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夏小正》曆法1
2012/12/12 20:13:19瀏覽1105|回應0|推薦2

《夏小正》綜述==

原文已散失,只有從《大戴禮記-夏小正傳》中知其概貎,《大戴禮記》共81篇,今存39篇,《夏小正》為第47篇。

現今流傳的《大戴禮記》出自北周廬辯的注本,單行本至唐宋時已迭傳絕跡,只有宋代傅崧卿作《夏小正傳》,傅崧卿字子駿,所見有集賢殿藏本,及其外孫關澮藏本,皆以《夏小正》文錯諸傳中,乃仿《左氏春秋》,正本其前,而附以傳。這是成為編者戴德依據編成今本《大戴禮記》,僅將有關經傳文字混雜在一起。

《夏小正》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農事曆書,由於《夏小正》沒有受到陰陽家的影響,判為戰國時期所作,後人作傳解經,任意曲解,把古老文獻解注,卻未必正確,正因如此,後人才續為其作釋解,其所考注著作有數十家之多,後人對其甚為重視。

在《夏小正》中,記載有可用以確定季節的拱極星象與黃道星象,還利用白天最長,夜間最長兩種標準來確定夏至和冬至。曆法的最重要任務就是指導農牧業生產,《夏小正》很重視以觀察生物活動的習性來確定季節,同樣也記載了在不同季節應該做的農事、祭祀活動。《夏小正》留給後人研究先秦曆,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科學信息,對後天文曆法的發展、生活習俗,以及官方各項季節政事,提供了基本的模式。

《夏小正》的時代,據《禮運》所載,孔子為了考察「夏」道,是從夏王朝的遺民-杞國了解到的,孔子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到前五世紀,對於《夏小正》的成書來說,時代是大致合適的,孔子考察是「夏王朝」之道,而不是春秋時代的小國,但夏朝已毀亡無存,只能到夏代遺民中的杞國來進行採訪,可能夏王朝發展到前六世紀時的狀況,杞國已經不是原有夏王朝時原有的象貎,但杞國大致上保存了夏民族的所自固有文化傳統,也保留了夏朝時代用以確定季節的習俗,雖然經歷改朝換代,夏民族的生活習俗是不會變的,這就是《夏小正》。

曆法新年可以不變,傳統方法也無多大變化,唯有季節、物候雖也可以不變,但是由於現代發現了歲差的因素,夏王朝與春秋時期的杞國已經相距十幾個世紀,杞國人所用以確定季節的星象只可以適用於春秋時代,而不是夏王朝時代。

尤其,現代的我們來研究《夏小正》的內容時,已經相距數千年,歲差現象必須弄明白及調整之,更是不能僅僅讀過而混為一談。

             

 

《夏小正》

 

 (春)正月: 啟蟄,雁北鄉,雉震呴,魚陟負冰,農緯厥耒,初歲祭耒始用暢。囿有見韭,時有俊風,寒日滌凍塗,田鼠出,農率均田,獺獸祭魚。鷹則為鳩,農及雪澤,初服於公田,(未)采芸,鞠則見,初昏參中,斗柄懸在下,柳稊,梅、杏、枻、桃則華。緹縞,雞桴粥。

 二月: 往耰黍禪,初俊羔,助厥母粥,綏多女士,丁亥萬用入學,祭鮪,榮堇、采蘩,昆小蟲,抵蚔,來降燕乃睇,剥鱓,有嗚倉庚,榮芸,時有見稊,始收。

 三月: 參則伏,攝桑,委揚,螜則鳴,頒冰,采識,妾子始蠶,執養宮事,祈麥實,越有小旱,田鼠為駕,拂桐芭,鳴鳩。

 (夏)四月: 昴則見,初昏南門正,鳴札,囿有見杏,鳴蜮,王萯莠,取荼,莠幽,越有大旱,執陟攻駒。

 五月: 參則見,浮游有殷,鴃則鳴,時有養日,乃瓜,良蜩鳴,啟灌藍蓼,鳩為鷹,唐蜩鳴,初昏大火中,種黍菽糜,煮梅,菽麻,蓄蘭,頒馬。

 六月: 初昏斗柄正在上,煮桃,鷹始摯。

 (秋)七月: 莠雚葦,狸子肇肆,湟潦生苹,鷞死,萍莠,漢案戶,寒蟬鳴,初昏織女正東鄉,時有霖雨,灌荼,斗柄懸在下則旦。

 八月: 剝瓜,剝棗,栗零,群鳥翔,辰則伏,鹿(人)從,鴽為鼠,(參中則旦)。

 九月: (內火),遰鴻雁,(主夫出火),陟玄鳥(蟄),熊羆貊貉 鼬則穴,榮鞠,樹麥,王始裘,辰于繫日,雀入于海為蛤。

 (冬)十月: 豺祭獸,初昏南門見,黑鳥浴,時有養夜,玄雉入于淮為蜃,織女正北鄉則旦,(十月一月),王狩,陳筋革,嗇人不從,隕麋角,(十有二月),鳴戈,玄駒賁,納卵蒜,虞人入梁,隕麋角。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ao144&aid=713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