賜給我們這麼多禮物,而火正是我們回饋的方法。現代人覺得火會造成破壞,但他們可能忘了、或從來不知道從前的人如何發揮火的創造力。火把就像大地的油漆刷,這裡輕輕點一下,就幫駝鹿創造出一片片青青草地,那裡再隨便點個幾下,就燒光了灌木叢,橡樹因此生出更多橡實;點在樹蔭底下,能降低林分密度,避免極端大火…我們的族人(波塔瓦托米族意思是火之族)身負天職,要用火讓事物更加美好豐饒–火是我們的藝術,也是我們的科學。」

「白樺樹和黃樺樹上長著白樺茸,它們會穿透樹皮,形成無繁殖力的重疊子實體,看起來像顆粒狀的黑色腫瘤,約莫壘球大小,表面有溝紋和硬殼,上面佈著煤渣,彷彿被燒過似的。西伯利亞地區的人都稱之為chaga,是一種非常受推崇的傳統草藥,我們族人稱之為白樺茸。……白樺茸是一種可以做為火種的真菌,它是火的守護者,也是火族的好朋友。餘燼若遇上白樺茸,火不會發起來,而會在真菌菌絲裡繼續悶燒,留住高溫。就算只是倏忽即逝的小火星掉到一塊白樺茸上,也會被留下慢慢長大。但是,隨著森林被砍伐,林火撲救措施更讓依賴野火地生存的物種無處容身,被燒過的森林地越來越難找。」

「聖火是生命和靈性的象徵。你內在的火炬,你的靈魂,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聖火,需要敬重、照顧它。你就是火的守護者。」

「要記得,火有兩股力量,兩個力量都很強大。一邊是創造的力量。火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例如照顧你的健康或出現在儀式上。你內心的火也是好力量。但同樣的能量也可以造成破壞。火對土地有好處,但也可能摧毀土地。你心中的火可能會被拿來做壞事,千萬不能忘記,一定要認識並尊重力量的兩面。它們比我們強大多了,要學著小心使用,不然它們可能會毀掉一切。我們必須想辦法創造平衡。」

「科學證實我們已經逼近氣候變遷的臨界點,化石燃料即將耗盡,資源正在枯竭。生態學家估計,要維持現行的生活方式需要七個星球才辦得到。但那些失衡、不正義又粗暴的生活方式並沒有為我們帶來滿足,反而造成了各種滅絕,令我們痛失親族,無論我們想不想承認,來到十字路口,我們得做選擇。」

0827

今天讀「擊退溫迪戈」

感恩能創造豐富。

如何擊退溫迪戈?有人認為什麼也不用做,當世界變得很熱,或許能夠融化溫迪戈的心,但Kimmerer擔心溫迪戈還沒死,我們心愛的無數事物就會先消失。她相信答案就在「一碗一湯匙」得教導裡:自然給我們的禮物都集中在一個碗裡,我們只能用一根湯匙來取用。但除了調整作為還不夠,還要調整心態–懂得感恩,感恩不僅能創造豐富,感謝地球賜與的一切,能為我們帶來勇氣,轉身面對跟蹤騷擾我們的溫迪戈。

閱讀劃重點:

「我擔心禮物構成的世界和商品構成的世界無法同時存在。我擔心我無力保護所愛免於溫迪戈的魔爪。」

「人類學家薩林斯的論文中談到,狩獵採集民族雖然所有物很少,卻是個原始的富足社會,反倒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無論本身條件有多得天獨厚,注定要面對『匱乏』的課題。缺乏經濟手段,是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民族的關鍵。所謂稀缺,指的不是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是這些物質財富如何交換和流通。市場體系刻意阻斷源頭和消費者之間的連結以創造匱乏感:有人快要餓死,卻只是因為他們付不出錢來買,穀物就被放爛在倉庫,導致飢荒;而某些人卻因為過剩而疾病纏身。哺育我們的地球正受到破壞,繼續催化種種不公。市場經濟把企業體當作人來看待,卻不承認人類之外其他生物的人格地位–這就是溫迪戈式的經濟。」

「自然給我們的禮物都集中在一個碗裡,但只能用一根湯匙來取用,這是『共有經濟』的觀點,水、土地、森林,以上種種關乎我們身心安康的根本資源,都是共同持有,不是可買賣的商品。只要能妥善管理,共有模式就能維持富饒,不致匱乏。當代其他經濟模式也強烈呼應原住民的世界觀,地球不屬於私人財產,而是萬物共有同享,為了眾生的幸福,應當懷抱著尊敬和互助的心意來照顧它。」

「我們每個人的先祖,都曾經是土地上的原住民,你我應該重拾感恩文化,恢復跟自然的往日情誼。秉持感恩的心,能解溫迪戈精神病的毒。若能意識到地球賜予我們什麼,還有彼此之間如何慷慨付出,便如服下良藥。常練習感恩,就會把行銷人員的糾纏,看成溫迪戈的肚子在咕嚕咕嚕叫,常懷感謝心,便是在宣揚持續互惠的文化。財富代表有足夠的東西能夠分享,富有與否,則端視我們建立起多少對彼此有助益的關係。更要緊的,感恩的確讓我們快樂。」

「想要打敗怪獸,你必須用它的方式思考。」

「你得先認出禮物,才會懂得互惠。」

0828

今天讀「後記–禮尚往來」

自然,是與我們渾然一體的存在,是不斷流動的循環,而整個世界,就是一場你來我往的豐盛餽贈。聽懂萬物的語言,禮尚往來,人和土地都化為彼此的良藥。

閱讀劃重點:

「原住民的財富是根據能夠分享出去多少來衡量的。」

「想像一下,鄰居正在舉辦送禮活動,某人卻闖進他們家裡任意搜刮,我們對這種違反道德的行為應該會非常憤慨吧!地球也是如此。地球免費奉送風、太陽和水,我們卻把大地開腸剖肚來獲取化石燃料。要是人類只取那些被給予的,要是我們禮尚往來,那麼就不用連呼吸空氣都感到害怕。」

「我們都受互惠的盟約所約束:植物的呼吸交換動物的呼吸、冬天和夏天、捕食者和獵物、草和火、日與夜、生與死。」

「互惠的誓言要我們為所有那些被給予我們的事物、和我們取用的事物擔起責任。」

 

End-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ou921215&aid=17980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