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11 12:45:14瀏覽3171|回應4|推薦91 | |
白山黑水,美麗的東北關外大連,這裡是戰國時代的燕國遼東郡,沙俄時代的「達里尼」,日據時期的關東州,它走過了當年甲午戰爭的烽火歲月,也經歷了沙俄日據的殖民滄桑。 就在天寒地凍,北風凜烈的二月天,我利用出差大連開發區的機會,到市區走了一趟,找尋大連殖民時期的百年滄桑。
歷經百年滄桑的美麗大連,市區街道整齊而乾淨,這裡是日據時期關東州的政經中心。從沙俄時期開始,依照巴黎香榭大道的都市規劃,以圓環為中心,寬闊的放射狀十條六線道大馬路,到處可見充滿殖民風情的歷史建築。儘管是攝氏零下五度的氣溫,依然沒有下雪。這也難怪當年沙俄一直覬覦大連這塊不凍港,日本天皇還曾一直計畫遷都東北新京(長春)。 今日的大連,已然是座高度國際化的現代美麗城市,走在大連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同時標示著英、日、俄、韓、中文等五國語言的道路標示牌,也時常可以見到日韓商社人員的身影。當年日寇的侵略鐵蹄聲早已不再,今日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批批進駐大連經濟開發區及高新技術區的日本企業商社,許多大連的老人家依然能操一口流利的日語,只是與之對應的,不再是氣燄囂張,橫眉怒目的「皇軍閣下」及「太君」,而是問路彬彬有禮的日本商社人員及背包客。
(隨處可見標示五國語言的道路標示牌)
大連開發區是1984年中國成立的第一個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日,韓,美資企業已成為區內最主要的投資外企。旁邊就是一望無垠,波濤滾滾的黃海;整潔美化的開發區內羅列著一幢幢格局方正的大型廠房,Canon, Mitsubishi, Toshiba, Sanyo.... 等日企,以及Intel 的300mm 晶圓廠全都座落於此。 就在我下榻的酒店裡,在早餐的用餐時間,我赫然發現,除了我以外,其餘客人幾乎清一色是日本人,以及少數的歐美人士;一個世紀過去了,日語在這裡依然是主要使用的第一外語。 我信步走在大連市中心美麗的中山廣場上,這裡是19世紀末沙俄時期的「尼古拉耶夫廣場」,日據時代的「大広場」。我沿著順時針方向,漫步在充滿歐洲風情的廣場歷史建築群裡,時光彷彿倒流停格在上一個世紀初。由於晚間路上的人車不多,這使得我可以好整以暇地慢慢欣賞這些文藝復興風格,充滿殖民風情,造型華美而厚實的近代歷史建築。 在廣場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文藝復興風格柯林斯柱式三層樓建築,大門口矗立著六根巨大的古希臘神殿風格的圓柱,以及雕刻精緻華麗的屋簷,看了不禁讓人連想到台北市公園路上的舊土地銀行建築。這裡是由日本建築師中村與資平於1920年設計監造的朝鮮銀行大連支店;如今已成了ICBC廣場支行。 (朝鮮銀行大連支店,1920年) 座落在隔壁的,則是一棟綠色屋頂,二層磚結構的歌德式建築,與歐洲常見的市政廳風格十分類似,它也有座美麗尖塔造型的中央鐘樓,以及厚實的花崗岩石牆,從遠處看來十分醒目。這是當年的關東州大連民政署及警察署,由關東都督府建築師前田松韻於1908年監造,如今成為了Citibank 的旗艦支行。 (關東州民政署及警察署,1908年) 我在鄰近玉光街的後側,意外發現了一幢相同風格的歌德式大教堂,走近一看,原來這裡竟是建於1928年,當年由英國與日本聖公會共用的大連聖公會教堂。在大門右側牆上,以日文及英文並列的奠基碑文仍然清晰可辨,而這也反映了當年「英日同盟」的那段歷史:
「神の榮光の為
TO THE GLORY OF GOD
(大連聖公堂,1928年)
(奠基碑文)
在廣場對面的另一側,則是建於1909年,巴洛克式風格的大連賓館,這裡原為日據時期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所經營的大和旅館。這棟當年由南滿技師太田毅所設計監造的高檔旅館,從它古色古香,雕刻精美的古典歐風建築外型,賓館大廳水晶大吊燈的豪華氣派,以及壁飾裝潢的富麗堂皇,令人不難想像當年車水馬龍,衣香鬢影,杯觥交錯,風月連環的景象。
在抗戰勝利後,這裡一度成為蘇聯紅軍警備司令部,後於1956年定名大連賓館沿用至今。周恩來,赫魯雪夫,中曾根康弘,村山富市等國際政要皆曾下榻於此。
