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處於轉換中的父職
2008/08/07 14:15:36瀏覽701|回應0|推薦6

處於轉換中的父職

──《人間有情天》與《偶然與你相遇》影觀

南尼莫瑞提( Nanni Moretti),一個如果你不常看歐洲電影就會覺得陌生的名字,不過如果提起幾年前在國內上映過的《人間有情天》( The Son's Room),那部描繪努力走出喪子之痛的堅強父親的影片,或許你會有點印象。

南尼莫瑞提的作品在歐洲曾被封為「 smart film」(神奇的影像),不論是1993年段落式敘事的《親愛日記》(Caro Diario)裡,主角騎著Vespa(機車)在羅馬大街小巷穿梭,以其自囈式獨白交錯著刻意營造的時空氛圍,或是《兩個四月》(Aprile)中,那種左派政治狂想式的諷喻喜劇,在在突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才華,也讓他這個「義大利國寶」當之無愧。不過,方才提的《人間有情天》倒是他少見的「溫馨小品」,雖說是小品(相較於他強烈批判性的政治風格路線),其流露岀的感情卻綿綿不絕,尤其是由他詮釋那位令人動容的父親--喬凡尼。

壓抑又掙扎的身影

喬凡尼是一位生活嚴謹規律、個性沉默寡言的心理醫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傾聽病人對於生活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抱怨,這些抱怨讓喬凡尼更加確信他所擁有的幸福~溫柔美麗又善體人意的妻子,活潑而貼心的一對兒女。如此和樂融融的小家庭生活,使得他對於眼前的病人總是缺乏同理心。直到某個星期天的早晨,意外接獲痛失愛子的惡耗,承諾和兒子晨跑的約定,也永遠無法實現,自此和樂的家庭面臨分崩離析的危機;更重要的是,從這一刻起,他由醫生的立場轉變成為當事人。也因為如此的劇情脈絡,這部影片常被應用在心理與輔導等社工面向的討論中,不過,我有興趣探討的倒是父親這個角色。

一直以來,當我們在討論有關家人與親職的議題中,常常發現父母親的角色容易化約為母親,所以親職活動總是看見母親的身影,父親則容易被嚴肅、冷漠與工具性角色(如:經濟功能)所取代,父親偏向權威,與子女間有一條無形的鴻溝,還好這條鴻溝隨著社會變遷,慢慢地在轉變。就像喬凡尼一樣,他一方面努力維持其經濟支助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認真的與孩子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只是當巨變來臨時,若仍一味期望父親為家中的守護者角色,而其自身情感(緒)頓時找不著出口,男性本能的壓抑又逼近臨界點的時候,後果就很遺憾的可以預期了,這種可以預期的結果,也出現在另一位男人──理查身上。

仍在摸索的新角色

《偶然與你相遇》(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講述一群奇特的人,他們很平凡,像是走在街上就會偶然遇上的任何人,只是彼此間多少存在著些許單純的關係。這部片子受到坎城影展、舊金山影展與日舞影展等的肯定,你很難想像這卻是年輕的米蘭達裘麗(Miranda July)編、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故事將男女、女女或老少之間的愛情、友情與親情巧妙的串起,就像一串優雅而剔透的項鍊,戴在每位觀眾的心上。

理查是一位剛離婚的丈夫,也是即將獨自養育兩個孩子的父親,接下來的路讓他備感艱辛,無助與無措的處境,讓他衝動得想用自焚左手來挽回,如此不擅處理情緒的父親刻板性格,也讓他無法勇敢地面對另一位心儀的她……,丈夫與父親的角色好像漸漸的在男性們心中爭論排名。

父親的角色與功能(或稱父職, Fatherhood),在美國自1970年代開始受到研究上的關注,1990年代研究內容則越見豐碩,我們同時也看見,父職由過往的「賺錢養家」責任,逐漸被附加「養育子女」的期待,畢竟女性就業普及的同時,家庭對父親的呼喚也越顯積極,只是父親在學習參與家庭(家務分工、孩童照護、夫妻溝通……等)的過程總處在跌跌撞撞中,另一方面,社會對父職的期望與現實之間,還是存在著相當程度的落差,究其原因諸多,畢竟父親要由工具性角色轉化到兼具情感性角色(如:陪伴)的歷程確實不易。

雖說不易,卻是越走越甘甜的路,當妳的另一半在努力扮演父職的時候,不妨多給點鼓勵;當你得到鼓勵的同時,也記得要繼續前行。

(本文發表於愛家雜誌2008年8月)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tusliu&aid=211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