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陪孩子搭一班「貓公車」
2010/12/07 16:44:47瀏覽338|回應0|推薦2

九月,我們家有一件很小的大事,就是我那三歲半的小傢伙要去小班玩耍了,「玩耍」!說得容易,只是,知易行難。第一天到園所的生活很簡單,就是抱住他媽咪的腿、放開(休息一下)、再抱住,直到他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兩人相約一起去溜滑梯,才跟媽咪掰掰,臨走前還不忘提醒說:記得來接我喔。

 

因為工作的關係,從孩子出生以後,我就開始調整作息,接送這個小傢伙,看著他由我胸前的襁褓袋漸漸長到牽著他大街小巷亂竄,再看著他去上學,短短的三年多,獲得的遠遠超過付出的,原來陪著孩子,就比他人多了份機會回轉像孩子,甚至重新擁有孩子的眼光,看見不一樣的世界,這讓我想起1988年我剛北上就學時,所看見的一部窩心又美麗的電影《龍貓》。

 

陪伴孩子,讓自己重新擁有童心

《龍貓》(或譯《豆豆龍》)之於日本兒童,就像《小熊維尼》之於英國兒童一樣重要,它不僅將日本動畫推向世界,更奠定了宮崎駿的動畫大師地位。《龍貓》故事裡,有著宮崎駿原生家庭的影子(這無可厚非,創作者總是循著熟悉的味道、踩著熟悉的步伐往前行),他的母親長期臥病在床,就如同故事中兩姊妹的家庭一般,她們與父親搬進了環境清幽的森林小屋,隨著新居的灑掃打理,她倆發現了可愛的「小煤炭」,在追逐嬉鬧的過程中,更驚喜的發現了另一個逗趣且打算搬家的「小龍貓」,於是就此展開一連串窩心、美麗的童言、童語與童畫。

 

看過《龍貓》的觀眾,應該都忘不了被龍貓喚來的「貓公車」——一輛可以帶你上山下海,完成心願的夢幻公車,「貓公車」不用車票,只需核對身份,因為你必須是孩童,或是回轉像孩童的大人。

 

看見孩童眼裡的真善美

在《龍貓》電影中,我們看見孩童眼光裡的真善美,如果你是一位與孩童認真相處過的人,你一定可以更真實的體會到孩童那超乎想像的創造能力,同時也會感佩編導宮崎駿過人的「童心」,也許我們會猜他豐富的想像力多少是來自與孩子的相處,不過,他同樣有才華的兒子卻是這樣形容他:他是一位成功的動畫導演,卻是一位失敗的父親。在他兒子的記憶裡,父親將時間完全給了工作,而他羨慕的是別人有父親的陪伴。

 

那次的訪談,起了許多漣漪,工作的成就與家人的相處,熟輕熟重?亦或可以兼得之?

 

再忙也要陪孩子搭一班「貓公車」

的確,長久以來我們總是在工作與家庭兩頭拉扯,我們也相信辛苦工作讓家人衣食無缺是父母的責任,這責任沒人懷疑,只是它應該不是唯一的責任,隨著孩子年齡成長,他們「飢餓」的不只是肚腹,而是心靈。許多父母總是感嘆,我們家孩子以前不是這樣的,沒錯,孩子以前真的不是這樣,但他們也不會是一夕改變,他們總是「漸漸挪移」成現今的模樣,因此,父母該思索的是,當他們「漸漸挪移」的時候,自己在哪裡?

 

親子關係是動態的歷程,不僅需要花時間關注,更要多一些父母親職角色的學習,另一方面,親子關係隨著彼此的成長時而緊密、時而疏離,就像共舞一曲般,不管緊密或疏離,那雙親子的手都不能分離。

 

身為父母的我們,從孩子幼年起,再忙!也要記得找時間陪孩子搭一班「貓公車」,免得有一天,它過站也不停了。(圖片由得利影視提供)

 

 

迴響:

一、孩子童年時,你還記得多少珍貴的回憶?

二、(續)回憶裡,有多少是你一起參與完成的?

 

影片資料:《龍貓》(となりのトトロ);導演/宮崎駿;主演/日高範子、坂本千夏;片長/88分鐘;DVD由得利影視發行。

(本文發表於愛家雜誌2010年10月)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tusliu&aid=467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