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家屋上還有提琴手?
2007/09/05 21:50:22瀏覽716|回應0|推薦12

你家屋上還有提琴手?

 「當我想起我母親的時候,慈悲與寬容是對她最好的形容,她樹立了忠誠與家族的榮耀,也具備了愛的典範。她給我最好的教育,敎我如何選擇人生的伴侶。」這是《三代同堂》電影中男主角亞力斯在母親告別式上陳述的一段回憶,他的話讓在場的親友無不動容,頻頻拭淚,除了他身邊最親的家人──妻子、兩個兒子與剛喪偶的父親。不過問題不在剛過世的祖母,而是這糾纏已久的三代關係。

三代男人間的代溝

 《三代同堂》( IT RUNS IN THE FAMILY )是知名影星道格拉斯家族三代同台飆戲的作品(不過今天不談演技),麥克道格拉斯在劇中飾演一名律師亞力斯,在退休父親米邱一手創辦的律師事務所工作,他和妻子都是標準的都會忙碌人,每天過著有錢沒閒的生活,即使有閒也要「閒裡偷忙」一下,於是,你可以想像的家庭問題在他們家裡都不會少。

 亞力斯的大兒子在學校是個問題人物,沉溺音樂的他生活放蕩不羈,吸食、種植也販賣大麻,又被學校留級;小兒子拘謹不擅言詞,卻愛戀一名翹家逃學又比他年長的怪怪女;此外,亞力斯因為得罪了事務所的大客戶,正面臨工作上嚴重的瓶頸;另一方面,他的妻子無意間發現他曖昧的婚外情,這一連串潛藏的問題,慢慢地將這個家庭推向危機,也難怪在祖母的喪禮上,個個心事重重。

 《三代同堂》裡所描述的家庭問題,其實在許多影片中都很常見,不過故事背景設定在身處於現今紐約的猶太家庭裡,倒是很值得玩味,不禁讓人關注三代男性的互動超過家庭問題。猶太家庭重視傳統( Tradition ) ,不管是家庭與信仰都有一定的規範與習俗,以男性為主、父親為尊,尤其在逾越節的晚餐上,習俗各就各位,祝福的樂音裊裊環繞。只是隨著時空的演變,許多價值變成價碼,許多習俗只剩習慣,這在亞力斯三代同堂的家中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三代男性之間,似乎只剩下血緣關係,血緣維持代間關係,也留下代溝。

 同樣是逾越節的開場,《屋頂上的提琴手》 ( Fiddler on the Roof ) 裡的父親 泰維,多了份時代賦予的威嚴,卻也在傳統習俗與價值中受到挑戰。

屋上還見提琴手?

 《屋頂上的提琴手》 ( Fiddler on the Roof ) 是加拿大國寶級導演諾曼 ‧ 傑維生( Norman Jewison )在三十多年創作生涯中重要的作品之一,本劇改編自一九六四年在紐約首演的同名歌舞劇,其中的「日出,日落」 ( Sunrise, Sunset ) 、「如果我是有錢人」 ( If I Were A Rich Man )等等,都是 採用東歐猶太人的風格編寫而成,展現其獨特的音樂風格。

 故事背景發生在二十世紀初俄國沙皇統治下的烏克蘭小村莊,這裡住了一群依傳統過活的猶太人,他們樂天知命、與世無爭,主角泰維以賣牛奶維生,一直渴望有個兒子卻連生了三個女兒,劇情就以三個女兒接連的婚嫁為主軸,漸漸挑戰猶太人傳統的價值與習俗。

 大女兒賽朵在媒婆說項下,被父親許配給有錢卻一把年紀的屠夫,賽朵不甘心就此失去從小就心儀的裁縫師,於是主動出擊,要裁縫師勇敢地向父親提親,幾經折騰,泰維最終還是受了兩人的真情感動,遂答應了他們的婚事。這是父親的權威受到第一次的挑戰,既然說是第一次,就表示這只是個開始,而第二次挑戰父親權威的便是個性本來就強悍的二女兒哈朵。話說有一天,一名革命青年來到村中,泰維主動表示願意供他吃住,條件是教他女兒唸書。於是哈朵被這外來的青年吸引,兩人很快墜入愛河。青年因為要趕回大城市進行革命,在臨行前向泰維表示願娶哈朵為妻,一向以媒妁之言婚嫁的猶太傳統再次受到挑戰,泰維又陷入了傳統與現實的兩難,這次他還是屈服了。只是挑戰依然沒停止,三女兒卡娃熱戀上一名烏克蘭青年,可是這回泰維不再讓步,卡娃毅然出走,留下傷心的母親與父權一再受挫的父親,他想問:那維持傳統平衡的提琴手還在身邊嗎?

更新而變化的家庭傳統價值

 家庭傳統價值一直在猶太人的生活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或許因為現今世代的轉換而出現不少演變,只是再怎麼演變,其所關注以男性為主的家庭凝聚力,依然是猶太人家庭顯著的表徵。即使如《三代同堂》中,在資本主義掛帥的紐約城生活的猶太家庭,仍舊遵行老祖宗留下來以男性為大家長式的逾越節規範,不過,這些傳統規範卻在世代演變中慢慢更新,畢竟家人關係是動態的歷程,無關性別,每個人都處在這動態歷程中主動與被動的調適著。

 當以系統( System )看待家庭時,不僅得關注於整體性( Wholeness ),即家庭所有成員間的互動模式,更要認真對待每個次系統( Subsystem ),即親子關係、夫妻關係與手足關係等等,這些次系統間的互動模式常常影響整體性的規範改變。

 台灣人的家族與家庭,也許並不具備如猶太家庭以性別或信仰為主的傳統價值規範,但或多或少都有屬於自己家中的傳統價值,只要是各次系統成員間接受的觀念共識,或許就足以成為家庭整體成員對其家庭傳統價值的認知吧!

 家庭傳統價值應不拘泥於守舊的規範,心意更新而變化的傳統,有時比傳統更有傳統的意義。 

                 (本文發表於2007年9月愛家雜誌)

迴響

1. 你們家中有何深具意義的傳統價值?

2. 這些傳統的價值在不同的世代間,是否漸漸更新而變化?

電影資料:《三代同堂》,導演/ 佛瑞德 . 薛比西 ,演員/ 邁克 . 道格拉斯 寇克 . 道格拉斯 羅伊 . 克金 ,片長/ 109 分鐘。

《屋頂上的提琴手》,導演/ 諾曼.傑維遜 ,演員/ 托普、諾馬 ‧ 克蘭, 片長/ 181 分鐘, 獲奧斯卡八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大獎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tusliu&aid=1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