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年9月讀書《重啟人生》
2023/09/07 11:26:44瀏覽1010|回應0|推薦11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

/ 亞瑟.C.布魯克斯(Arthur C. Brooks)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 Finding Success, Happiness, and Deep Purpose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促使Brooks書寫這本書的契機,源自2012年夏天他搭乘一班夜間航班,在飛機上他聽到後坐一對夫妻的對話:

  「別再胡思亂想,沒人說你沒用了。」

  「不要再講什麼『要是死了就好了』這種話。」妻子再次安撫著。

Brooks想像後座的丈夫是個因為年老力衰,不再被需要,最後被迫退休的無名小卒,但是當飛機落地,機上的燈打開,他卻很驚訝發現這個老人是名年約85歲、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當時Brooks 48歲,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哈佛教授,或許也到了人生轉型期,所以這極為矛盾的一幕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下半場,並踏上改變人生的旅程。

那陣子,Brooks檢視自己的人生,並思考:有沒有可能脫離只能進、不能退,不斷追名逐利的道路?如何優雅的接受人生不免走下坡的現實?有沒有可能把現實轉變成機會,打開生命的另一扇窗?如何把餘生過好?

接下來的9年,他帶著這些疑問一頭鑽進各種領域的研究文獻,除了社會科學,還包括腦科學、哲學、神學與歷史。他也研讀歷史上一流人士的人生故事和四處造訪追求卓越的成功人士,訪問了數百位領導人,從州長到五金行老闆都有。結果發現,這些職場勝利組的人,其實私底下都很痛苦,因為,不依戀不痛苦,越依戀越看重,衰退後越痛苦。他把這些現象,稱為「奮鬥者的詛咒」(striver’s curse)。

如何直視人生無法避免的走下坡、不活在過去?Brooks認為與其否認自身能力出現變化,或許可以試著把這個轉變化為力量的泉源,把令人惶惶終日的未來,變成更上層樓的轉機。在研究過程中,Brooks也為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制定改變的策略與步驟,希望在進入人生下半場時,不僅不會感到失望,甚至過得比上半場更快樂,也更有意義。

Brooks不僅是哈佛教授,同時也是位受歡迎的打造人生專欄作者,他認為這個轉變過程會引領讀者把人生過得愈來愈美好,因此想要把他的研究成果分享出去,這本書就是他想分享的–“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


【讀書迴響】

吸引我買這本書的原因是“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這幾個字,不過我認為中文書名《重啟人生》取的不甚好,重啟有前一段不好,重新再來過之感,和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的語意精神有落差,但副標題,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取的就比英文副標題簡單扼要。

讀完這本書後,覺得作者Brooks的文字不夠精練,書寫稍微冗長瑣碎瑣,幸好他從【前言】到【結語】,一路娓娓剖析道來的過程,剛好對應我2022、2023這二年的人生變化,我一路讀一路思考,覺得自己其實也是如此走向人生下半場,有了共鳴,就覺得這本書還是不錯。

岔題說一下,其實我對我blog的「讀書與思考」這個分類裡的文章,沒有什麼確切的書寫想法,我一直在閱讀,但不想耗費太多時間精神在整理讀書心得上,想想就每天早晨讀一點、摘要一些重點或隨興散記一些零星想法,路過的格友輕鬆瀏覽就好。

在這本書裡,Brooks把他的研究結果依下面目次開展。我也依目次摘記閱讀重點:

「目次」

前言 飛機上的偶遇,改變了我的人生

第1章 職涯走下坡的時間比你預期的早(很多)

第2章 發展你的第二曲線

第3章 戒掉渴望成功的癮

第4章 反樸歸真

第5章 思考人終有一死

第6章 培育你的白楊林

第7章 展開你的林棲期

第8章 化脆弱為力量

第9章 在落潮時拋竿

結語 記住六字訣

【前言】

《閱讀劃重點》

「你要拿出勇氣與信心面對衰退,甚至是死亡。」

「人生可以愈過愈美好。」

《我想。。》

思想決定一切,學習轉念,人生可以愈過愈美好。

人的痛苦,或許來自梯子靠錯牆、追求了錯誤的東西。

【第1章 職涯走下坡的時間比你預期的早(很多)】

《閱讀劃重點》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歲到50歲出頭時,不可避免的走向衰退。」

「進步並不是一條永遠向上的曲線,過了顛峰後,就會開始走下坡。」

「沒有人喜歡衰退,但有的人卻能夠坦然接受,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其實,不管是不是名人,如果曾達到所屬領域的巔峰,後來變成無人聞問,甚至被當成無用之人,那種滋味肯定很不好受。」

