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五週課程紀錄--藝術家的養成
2012/03/19 15:56:16瀏覽535|回應0|推薦42

課程主題

1.《美術手帖》--藝術家養成的基本知識

2. 介紹《公共藝術‧故事漫遊》書裡的藝術家(P.110-123)

3.(Page Tsou 網路影片→TED X Taipei)  

課程內容

       ( 美術手帖 )裡記載村上隆訓練藝術家的方式。

村上隆是Art Tactic網站 記錄全球藝術排行榜第5名,他有一定的影響力,村上隆固定每天與約30位年輕藝術家筆談他們對什麼有興趣?或者小學和國中時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往事。請他們真實敘述自己的歷史脈絡,發掘自己深層經驗的獨特性。透過敘述到表達找到自我表現的方式。

        把靈感化為創作,唯有透過勞動,為什麼要表達?表達什麼?採取何種形式?折磨著藝術家,如何與社會產生對應關係?村上隆認為因為藝術家無法為自己做好定位,才會顯得很弱勢。

        在2011年日本311災後,村上隆意識到藝術今後的方向應該關懷自己的土地,於此,村上隆點出了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正是目前年輕藝術家所欠缺的。

 村上隆透過以下方式訓練新興的藝術家,讓他們成長成為全球市場的藝術家

●要求一日一張手繪

1.為的是在練習中提昇自己的構圖技巧與品質,找到自我表現的方式、奠定表現與據點所需要的實踐術。

2.藝術家進行社會反芻,對印刷量產圖樣影響人心的現象感到反感,歌頌手工的觸感。

●進度/預算嚴格要求

1.以日文.英文標示畫題,標示這行為代表意識到作品的國際觀

2.管理行程進度,朝向獨立工作室的目標邁進。以公務員的精神管理自己。

3.草稿圖一方面運用電腦軟體配色,找出最棒的配色,會增加效率,一方面與村上隆筆談。

●展覽方式:

1.藝術家工作室一角模擬再現地搬移到展場,展示創作歷程。

2.影像紀錄與畫作一起呈現。

 

觀看藝術家的角度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套模式提供我們一套檢測Artist的訓練與養成法。是托爾斯泰《藝術論》所提及的「為人生而藝術」以及「為藝術而藝術」 我們應該問自己「我們還能為這世界做什麼?」

 《公共藝術‧故事漫遊》書中 110-123頁談論到雕塑藝術家賴佳宏,他是台灣藝術大學(國立藝專)及馬德里藝術雕刻學院畢業,約於73年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賴佳宏的作品《巡禮》,吹奏八音隊伍其鋼鐵骨架的人物群為何是用黑色?而不是用傳統的節慶色?同學一問是政治戒嚴的關係嗎?同學二說是因為美術館建築體是灰白色的嗎?還是讓觀者面對作品時,想像力得以發揮?同學三說是強調作品的存在感嗎?老師提出她的觀點,提供同學思考,鋼鐵的骨架塗成黑色,壓低了該作品的聯想性以及鄉土意涵,其骨架明顯之餘,傳達出作品的整體感,提煉作品的藝術性。

        賴佳宏的作品讓我們明白最好的藝術成份是人對土地的情感,舉例來說2012年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獎優選作品,朱駿騰《疲倦的沸騰》是該藝術家留學英國時對國外生活的陌生,格外懷念台灣,以插頭/插頭....成串狀,一端插入大同電鍋,一端插入插座,「大同電鍋」是台灣留學生在國外的必備生活物,插頭象徵著多重的轉換,如身份、語言及種族等,每一次轉換都是成長的痛楚,每一次都是在異質環境展現出自己的獨特性與矛盾性。

        課程搭配TED X Taipei的影片See the World from Back of Heads,內容是台灣美術學生鄒駿昇至英國留學而發光發熱的勵志影片故事,供同學深思自己藝術設計的養份。       

        最後,美術系助理沈暐翃延續上週台東藝術的主題報告台東故事館等地,包括
藍晒圖、可愛石雕、駐村藝術家及神鹿與公主(故事)等,這是同學對課程的迴響。

檔案放在第四週課程記錄。

                                                                                                                 暐翃/庭本紀錄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623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