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4 10:58:58瀏覽1621|回應0|推薦0 | |||||||||
玄空之學,在唐代已經是門派紛紛,有「百二十家渺渺無訣」之歎,使用河洛、圖書、八卦、九宮,面目雷同,而意趣則各異。 風水之學如果將名詞引導入哲理的討論,甚至引入神秘之堂,然而此皆不切實用。 玄空之學,可以進一步研究古籍,則定當有更深的認識。「天玉經」、「紫白訣」、「玄空秘旨」、「飛星賦」、「都天寶照經」等。<玄空秘旨註釋>,及<玄機賦注釋>即述安星之用,依元旦盤法排定天盤後,如何據中九星推斷吉凶,及剋應。 元旦盤: 又名「風水地盤」,源自“洛書”,以及用“八卦”相結合。 由九個小方格拼之而成格,每格各守一星或數字稱之為「九宮數」,上下左右各宮互涉的關係,皆屬妙絕故有魔方陣之稱。其中五黃永遠佔中宮,而鎮守八方的星皆符合後天八卦之理。因此可以說星即是卦,卦即是星。九星與八卦,各自有原來之本質意義,在彼此交替演譯下,能引申出許多資料,是初習飛星法者者必要深入瞭解的基礎知識。 洛書盤:相加十五數,對宮合十,宮內各星數字排列有一定的軌跡。古人之偽稱為「量天尺」飛星法(「量天尺」應當是二十八星宿)。
元旦盤是不動,即經也。各運行流行之氣、運不同,是動即是緯也。得令為行,失令者止,即是動則為行,不動者為止。 青囊奧語: 明玄空,只在五行中,即大玄空九星五行,非諸家五行。 申為傳送,寅為功曹,如立子山午向,右砂盡於申,左砂起於寅,乃左右護龍星辰也。寅申線以建中立極,從斗柄指向辨方定時,用律數來測氣機活動。 此青龍非左青龍、右白虎之意義,仍是生旺之氣。 青為甲乙木,因五行生旺之氣莫盛於木,故借青龍以喻生旺也。 前青龍由城門水口定之,後青龍即是穴宅之向水。 《易經》之道,不能僅僅依靠元旦盤。 古人之對於“天文星象”,因為附會於帝王政事及能左右人事造化,天星宿命之論述,一直在影響著後世,產生了堪輿、星占、命理………等等衍化有“山、醫、命、相、卜”所謂之五術。 古代相傳,堪輿、星占、命理五術,多數都使用[河圖、洛書]為之淵源,也都是附會以為是《易經》之道。 但是歷經千年傳抄、佚缺,堪輿、星占、命理……等等五術基礎上,已經把天文星象變化成了天干、地支的命理符號。後人無法確實掌握住推定天星七政的時序關係位置時,無法確定從地球上觀察日、月、星辰,天體運行的事實真相,或則大致上是沒有認清《易經》之淵源,而僅僅用以從理論上做為推命記錄,並單純的自我以為、約定俗成,以五行剋則之經驗值做成聯想統計解釋而已。 其實可以絕口不談[河圖、洛書], 宅運風水、星占、斗數、姓名學、八字命理……等等, 五術若不使用[河圖、洛書],就無從論起時, 《易經》之道還是依然存在。 因為,《易經》之道,淵源來自“天文星象”, 所以,《易經》之道,其淵源絕對不是[河圖、洛書]。 對於風水術士、命理師而言,從來就不想真實的仰觀天星,堪輿、星占、命理之術也只能參考沿用前人論述之資料,因循苟且是無法一探《易經》之道,同時也不會明瞭堪輿、星占、命理五術所依據天星的真實淵源。 無法跳脫[河圖、洛書]的框架決定,所使用的數術,只是用以建立了統計架構。天干、地支只要背的熟,五行生尅只要用的正確,那管“天文星象”之淵源?更不必深入滲透解析《易經》之義理大道。 雖然,現代天文科學常識,已經被普遍的認知,天體運行的四時各有不同,但是,從事以為是《易經》之道,卻依然借由[河圖、洛書]使用在堪輿、星占、命理之術的學者,對於整體天星運行的概念者,認知有多少,多數風水術士、命理師們根本都無從想要理解。 根深蒂究的五術,風水命理師們的內在心裡也多有自知之,只是不願相認而已。 舉此一簡例; 知道十二星座的,當然會知道所屬的星座排列、名稱。 五術風水命理師們,可以為了命理意義,人人各自都會編造出十二星座的命理意義,卻十有九位,卻完全不了解自己所屬的星座是在那裡?何時會出現?又如何的可以適時的來觀察到? 看不到的真實天象,一定是只有瞎抄古人說法或自己瞎猜一番! “天文星象”必需以天體為基準,做自然的觀測法則,無法僅僅依賴電腦、書籍、口訣相傳,也無法僅僅在室內做為從事研究的對象。 同時推命用的生辰時曆,也必須求得正確,否則差之亳厘,謬之千里。 古人以晝夜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八刻,基於此項計時觀念,缺少正確之計時器具。奈何庶民大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古人論命,為求掌握求生辰能精確,必然不可多得,只有約計取用而已。 天文星象,古人分佈有三垣、廿八星宿,紫微垣正臨亥地,太微居巽,天市居艮,而少微在兌以符合四象之數。 “果老星宗”以十二星宮為垣,取廿八星宿為殿,取天文星象而比喻為祿命天數,「垣、殿」並無以表示出時序節令之吉凶,因此月令節氣運用天干、地支,安命主身宮,以命數為表示得時或失時。 《易經》之道,歷經千古,其中天星淵源的學理,永遠都是一門觀測之學。 從古籍書中探取天星究理,僅僅是搜集古人所記載之天星學理,還是難得盡其全。 孔子贙《易經》,十翼之〈繫辭傳〉曰:“仰以觀於天文”。 唯有經常累積時日,婁婁不絕的仰觀四時天文星象(不是只會辨識星座名稱,而是還要印證天體之運行變遷)。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