「衰退帶來的痛苦,與你先前達到的聲望高度,以及你對於那個聲望帶有的情緒依附直接相關。如果你沒什麼期望,一輩子不是太汲汲營營或是非常努力,而是有佛陀般的修為,不依戀職業帶來的聲望,衰退出現時,你大概不會太痛苦。然而,如果你十分看重成績,而且達到卓越,當你不免由盛轉衰,你將深感自己不再重要,壟罩在痛苦之中。」

「人生就是這樣,就這麼討厭,沒辦法。那要怎麼辦?其實只有三條路可以選擇:否認事實、接受事實、接受過去帶來成功的元素,在未來將不再有效,培養新強項與新技能。」

《我想。。》

因為我很平凡,所以在經歷人生轉型期時,少了要調適從somebody到無人聞問的心理失落感。話說,職業帶來的聲望是建立在職業上,離開了這個職業,還是依戀聲望,總覺得會那樣想的人,是自己想不清楚。對somebody來說,學習放下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門功課,把世俗成功看得太重,放不下,人生就會卡在「家居期」。

其實,你以為你很重要,那是因為那個職業賦予你的權利和地位;你以為你很重要,但那個位子誰來接都可以,公司沒有你還是會照常運作。如果能看破、不執著過去的成就名聲,相反的,把人生新階段、每次際遇變化,都視為一個重新學習機會,人生會有趣很多。

或許自己剛退休一年多,我觀察周遭的退休同學們,發現50+的女性同學們(這個年齡多半是早退)最有活力和學習力,或許也面臨到照護長輩的問題,但多盡力在實現自我和傳統孝親思維中取得一個平衡;70+的同學,尤其是男性,話題多半圍繞在身體健康和子女孝不孝順上,其實我頗同情後者,他們面對新思維的子女,如果不懂得去理解和調整自己,很容易陷入情緒憂鬱中。

【第2章 發展你的第二曲線】

《閱讀劃重點》

「衰退無從避免,也沒得討價還價。但上了年紀不會只有壞事,甚至有方法可以讓我們與時俱進,變得更聰明、能力更提升。秘訣就在了解並拓展你的新長處,以及勤加練習。」

「人有『流體智力』(原始聰明) 、『晶體智力』(智慧)兩種智力,但高峰出現在不同的階段,你永遠可以重新設計職涯,善用晶體智力展開另一種人生。」

「如果各位正在經歷流體智力衰退,那不代表已經玩玩了,只不過該是時候跳下流體智力的曲線,爬上晶體智力的曲線。」

「巴哈與達爾文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以不同的方式經營人生。兩人的職涯都在中年走下坡,不再被視為創新者,但他們回應機遇轉變的方式卻截然不同。達爾文再碰上撞牆期後,沮喪失意,在悲傷中死去。和大部分的人一樣,達爾文不曾尋找或發現到自己的第二曲線,因此在人生的後面階段,心中只有時不我與的感嘆。巴哈不一樣。他進入流體智力的後半段曲線後,毫不猶豫地跳上晶體智力曲線,不再回頭。他不再是第一名的創新者,但轉型成為指導者的角色,去世時受到世人愛戴與敬重,一生圓滿。」

【第3章 戒掉渴望成功的癮】

《閱讀劃重點》

「工作狂真正渴望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渴望成功。他們會為了金錢、權力與名聲,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與幸福,因為名利帶來認可、掌聲與讚揚。」

「不要物化自己,你不是你的工作。」

「對成功上癮的人,也會碰上戒斷。」

「重點是象徵著你與眾不同的事物,有如大量的藤壺纏著你不放。這些東西不僅無法帶來真正的滿足感,還會讓你身上太沉重,無法跳上另一個曲線。你需要割捨掉很多藤壺。」

「學會明智的割捨,是關鍵下一步。」

【第4章 反樸歸真】

《閱讀劃重點》

「我們必須削去人生這塊玉石中不必要的部分,直到找到自己。」

「年紀愈大,不該用很多外在的東西來代表自我,而該反樸歸真,在過程中找到第二曲線。」

「解脫並不是來自擺脫世俗的事物,而是不再執著於那些事物。」

「放下執著,重新定義我渴望的事。這是我的開悟之道,也是我的第二曲線。」

「把眼光放在對的地方」

「更少但更好,重新校準人生。」

「如何削去更多的石頭?

