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半嶺水圳步道」
2021/09/26 22:29:04瀏覽620|回應0|推薦2

今天早晨與小花君走一條較少人知道的水圳路「半嶺水圳步道」(或稱半嶺古道),其實它與熱門的「天母水管路步道」大致平行,兩條步道之間隔著南磺溪的上游「松溪」。「半嶺水圳步道」的歷史比水管路還要久,半嶺水圳超過110歲,是人瑞級的古圳,和草山第三水源屬同一源頭,但古圳主要供農田灌溉使用,草山水道是提供民生用水。

因為不熟悉步道,心想從較高的紗帽路明玄宮往下走較省力,於是車停明玄宮上面,不過這裡只能停幾台車,幸好我們透早出門,還有一個空位。

車停好後,抬眼見秋日曉月,內心似乎感覺得到秋天的涼意。

從明玄宮往下走,過右邊叉路約90公尺,就是呼應梯田意象的市景平台,雖然這裡海拔不高,但俯瞰視野不錯,前面就是小小天龍國。

離開市景平台再往下走就可抵達半嶺吊橋,途中,風行草偃簌簌。暗自思量,「西方閶闔風,秋分至」,人要效天地之理,生命臨秋養收以保「和」才是!

晨曦、秋藍、綠葉,不用特別構圖就美!

水泥地路走到底,在一處農家大轉彎後接石階,農家旁有一棵不知名大樹。

石階再接木棧道、再接石板路,石板路旁綠竹猗猗。

隱身山林、跨越松溪支流的半嶺吊橋剛於2021年初完工,主要目的是串聯明玄宮以及慈母橋。繩橋造型的吊橋跨度不長,相當迷你,吊橋限載8人,底部是用布料絞股編織而成,行走其上有輕微的晃動感。

過了半嶺吊橋,是一條鋪滿木屑、落葉的仿木框階梯步道,相較石階、木棧道、石板路,這條尚天然的路走來相當舒適。

仿木框階梯步道到底,我們就碰上佛羅斯特「The Road Not Taken」(未走之路) 的兩條岔路: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黃樹林裡有兩條岔路,而我 —我選了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而這讓一切變得如此不同。”詩人選路很哲學,我們就人在炯途上了,因為走錯路啦~雖然佛羅斯特說,“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但是我們下一刻就come back回到分岔點!不過,心靈雞湯說,岔路也是一條路,我們一路走來的都是生命最好的安排。

走上另一條路後沒多就到了半嶺產業道路上的慈母橋,慈母橋是一彎弓橋面的石橋,橋下是南磺溪的上游松溪,愛聽水聲的我,不顧形象鑽到橋下錄了段嘩嘩水聲。

過慈母橋可串連至翠峰步道及翠峰瀑布,但翠峰瀑布是我們下次的計畫,所就沿公路往下走到半嶺步道入口。

半嶺步道是一條上行的花崗石石階路,這條步道是昔日陽明山往士林天母地區三條步道之一。

繼續上行,圍籬後應該是梯田。

一小段上坡之後,山路轉為平緩,這裡有群聚的姑婆芋,不僅高大挺拔還朝天長。

接下來一路上有淙淙悅耳的圳水伴行,更顯清涼令人陶然,不過路況時好時差。

過了石棚土地公,半嶺古圳與步道保持平行。舊版的石棚土地公,石棚是用三塊石頭堆砌而成,渾然天成的美才耐看,新版的石棚土地公怎麼看都怪。

沿著半嶺古圳走到底轉個彎就接上明玄宮,這段路算是半嶺古圳的精華地段,水圳沿山壁曲線迴繞,圳水清澈見底。這次曲徑通幽的圳路路線很簡單:明玄宮→市景平台→半嶺吊橋→慈母橋→半嶺水圳步道→明玄宮,大約花一個半小時。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ou921215&aid=16846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