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4 22:37:30瀏覽496|回應0|推薦0 | |
【990822】
“卡巴薩心想,茱麗葉塔總是有所保留,總是有個地方讓他無法觸及,不是嗎?他一向覺得,正是她有所保留,正是那無法觸及之地,讓他一開始便無法抗拒茱麗葉塔。在兩人初次邂逅的那個星期,卡巴薩就曾在他的皮面大筆記本裡寫道:「或許,我們愛上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他與生俱來的一種深度、一種距離。或許是他身上令人感傷的特質,或是他未曾撫平的一面,使他更加誘人」”~p.17 ※ “…兩人交往甚久,她不但應允卡巴薩追求,還為了卡巴薩的需求調整自己,夜以繼日全心注意他的一舉一動,他的思緒、口味、愛好。有七年的時間,我們絕對可以說,這為女士為了這位沉默陰鬱的壯碩學者奉獻自己。然而,這樣的聯繫卻自行瓦解了。正因其中缺乏那樣的深度、那樣的層次,所以瓦解了。然而,如是的深度與層次,卻決然將卡巴薩引向茱麗葉塔。只因她正代理了那樣的深度,與層次。”~p.38 ※ “…這意謂著「距離」本身,這是所有美麗事物寓居的深邃處所。。”~p.76 【990823】 這種習慣說不上來好或不好,還正翻著《尼金斯基筆記》,一轉眼看到John Berger的《觀看的視界》,就又拿起來速速瀏覽,可,腦袋還想著《尋找松露的人》、心還停在村上的的散文裡,今夜整體氛圍是捉摸不定的猶豫擺盪。 尼金斯基是那種,屬於上帝的最傑出作品之一,內在世界璀璨耀眼得讓人不時要把眼神轉開,而性情又有一種絕美剔透的脆弱,這世界的濁與重,只留得下他瞬間的光華。在《尋找松露的人》這本書,覺得應該要對‘語言學’和‘脫離現實留連虛幻’這二件事再多述說點什麼,但心和“應該”相互抗拒,或許就不了了之。《觀看的視界》有一種高度,要用力思索才能達到那視點,不能用倘佯的心呼應。村上的散文,有種自然樸素的吸引力,好像今天傍晚剛踏進家門,猶豫著放哪張CD,但從窗外傳來陣陣的蟲唧、風葉聲,這黃昏古調似乎就舒張一日的緊縮,是那麼地悅耳,而他的散文,就有這種感染力,想讓人坐下來,徐緩的說些什麼。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