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8 21:21:48瀏覽2414|回應16|推薦25 | |
我曾經在做案子時,和一個台幹聊天。當時談的話題就是台灣現在的經濟情勢很嚴峻,不知道春天何時會回來。 我們的其中一段談話,讓我心中印象很深刻: ”等我們台幹都回去台灣的時候,台灣的景氣才會好起來。” ”為什麼?” ”你看看現在到中國來上班和做生意的人,他們全都是之前在台灣的消費大戶,這些人現在都跑來大陸了,台灣的消費市場就少掉了一大塊,你想,台灣的經濟能好起來嗎?” ”那你意思是我們都是台灣經濟下滑的凶手嘍?” ”當然不是啦,我們要留在台灣,那台灣就不是經濟下滑,而是社會動亂了。一大群的社會中堅在台灣混吃等死,失業一片,不暴亂才有鬼!!” ”不明白!!” ”我們當初會來中國,大多數其實是被公司認定,比較難搞,或是被排擠出來的。又或者,在台灣混不下去了,才會想冒險來外地發展。因為如果再留在台灣,要嘛升遷無望,要嘛等著被裁員,或者,根本在台灣找不到合適養家活口的工作,如果我們全都留在台灣,那社會的不滿現狀份子,一定到處都是,台灣就變成了一個火藥庫,能不爆嗎?” ”那你意思到底是指我們來大陸是好,還是壞啊?” ”好啊,解決了台灣一堆人的頭路問題,空出了位子,減少了社會動亂的因子,怎麼會不好” ”那你前面怎麼那樣說?” ”我意思是指,台灣如果不讓我們覺得有希望,而且沒有工作機會讓我們有施展機會,那我們就不會回去,那麼,消費市場還是空那一大塊,台灣的經濟成長還是有限的。” 話題到這裡,我已經明白了,台灣的經濟要好,台幹是不是紛紛回台進入增加的工作機會,確實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因為,如果可以留在家郷工作,又有誰願意離郷背井,跑到這裡來討生活呢? 逼走這一群台幹的人是誰? 前20年由戒急用忍的主張者和執行者,是罪魁禍首。 台灣本身就是靠出口來維持經濟成長的地方,人口土地資源都少,如果不藉由貿易來發展,是不可能有足夠的收入來支撐成長的。當中國堀起的初期,台灣的商人其實已經嗅到了商機,而且陸續有先鋒者進入了市場,傳回了好消息。 如果,政府這時候能夠正確的認識到這一點,並且給予足夠的幫助,那麼台灣企業的腹地更大,企業規模也自然會快速成長起來,進而提高人才需求量以及提高薪資。但結果卻是可笑的戒急用忍,可笑的兩邊一邊一國,可笑的政治掛帥和民粹主義。 於是台灣就由淹腳目,變成了光腳目,窮的響叮噹。 你上面的人吃飽了飯,但底下的人餓啊。但人總是會去找出路的,於是還有能力的,富於冒險精神的台幹,就應運而生,而且愈來愈多。跑去大陸發展的,由土財主,變成了白領階級,專業經理人。 這群人的出走,正式宣告了台灣經濟的下滑,已經進入了災難期。 我用個簡單的比喻,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麼中產階級出走,對台灣影響這麼大。 在我離開台灣那年,轎車一年的銷量達到了48萬台,但現在是25萬台左右。這少掉的20萬台並不是因為台灣人沒錢而買不起,而是因為這20萬個車主,都離開了台灣,根本就沒人去買車了。 那位台幹和我,在離開台灣前,都把手上的車賣掉了。在過去,我們大概兩到三年,就要換一部車,但現在,我們走了,台灣平均每年就少掉了半部車的銷量。20萬購車者的離開,至少可以直接讓車市少掉十萬台車的銷量。 然後我們不止會買車,還會買很多的東西,或到娛樂場所去消費,這些錢如果存在,那麼對台灣的消費GDP,會有巨大的幫助。