(大和旅館,1909年) 我沿著廣場前行至解放街,接著便可看到一棟四層樓高的折衷主義風格建築,紫色與紅色的裝飾燈光交互投射在厚實的花崗岩牆上,精美的山花雕飾在夜間燈光的照映下,顯得格外熠熠生輝。大門兩旁則是一對古樸飾趣的圓形燈罩石柱路燈,正門融入日本破風的意境,正中央塔樓則深具京都祇園祭山車的意象。 這裡是由當年關東督都府設計師松室重光,於1919年所設計監造的大連市役所,如今則成為ICBC 大連分行。 (大連市役所,1919年)
位於魯迅路另一側的,則是建於1936年,由宗像主一所設計,日據時期的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大連支店。這是一幢西洋古典歐式建築,它與廣場正對面的朝鮮銀行遙相對望,如今則是交通銀行。在夜晚金黃燈光點綴下,顯得金碧輝煌,格外醒目。 (東洋拓殖株式會社,1936年)
鄰近交通銀行的,則是一棟中央為法式塔樓,具文藝復興風格的三層樓建築,它建於1910年,由中國建築師所設計監造,橫跨了中國三個朝代更迭:首先為前清時的大清銀行,1912年民國時期改為中國銀行,戰後成為大連市教育局,如今則成為中信銀行。
在走過民生街後,還可見到一棟歐洲文藝復興後期風格的建築,門口站立著一對威猛的銅質獅子,厚實的花崗岩石牆,以及中左右矗立著三座中歐城堡造型的華美塔樓,深深地吸引住往來行人的目光。 這裡是建於1909年,由日本建築師妻木賴黃設計,太田毅監造,當年的橫濱正金銀行大連支店。 (橫濱正金銀行,1909年)
行腳至此,不禁感慨萬千,這些華麗厚實的近代歷史建築群,不僅僅給大連留下了深刻的殖民痕跡,由此也可看出當年日本人處心積慮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是很深的。日本人不惜血本,把這裡當成自個兒家一樣建設,當然不是「佛心來著」為中國人建的,而是根本就打算在這落地生根,把東北滿州當成國土的延伸。 事實上,中國東北的確是日本最煞費苦心,建設最多的海外殖民地,所投注的心血遠遠超過朝鮮,台灣等其他二線殖民地;從日本天皇當年打算遷都中國東北,便可看出,日本人對於東北的重視程度,實際上是遠遠超過了一般殖民地,可以說是等同於日本本土的地位來看待的。 這些保存完好的歷史古蹟與城市景觀,如今已然成為大連珍貴的觀光資源,同時也給後代中國人留下一面警惕的鏡子。儘管這段日本殖民歷史給東北留下了這些令人驚歎的華美建築群,城市規劃,以及工業基礎,然而這一切自然不是為被統治者而建造的,而是為統治者服務的;如果把這些視為日本殖民者留下的「德政」,那可就大謬矣。在抗戰期間,無論是張學良的東北軍,還是馬占山的東北抗聯,無數的東北子弟在戰場上犧牲,熱血灑在了中華大地上,更顯出東北人的錚錚鐵骨。 過了上海路後,廣場上還有一棟同為文藝復興風格,也是由松室重光設計,建於1917年的原關東郵便電信局,二戰後曾作為蘇軍大連警備司令部,如今則為大連市郵政局。 (關東郵便電信局,1917年)
在結束了中山廣場的歷史巡禮後,我回到了下榻酒店,晚間大連廠的日籍廠長 Iizumi san 邀請我和另一位香港同事,以及其他新加坡與大連同事們一起用餐,席間我們天南地北的聊了起來,酒過三巡後,Iizumi san 豪情不減地提起他當年就讀東大時,參與安田講堂反安保鬥爭的那一頁轟轟烈烈的學運史,當年的左派熱血青年,如今已成了兩鬢蒼白的業界前輩;「 .... 公司組織內部應容忍不同意見,討論爭議,但最後仍必須求同存異,追求和諧,對於組織良性發展是很重要的。」接著又話鋒一轉,「 .... 每個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個目標如果過於執著,有時候也是件麻煩的事,這通常是造成戰爭的起源 .... 」 大家聽了不禁笑了起來,「 .... 我由衷期盼日中兩國永遠世代友好。」他深有感觸,語重心長的說。 而在下榻酒店的旁邊,就是位於徐家山上的炮台山公園,昱日清晨,我特地起了個大早,到公園山頂走了一趟。這裡正是當年甲午戰爭的古戰場,1894年9月,日軍師團長山元治在大連花園口登陸,清軍在這與日軍苦戰多日後,炮台山陣地於10月9日陷入敵手。如今的炮台山頂仍矗立著四門德國克虜伯大砲,砲口依然向著遠處波濤滾滾的黃海。
(炮台山公園)
百年過去了,曾經彌漫的戰火煙硝味早已不再,公園內遍植櫻花,再過一個月就是日本的花見月,該是山花爛漫時,可惜此刻還無緣見到櫻花盛開的美景。這一大片櫻花林是由日本相馬市,日本日中建設友好協會,及日本民主社會黨所共同捐贈大連市的,一旁的紀念碑上刻著「中日青年友好櫻花林」。 在昔日的古戰場遺址上,看到這片別具意義的櫻花林,心中著實感觸良多。「 是阿,中日世代友好 .... 」 Iisumi san 昨天的那番肺腑之言仍舊在我耳邊縈繞。 (中日青年友好櫻花林)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