問『為什麼』而不是『有什麼』。你的為什麼,將是玉石底下的雕像;立下反向願望清單。願望清單,強化你對世俗成就的渴望,也會造成我執:不要只是加,還要減;往『小』修練。滿足感不會來自追求愈來愈大的東西,而是來自於關照小事。」

「一行禪師在《正念的奇蹟》中解釋:『洗碗時,洗碗就好。這句話的意思是洗碗的時候,你應該充分意識到自己在洗碗。』為什麼要這麼做?因如果我們想著過去或未來,『在洗碗時,我們並未活著。』我們不是在重溫逝去的過往,就是在『被吸進 (只存在於概念中的)未來』。唯有維持正念,才是真正活著。」

《我想。。》

前面幾章,我比較沒有共鳴,因為平凡到沒有聲譽可眷戀,且向來對世俗的功名利祿不汲汲營營,所以沒有大量的藤壺要割捨或需要戒斷渴望成功的癮頭,但對這章「反樸歸真」則心有戚戚焉。到了人生下半場,你不適合的、你不想要的、你無能為力的、世俗定義你的眼光…等,你自己心裡都很了然和清楚,而這些都是人生這塊玉石中不必要的部分。餘生很貴,所以不要留戀、削去這些部分,然後,重新設定你渴望的事,把眼光放在對的地方,一樣認真把餘生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在這章,我很喜歡Brooks 提到的“關照小事”這點,『洗碗時,洗碗就好。』這也是我人生一路在做的事,維持正念,才是真正活著。

【第5章 思考人終有一死】

《閱讀劃重點》

「有一種留下遺澤的方法,能讓你現在就活得更好。」

「死亡會帶走一個人,想到會死則能救一個人。」

「人生的兩份成績單–履歷成績與追悼文中的美德。前者是指事業與世俗的成就,後者與精神道德有關,是在你的葬禮上,你真心希望大家會談論你的方式,例如:『他和藹可親,精神高尚』。而不是『他累積了大量的常客飛行里程數』。」

《我想。。》

這二個月,我把注意“同時性”(Synchronicity)這點放進生活,觀察有哪些「有意義的巧合」發生(純粹是好玩心情,人生要有趣,有趣要自己去發想)。就在看到“人生的兩份成績單”同一天,也讀到「僧人枡野俊明二場葬禮的省思:如何證明自己活過?」在這篇文章,枡野俊明藉由A先生與B先生的葬禮,提醒世人去思考“這輩子你想留下什麼?“ 文中提到A先生是世俗認為的人生勝利組,但他的靈前守夜會場卻冷清得令人不勝唏噓,也沒有人發表思念之詞;而只是小工廠經營者的B先生,卻有很多人來到廟裡為他守靈,且「到了深夜,來的人也都沒有離去,大家一邊喝酒,一邊聊著B先生的事,回憶B先生生前的種種。會場裡坐不下了,還有人站在寒冬中掉眼淚。」枡野俊明接著說明,只看葬禮上的情形不能解釋一個人的一生,他只是對人類應該留下什麼產生了一些想法,他認為「每個人都想留下什麼,來證明自己曾經存在於這個世上,然而應該留下來的,絕對不是有形的東西,應該留下來的是眼睛看不到的『心』。我認為『心』才是一個人應該留下來的財產。」

而就在讀完“人生的兩份成績單”隔幾天,我收到一位朋友的一段話,「我這陣子都盡可能7點初到辦公室,靜坐呼吸、晨讀,也想起你以前早早在辦公室閱讀的身影。現在很享受這個時間,覺得自己太晚體會到了。上週某天看到後面苦楝樹影間陽光灑落,想起你曾說過的金色的陽光,我想就是這樣吧!有種跟著你的腳步的感覺,在某個時刻也體會到了。」看到這麼美的文字,心裡充滿感動、感謝,我把這段話視為提前收到的人生成績單,也確定接下來的人生路標。當離開這個世界,帶走的絕對不是有形的東西,而是業力;留下來的,也絕對不是有形的東西,是眼睛看不到的「心」。

【第6章 培育你的白楊林】

《閱讀劃重點》

「白楊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生物體:猶他州名為『潘多』(Pando)的楊樹林占地106英畝,重達600萬斤。我們看到的遺世獨立的白楊樹,其實不獨立,只不過是龐大根系中冒出來的支根,同一株植物的眾多『分靈體』之一。紅杉也不是單一系統,紅杉高可達275英尺,但根部僅5或6英尺深,根這麼淺,怎麼有辦法屹立不搖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原因是那些淺根盤根錯節。起初是一棵棵單獨的樹,但在成熟與成長的過程中,和其他的樹融為一體。」

