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六週課程記錄-- 觀看公共藝術之道
2012/03/24 17:11:59瀏覽736|回應0|推薦29

課程主題:
1.《公共藝術。故事漫游》活動性公共藝術介紹(182-197頁)
2. 分享設計師Rob Forbes 在TED演講的《觀看之道》
3. 日本京都大學-給紀念雕像穿衣服?!
4. 《公共藝術。故事漫游》(150-167頁)

課程內容:
下周(3/27)本堂課準公共藝術計劃執行藝術家們將發表作品,接受同學們的諮詢,同學可以扮演成地方居民、公部門的角色來詢問各種公共藝術設置時可能會發生的狀況或疑問。

一、《發現。我的秘密基地》與《與天使對話》
  雖以陶板彩繪讓小朋友創作是再簡單不過的學校勞作,但是完成之後將一連串的探索活動用紀錄片等方式保存,卻令人耳目一新。普通的陶板勞作如何變公共藝術計劃呢?首學校要有公共藝術諮商會議,然後決定是邀請藝術家,或是公開徵選等方式,提案通過有補助,且不限定呈現方式來辦理。 
  此公共藝術會有個轉換的過程,因為不是將藝術品擺在公共藝術空間就是公共藝術作品,要經由規劃,陶板排列組合放置在一面牆上,是讓繪製的學生一起參與,這個計劃是美化空間的範疇,且對當下完成製作的小朋友將會有很大的意義,但此活動對於之後入學的新生未必能產生認同感,就像小學時放著蔣公像,也是因為歷史課本裡有介紹,才知道為什麼有這尊銅像的存在,這時文字或影像的紀錄就很重要的,作者海泙在紀錄片中有詢問同學們創作的想法,就如作品名稱《發現。我的秘密基地》同學們拿著作品說出他們在學校或家裡周遭環境所設定的秘密基地,不論是樹叢中或是溪流邊,都有大家的痕跡,未來看著此紀錄片,會像聽著父母親說著小時候曾在田野抓青蛙或是在乾淨的溪流抓魚。
  藝術家林志銘,同時也是《公共藝術。故事漫遊》一書的作者,在網站上分享了他在台中啟明學校的創作《與天使對話》外觀是鮮豔的色彩,但對於「看不見」的學生們對這些可「看見」的立體物件的視覺感受是模糊、扭曲甚至是空白,此作品有碰觸鈕經由輕觸可以聽到音樂還有旁邊的點字故事機,讓學生們產生笑容。不論是失去視覺或是聽覺,人生並不就此打住,在這些失去卻充滿想像力的功能卻讓生活更豐富。

參考網站:談著藝術治療的公共藝術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28635657

藝術治療師-郭育誠、莫淑蘭,帶領兒童精神科的小朋友以普普風格呈現的陶瓷板繪製小小心靈所看見的《美麗心世界》,圖案由海陸空或是心中的可愛生物組成,顏色則是在紅綠紫光之三原色為基調,描繪了對生命的探索也讓牆面充滿著許多愛心,此作品可與海泙藝術家的計劃相呼應。作品位置:台大醫院兒童醫療大樓4F,給此階段下一個總結就是藝術治療讓我們意識到生命的美好,海泙《發現。我的秘密基地》則是對生命的啟發。

二、影片欣賞──Rob Forbes《觀看之道》
Rob Forbes在網路上被稱設計傳教士,長時間在各城市尋找設計的材料並研究公共場所設計的他自稱為城市漫遊者。
  一開始就說他的標準是所有人都可以接觸到的設計,也就是免費的,不用花錢的設計,舉例里約熱內盧發現他們的人行道以黑白兩色弧形的圖案相間而成,與巴西當地的文化一致,阿姆斯特丹設計店家的商品其實與世界的設計商品大同小異,真正的設計養分卻在街道上,不論是歐洲許多的自行車與人行道設計或是與蒙德里安的理性抽象畫作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對稱工業棚架,都帶來意外的視覺享受。
  Rob Forbes說明城市在公共藝術上的重要性,許多公共藝術在城市裡發揮了重要作用,提供人們休閒及欣賞,為大眾提供服務,特別讚揚的是芝加哥市,他們花箱中的植物有多元變化的種類,還有千禧公園內由法蘭克蓋瑞設計(Frank O.Gehry)的普立茲克露天音樂廳,Rob Forbes認為它重要不是因為設計的外觀,而是他在社會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美國本身就是公共藝術的發源地,所以在這方面有值得國際學習與參考意義。

