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松球場爭議性一勝」啟示錄系列(三)
大聯盟長期技術支援中國的默默付出,終於在最具關鍵性指標意義的北京奧運開花結果,一舉協助此新興運動強權,突破「僵局中的僵局」(在兩岸僵局中,相對台灣最弱勢的棒球僵局),為美中兩國攜手呼嘯國際政治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再締歷史新猷。
大聯盟的全球化佈局始於「形同自家後院般」的中南美洲,九零年代中期,方因野茂英雄挑戰MLB大獲成功之故,逐漸將注意力移往東亞地區,隨後南韓和台灣也相繼「淪陷」,其中尤以本土職棒格局最簡陋、體制最不健全、吸引人才投入的誘因最低以及負面社會新聞最多的台灣,受大聯盟邊緣化的創傷,最是疼痛難耐。
但凡事總是利弊皆有,也正因為台灣迎合MLB掀起的全球化浪潮之積極性和配合度最高,所以近年來以旅外球員為主體的中華隊,在重大國際賽事的表現,都勉強還能維持一定的水準,不至於被其他棒球列強甩到大老遠的後段班,充份證明棒球文化體質纖弱的台灣,完全沒有「鎖國自閉,去全球化」的本錢,否則將很難在國際棒壇立足。
可不是,除1999年漢城亞錦賽,台灣因僅有「率先於同年初,開啟旅美風氣」的金鋒及時歸隊護盤,奈何孤鳥插群且獨木難撐大廈,終不敵日韓夾攻,喪失進軍兩千年雪梨奧運的資格之外,其後的國家隊先發人選,均有旅外菁英助陣,所以零四年的雅典奧運以及零八年的北京奧運,中華隊都有幸聞問沒有缺席,即使最後的戰績並不怎麼樣,甚至在五棵松球場遇襲出糗,意外慘遭中國隊狙擊,傷透球迷的心,但憑心而論,台灣棒運的缺失本來就一籮筐,手指加腳趾一起數也清點不完,這樣的結果應該還算「雖不滿意,卻可接受」吧。
因為,咱要試想,假設台灣棒球沒有在上世紀尾聲適時趕搭全球化列車,所有年輕好手全部關起門來在自宅裡打「黑道和組頭三不五時就可能來關切」的另類職棒,國家隊出征前後的卡斯及劇本,會否全盤重擬和改寫?中華隊轉戰各地參賽的「景況」又會如何?只怕更難想像了吧。
準此,台灣或可「以大聯盟全球化政策的間接獲利者和受益人」自居了,但MLB畢竟是見錢眼開唯利是圖的拜金狂,台灣市場不過就是這麼一丁點,對他們哪有啥吸引力?又怎麼跟中國那十三億人比?
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城眾,外在條件的確夠格讓大聯盟成日幻想「另行在中國境內,複製一個新版的MLB in China」,其心目中欲砌築的中國「夢田」何時能實現,誰也不曉得,但大聯盟之所以相準中國為下一個全球化掠食運動的標靶物,除高度認同「東亞的棒球熱度,就是僅次於美洲的世界第二大棒球樂土,中國勢必難逃台日韓三國就近集體施加影響力,遲早也會看在錢的面子上,被迫擴大棒球產業的經營規格」之區域性文化特色外,當然也有受「台日韓等國對MLB抱持的親善態度」所激勵和鼓舞,讓他們對自己「錢」進中國的未來更有信心,而這種自信也反應出大聯盟對「劇變中的共產中國願否發展職棒的遠景」,也是滿懷信心。
所以,MLB始終不吝於投資中國,他們以獨霸世界的全球化策略,間接暗助台灣揮師北京奧運;又運用同一套思維,直接幫助中國隊在北京奧運打敗中華隊,他們站高山看馬相踢,坐收漁利之餘,正歡喜期待「中國的棒球」可以朝大聯盟預設的夢之方向「逐步加碼,全速起飛」。
他們也許沒錯,只不過,MLB可能渾然不覺,台日韓各自的棒球運動之所以會有今日的面貌、規模和成就,全是拜「各自長達數十年的棒球文化經驗傳承之積累」所賜,試問,中國的棒球有何文化之「根」?有的話,又是在哪裡?神通廣大的MLB,自身擁有百餘年的文化資產,其篳路藍縷的拓荒歷程有多辛酸,願否如數娓娓道來,跟中國鬥陣做夥分享?既聞其詳後的中國,又能否忍受「棒球文化屯墾期間,必然會面臨到的種種艱難險阻」?
現代中國自1949年立國迄今,除建國運動賴以竟其功的無產階級革命之外,先後又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改造之歷史浩劫,以及中國式社會主義品管革命的資本開放經改歷程,所以,只要有利可圖,他們並不畏懼自我改變,但會拒絕被別人改變,也不接受外力入侵式的改變,這樣的特質或將是大聯盟最該頭痛之處,未知他們是否做好「隨時得正面迎戰中國的執著」之心理準備?
總之,MLB的中國之路是一條「長夜漫漫無盡頭,千里迢迢有得受」的險路,但無論如何,一切的希望與榮耀都是留給「千山我獨行,不怕譏諷」的夢想家與冒險客,所以,請大聯盟和中國一起加油吧,也祝你們早日成功!
備註:本文部份內容與每週一至週六晚上11點至12點在FM98.5「寶島新聲廣播電台」播出的帶狀棒球談話節目「寶島紅不讓」同步播出。
(本文作者為邊邊角角棒球論壇美國職棒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