「白楊與紅杉很適合拿來說明,佛教認為的『自我』,事實上是幻象。佛教思想說,我們全都彼此的連結,我們的『個人』生活,只不過是更為全面的生命力展現,人要是忽略了這點,將活在幻覺中,備受煎熬。」

「這個論點指出,人類天生是連結的,製造出孤立的自我,違反自然,既危險又有害。然而,建立根系不一定簡單。許多拼命三郎的根系萎縮又不健康。」

「工作狂最常忽略的兩種關係,需要加以培育的白楊,包括戀愛和親密的友誼。」

「幸福的秘訣不是陷入愛河,而是持續有愛,而這要仰賴心理學家說的『友伴式愛情』(companionate love)。這樣的愛,比較不是起起伏伏的激情,而是穩定的感情、相互了解與承諾。」

「把配偶視為摯友的人,婚姻帶來的幸福遠比其他人高。」

「不過同樣重要的是,婚姻不能是你唯一擁有的真友誼。」

「孩子難道不該是我最好的朋友?八成不是。我的父母是好父母,但我想要獨立,我不得不拉開一定的親子距離,原因不是我們感情不好,只是我想建立自己的生活。我的孩子也一樣,我們關係很好,但他們專心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我的生活,孩子理應如此。基於這樣的原因,研究發現相較於聯絡成年的孩子,和無血緣關係的朋友來往,反而與幸福更強烈相關。」

「與家庭成員互動通常是迫於義務,和朋友在一起則主要是為了開心。」

「中年之後的重大幸福特徵,就是能不假思索,說出幾個知己的名字。」

「親密友誼勝過任何事業上的功成名就,在你步入職業衰退時將帶給你最大的安慰。」

「事實上,獨處是情緒健康與心情平靜的關鍵。有的人只要依舊擁有健康的社交與情感連結,他們其實獨處時最快樂。」

「獨處是一個人的美妙,孤獨則是感到形單影隻的痛苦。」

《我想。。》

才剛讀完《編織聖草》,還沉醉在她優美的文筆和對世界有愛、感恩的心靈世界中,這裡就出現基墨爾的詩“我認為世上沒有任何一首詩,能美如一棵樹。”

話說,我很同意Brooks說的 “孩子難道不該是我最好的朋友?八成不是。”這個論點。我很誠實地說,夾在8、9年級小孩和高齡長輩的我,還不斷學習把生活平衡好。我的人生想法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人生要過,所以,我把我的生活過好、你把你的生活過好,彼此各自安好!但2、3年級的長輩對5年級還存有許多傳統要求,所以我有限度地付出,該做的做,但不失去自我,且保有自己的生活,並努力在其中取得一個平衡點。

【第7章 展開你的林棲期】

《閱讀劃重點》

「我們不需要別的。光是能活著,光是能呼吸,光是能踏出一步,就夠美好。」

「印度哲學家將人生分成,學生期、家居期、林棲期、遁世四個階段。家居期這個階段是人生最常見的陷阱,人會變得太執著於金錢、權力、性愛、地位等世俗的報酬,試圖讓這個階段持續一生。帶著新能力走向人生新階段,才能破除對財富、權力、享樂與名聲的依附,這裡的新能力是指性靈方面。」

「林棲期是指你必須放棄世俗的眼光定義我們的方式,你必須重新調整人生目標。林棲期是第二曲線的形而上背景。」

「靈性覺醒的快樂。年紀大了之後會開始明白,人生不是那麼黑白分明。此時,人們會開始容忍宗教模稜兩可與不一致的地方,開始看見信仰與性靈的美好與超越。」

「實踐信仰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也因此信仰會和日常事務競爭。解決辦法是把性靈發展當成人生的頭等大事。…很多人只是缺開始的理由,以下是一個簡單的建議,用走路靜心。」

「聖雅各伯之路是加長版的『走路冥想』,每一次專注的呼吸,每一次專注的步伐,全都提醒著我們,我們活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

「聖雅各伯之路帶來的體驗,無法用言語表達,而且十分個人。『這是你的路,完全屬於你。』蘇菲派詩人魯米寫道:『其他人或許能陪你走一遭,但沒人能替你走。』」

「如果認定自己的身分認同固定不變:我就是這種人、不是那種人,就是在斷絕人生的許多可能性。如果願意重新評估對自己的想法,當自我產生變化時,就不會困在錯誤的模式裡。」