延伸參考:

《折田先生像》紀念銅像可以變成怎麼樣?
看來可愛又有趣的「新」銅像都是考試季節學生的傑作,日本京都大學裡的紀念雕像《折田先生像》從昭和時代就受到學生的惡作劇塗鴉即使移除銅像也沒用,因為同學們還是可以做出新的雕像,從這裡可以整理出公共藝術以雕像呈現在一處,長久以來承先啟後的惡搞變成了一個節慶、儀式性的活動,除了校園內長久以來的傳統,也發展了到此地一定要參觀的地點。
圖片參考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freedomorita/ )

四、《公共藝術。故事漫游》(150-167頁)
談著新竹女中的公共藝術案
  1.新竹女中美術老師卓敬棠計畫在校慶時帶著同學們嘗試去做公共藝術,卓老師去師大參與公共藝術研習活動時他們將黑白的斑馬線轉換成彩虹的顏色,吳教師提及台南藝術大學研究所的學生也進行了有關斑馬線的彩繪計畫,就是繪製假的斑馬線並且放在快車道,看行車人會有什麼反應,許多都會將車子減速再往前開,學生暗地觀察並記錄下整個過程,《公共藝術。故事漫游》書中提到師範大學在校慶時,將學校雕像改裝搞笑的例子,提出

●只有日本有創意裝扮的《折田先生像》嗎?其實台灣也有!

台灣師範大學在1977年由美術系師生一起製作完成的蔣介石銅像,在去蔣化風潮時被移除,在2008年”糖果屋”裝置藝術展演活動將銅像戴上了粉紅大眼鏡,在年末聖誕節穿上了聖誕大紅衣,2009年還擔任了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的代言人,手上拿著奧運火把,充分了展現同學們的創意天分,但此銅像在2011年移除,回復到最初的庭園式噴水池,這就沒有像折田先生,還可以每年都變裝,因為連台座都移除了。

2.如何在竹女執行公共藝術?《公共藝術。故事漫游》書中提及卓老師參考國內政府機關的公共藝術招標與徵選的方式,模擬並訓練學生將創意想法具體的用提案呈現,過程中觀察出國內公共藝術多為雕塑,且許多相同類型都重複地在不同地方出現,學生們在校慶活動後因為作品的損壞或影響佈告欄的使用功能而拆除感到不捨,但卓老師希望同學們思考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的學習產生的意義,而非作品應該被保存多久。

3.《公共藝術。故事漫游》敘述竹女內有一棟建於1930的巴洛克式小禮堂,在八十周年校慶,學校邀請第一屆學生回校參與活動,看到老照片和小禮堂昔日同學們都想起往日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那時學生有台灣日本人和日本台灣人,其實都是在社會上飽受歧視,前者因日本戰敗後回家鄉,除了隨身衣物其他財產不能攜帶,而被當成次等日本人看待,後者則是被當成親日的台灣人,所以她們在八十年後的今天還能在老地方相遇覺得十分感動。如何讓建築物延續有一個參考,就是用老照片轉印在磁磚上置於建物的某一處,既不破壞本體也可以讓人了解這棟建築和環境人文的關係,今年一月中旬華梵教職員臨時宿舍的大火,燒掉了校內最不值錢一間房子,但卻是充滿了情感的地方,華梵大學的所有一切都是由那最早的基地延伸出來的。

延伸參考:參考網站:最後的那場同學會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27987345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625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