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9 07:21:29瀏覽1372|回應2|推薦11 | |
首先,「電玩」一詞在本文裡泛指所有在不同平台上的數位遊戲:電視、電腦、手機、iPad、需要上網、不需上網...等等。同時為了將討論重心更為集中,在此我不對圖像極為寫實逼真的暴力電玩多做評論;因為絕大多數的父母都不贊成未成年的學童接觸此類電玩,所以儘管該類電玩是否對成人的行為也有影響確實有討論的價值,但是在此暫時擱置不談。另一個不討論的就是「過度」玩電玩有害身心;連喝太多水都會出毛病,過度玩電玩是否有害其實並不需要討論。 如果你同意父母有責任為子女選擇適當的書籍,那麼你也應該會同意父母同樣有為子女選擇合適的電玩的責任。選書相對而言容易得多,因為我們已經非常了解這個媒介;但是電玩在台灣出現不過三十多年,尤其近十五年來個人電腦運算能力的倍增加上網路的興起,使得電玩複雜的程度和種類一下子提昇增加了許多,即便自己年輕時玩過電玩也很有可能覺得現在的電玩世界變得陌生;因此要為子女選擇合適的電玩就變得有相當的挑戰性。 支持電玩對兒童成長有幫助的人主要持以下幾點理由: 一、幫助兒童學習遵循規則。 二、培養解決問題、邏輯思考的能力。 三、訓練反應、手眼協調、精細動作技能(fine motor skills)、和空間觀念。 四、幫助兒童趁早接觸、學習電腦。 理由一、二和四較為容易談,所以我先從此開始:理由一是實話,但也是廢話;絕大多數的遊戲都具有這種特色;從「騎馬打仗」、「官兵捉強盜」、「躲貓貓」、「一二三木頭人」、到各式球類運動、象棋、跳棋、三軍棋、大富翁、誰玩過什麼遊戲完全沒有規則的?除非你講的是自己一個人玩,想幹啥就幹啥。這個理由根本不是電玩的「特色」,而是玩遊戲原本就能帶給孩子的益處;電玩只不過是「遊戲」的其中一種罷了。理由一不但不成立,而且這個好處其實還是一種缺點,原因我稍後討論。 理由二,這點我同意;雖然有不少傳統遊戲也具有這樣的功能,但是因為電玩能夠呈現的複雜與多樣化程度比傳統遊戲高出非常多,因此只要父母自己先好好篩選,確實能選到很優質的電玩。但是話說回來,有些很優質的電玩小孩還不見得愛玩,因為太花腦筋了;把玩電玩弄得像寫作業那樣費神,還不如看電視。所以要如何在教育和娛樂之間找到平衡,父母往往得花點功夫。 理由四,這是最搞笑的。如果玩電玩就是學電腦,那現代化國家的每個人都「很懂電視」了。知道如何開關電視機,如何調整音量,如何換頻道收看不同節目,和「了解」電視機的運作原理完全是不同的事情。上億的電視人口有多少人因為看了很多電視節目決定要去當電機工程師的?當然,學習電腦絕對不代表要去當電腦軟體或是硬體工程師,但是至少要能把電腦當工具而不是玩具,這是基本要求。至於玩電玩是把電腦當成工具還是玩具,應該不用再多加說明了。 回到理由一。為何遵循規則也是缺點?更加精確的說,應該是:在電玩的世界裡,規則與情境完全被預先設定,參與者只能被動接受:既不能商量,也不能修改,更不能創造。我們平常即使在參與有既定規則的遊戲時,偶而都會因為某些「灰色地帶」而需要和對方討論,爭辯,或是妥協;對於小孩子而言,這些是他們鍛鍊生活技能的大好機會,課堂上學不到,教科書裡找不到;只有在與其他活生生的人接觸時才能練習。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和其他小朋友玩遊戲時常講的「你賴皮!」,「我沒有!」,「以後這樣不算!」?在電玩的世界裡,程式是最高仲裁,因為沒有人能夠,所以沒有人需要去和程式爭論或溝通,小孩也就無法從遊戲中鍛鍊這項重要的生活技能。 再者,如果從旁觀察小孩子玩耍你會發現,小孩子可以使用非常少的資源產生很大的效果:我看我的兩個念小學的兒子一起玩「摩比人」(playmobil),汽車天線變成雷射砲,太空人既然戴了頭盔就讓他當潛水夫,飛機的尾翼拆下來就是滑翔翼,所有的人不分時代性別都上了海盜船保護寶藏,連原來推菜籃車的媽媽也給她一把劍...故事與情境都預先設定好的電玩允許任何人如此天馬行空的自由發揮嗎?小孩子原本有很豐富的創造力,他們需要的是適當的環境、時間、與練習。 我同意很多電玩的故事與角色設計非常具有想像力,也能給小孩一些心智上的刺激,但是我們必須要了解它的限制與傳統遊戲無法被取代的價值,如此才能選擇合適的電玩,並且也不會認為數位的時代就應該多讓小孩玩數位的遊戲,或是武斷的認為傳統的遊戲方式很快就要落伍了。 (待續,中秋節後分析理由三)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