《我想。。》

生活本身就能帶來快樂,常常關照小事,時時往「小」修練;而每天醒來,能體會到光是活著,能吃,能走路就是美好,也是往「小」修練感恩心。

【第8章 化脆弱為力量】

《閱讀劃重點》

「明白自身的弱點,反而是愈來愈強大的秘訣,你失去的事、你的衰退,有可能是你和他人的禮物。」

「每天都可能是人生的最後一天,但不管還剩幾天,要活出自己真正的樣子,專注於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

「當你誠實虛心面對自己的弱點,你將更能自在做自己。」

《我想。。》

不要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知道自己的擅長和喜好,找出能持續投注心力、成長的事,然後,做好,一天一天,把日子打造成你理想的模樣。

【第9章 在落潮時拋竿】

《閱讀劃重點》

「你最大的人生轉變不必是危機,反而是令人興奮的冒險,充滿以前從來不知道的機會。」

「作者小時候去釣魚,但總釣不到。有個老者告訴他,要在退潮時拋竿。退潮時感覺魚也會離開,實際上,降潮時浮游生物跟餌魚會慌亂,反而會吸引魚前往捕食。」

「人生也有落潮。人生的落潮是從流體智力過渡到晶體智力,這將是生產力及高的大豐收時期。你從一個曲線跳到另一個曲線;你面對你的成功成癮症;你的人生化繁為簡;你思考自己會死;你建立人際關係;你展開你的林棲期。」

「要學習:如何在落潮時拋竿,如何帶著活力與信心,展開你的轉換期。你最大的人生轉變不必是危機,也不必是失落的時期,反而是令人興奮的冒險,充滿以前從來不知道的機會。」

「詩人但丁在《神曲》中說出許多人的恐懼感:

我們的人生旅途走到半途

身陷幽暗林中

前途茫茫,沒有一條明確的道路。」

「未能成功走過這段時期的人,持續經歷不穩定的身分認同;失去導致他們在認知上、情緒上被吞噬,喪失活力,無法放棄舊的自我,也無法接納出現變化的新工作自我。」

「我們感受到流體智力走下坡,因此必須改變。如果我們知道背後還有晶體智力曲線,重新規劃人生,此時我們將進入閾態,進入轉型期。」

「四大策略讓你活出生命最大價值。

1. 找出你的棉花糖

在重新出發的這一刻,「究竟下一個吸引你的棉花糖是什麼?」在你開始投入新的付出時,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

2. 工作本身就是獎勵

3. 盡可能做最有趣的事

找到你熱愛的工作,就等於一輩子不必再工作。

樂趣與意義的核心都是有趣。許多神經科學家都認為,趣味屬於正面的原始情緒,由大腦的邊緣系統處理。你真心感興趣的東西樂趣無窮;此外,既然那樣東西能讓你保持興趣,一定也帶有意義。也因此「這份工作是否讓我深感興趣?」是很有用的測試法。你可以藉此找出新活動是否是你的新棉花糖。

4. 轉換跑道不必走直線

南加大的學者研究職涯模式後,發現有四大類別﹕第一種是「直線型職涯」,第二種是「穩定型職涯」,第三種是「轉換型職涯」,最後一種是「螺旋型職涯」,比較類似於一系列的迷你職涯,多年在一種專業裡發展,接著換領域,但轉換不光是為了尋求新鮮感,而是銜接在先前的迷你職涯中獲得的能力。

在人生的早期,你可能擁有超級直線的職涯。然而,你現在要進入第二曲線,比較適用的模式很可能是螺旋型。也就是好好想一想,你今日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你過去追求的東西。此外,你要降低對於金錢報酬的期待,而且不要去想在別人眼中,這是否像是降級,或是沒能以最明顯的方式,運用過去的資歷與技能。」

《我想。。》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在落潮時拋竿”這句話。在前面人生,我已經了解自我,也培養出一些興趣嗜好,做自己熱愛的事物,生命就不會被浪費,所以在人生落潮時,我重新調整步伐,拋出竿子,用興趣開展下一段人生。

【結語 記住六字訣】

《閱讀劃重點》

「東西是拿來用的,而不是拿來愛的。把愛用在錯誤的地方,踏上欲望跑步機,只會徒勞無功。」

「我新學到的與目前正在努力實踐的道理,那就是:用物。愛人。敬天。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ou921215&aid=17984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