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引進外籍師資與國內英語教學的本土化
2006/03/21 23:30:48瀏覽1848|回應0|推薦2

儘管事前爭議不斷,但教育部已決定引進外籍教師至國內各縣市學校教授英語。不可否認,今日隨著全球化浪潮,英語已然成為一種國際語言,而台灣為追求與國際社會接軌、順應此一全球化的洪流,學習英語早已形成一種全民運動,從政府到民間莫不戮力強調英語教育的重要性。上自教育部積極引進外籍師資至國內學校任教、下至兒童英語補習班的家長堅持一定要由金髮碧眼的老外教英語,背後都有一基本的假設,亦即英語的使用是有階級性的標準,使用英語最高的權威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而台灣的莘莘學子則以投資龐大的學費和心力來交換所謂正統英語之使用。

然而,也因為全球化的蔓延,目前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英語,遠超過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數,英語的所有權開始遭受質疑,早有學者直指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可以宣稱擁有英語的所有權。事實上,有許多母語並非英語的人士其英語造詣之高連英美國人都自嘆弗如。更何況所謂「標準英語」的標準在全球化的時代裡也愈來愈模糊,其定義因地區而異,例如過去被邊緣化的所謂「非正統英語」(如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正逐漸受到國際學術機構和企業組織的認可,也許比較周延的說法是全世界並沒有一套所謂的標準英語(standard English),但有多種的英語體 (English varieties)並存。目前教育部計劃引進的外籍師資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這些國家的英語在發音、用字、甚至語法上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社會大眾乃至教育部不宜逕自加持不同英語體間的正統地位。

當然英語全球化的現象也將影響台灣本地的英語教育,台灣的英語教師應該體認到英語所有權的分殊性,了解各種英語體之間的關係,因此在課堂上可能無需太刻意要求學生學習某種標準口音,反而要加強跨文化溝通的教學,注意英語學習與文化認同之間的平衡。另方面,政府的英語教育政策在全球化的大勢所趨下也須認識語言多元性和發展性的本質,台灣學子需要的不僅是外籍教師所提供的語言輸入,而是可據以溝通和創造意義的英語學習資源和環境。舉例而言,英語課除了可以教導學生認識對他們陌生遙遠的西洋感恩節外,用英語來學習他們生活中很貼近的台灣民俗節慶,更能提供學子有意義使用英語的實際社會情境。由此觀點出發,台灣本土的社會文化情境以及本國籍的英語教師反而能在英語教學上提供學生更多的助力。

目前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的英語,正隨著不同的文化社會環境發展當地的英語用法,以強化區別彼此的身份認同,未來透過資訊與網路科技的日愈發達,英語全球化的衝擊反而可能造成英語本土化的興起。行政院早已宣示將在六年內把英語提昇為台灣的準官方語言,若能具體落實此項政策,數十年後台灣不有可能發展出如新加坡英語般具本土特色的台灣英語體呢!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jason&aid=2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