因為我們本身就有不差的購買力。當這些消費消失後,靠我們的消費支撐的市場,也就沒有了足夠的收益,自然也沒有錢買車了。乘數效應下,又拉下十萬台車。你說台灣的車市,還能有救嗎?你廣告打翻了也沒用,因為市場空了。 當然,某些斷章取義的人可能就會喊了,你們都不愛台灣,都不留在台灣消費,救台灣。 嘿嘿,留下來我們也沒頭路,一樣不會消費。造成我們沒頭路才是主因,離開台灣根本是逼不得已的。 而且,我再怎麼愛台灣,也要先愛我家人,家人都吃不飽,台灣只好讓你去愛了。 所以,要救台灣經濟,先要讓台灣企業賺錢,而且賺了錢,願意把企業總部設在台灣。 這樣還不夠,還要讓對中國市場有興趣的外資企業把總部設在台灣。 但現在這樣還不夠,還要讓中資企業把運營中心移到台灣來,尤其是中國的銀行,更要在台灣有重要分行。 這樣三資都集中了,台灣自然會需要很多精通兩岸商情的台幹回來,同時還需要陸幹,讓大陸高收入的菁英引到台灣來居住,來發展。 等到了這一天,台灣經濟要不發達也很難。而且中資都在台灣有運營總部了,你覺得還有那個傻瓜會把飛彈對準自己的金庫嗎?轟的一聲,燒自己的錢? 其實當初台灣有這個機會的,亞太運營中心就是這意思。但很可惜,先被個假日本人(自認為自己是日本武士,以做日本人為榮的總統)隔絕了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的機會,先自廢武功。 然後又被個次美國人(美國不承認他是美國人,但他死要說他是美國殖民地代理人)把台灣政治搞的烏煙瘴氣,再把自己手腳打斷。 你說台灣人的命苦不苦?倒不倒楣?兩蔣再獨裁,大家錢還是賺的稀哩呼嚕,不獨裁了,日子反而衰了,這叫做進步?那也太自欺欺人了。 那麼,現在台灣還有機會嗎? 按旅人的觀點是有,但還早,首先這個破破爛爛的政府組織和流程就要先疏理清楚。 有些極為外行的人認為馬英九在搞組織再造,是急人民所不急。這真的是大笑話,全世界那個企業能夠不經過組織再造就起死回生的?而且愈拖,愈難再造,只有真正明白管理的人,才會知道,要能做好政績,首要有個好組織和正確的流程。沒有好的組織和流程,什麼改革都是空的。 過去的李登輝和陳水扁,那裡有半點管理能力。他們是有組織控制能力,但卻不具備組織成長能力。難怪當初蔣經國沒有選擇李登輝做接班人,而是選了孫運璿。只可惜台灣注定要有這慘淡的20年,讓孫運璿中風,讓蔣經國在不及佈局下,被李登輝接了當時的總統位,只能說時也運也,台灣人注定要倒這二十年的楣。 現在台灣要有沒有出路,也只能看台灣能不能建立成一個值得各國企業願意駐點的中國市場前哨站。 台灣並非沒有機會。畢竟比起中國大陸,外資企業在台灣會有更好的環境,可以更有保障的經營。而且人才素質,還是優於中國大陸的(不是指工作技術素質,而是工作態度素質,前者台灣愈來愈不如大陸人了)。因為中國本來就很大,如果兩岸往來沒有什麼障礙,其實在台灣設中國總部,和在深圳,上海,北京,並沒有什麼太大差別。 不過,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旅人只要一想到台灣人好像對賺錢沒什麼興趣,對台灣是統是獨好像比較有興趣,心頭就一陣拔涼拔涼的。 看來,藍綠統獨議題不消失,台灣不會有什麼希望能建成全球進入中國的樞紐。而建不成中國樞紐,台幹們回來的機會就少很多。台幹不回來,台灣消費GDP要上升的機會也不高,經濟成長也遙遙無期了。 你說,我們成天在討論藍和綠,到底有什麼意思?全滅了如何?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