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下雪了嗎? (5) 同好的滑雪遊記
2011/12/28 06:42:35瀏覽562|回應0|推薦11

還沒下!  幾個雪場在努力搞人造雪。 (圖)

冬天到目前,滑雪場沒賺到, 倒是高爾夫球場照開。

VIP格友,范藍欽的分身,寄來他以前寫的歐遊滑雪行。

一滑兩國
     

策馬特(Zermatt),世界最好的滑雪場。

     大雪後的大晴天,看著頭上的麥特洪山(Matterhorn),你不禁要嘆:這大概僅次天堂。

      好的雪場當然要高,高必然大,最好坐一次纜車上頂滑到腳發酸才下來。另外纜車要多,要快,排隊的時間越短越好。纜車間的轉聯也好,可在最短時間滑最大區域,大到你滑不完也好。

策馬特完全符合這些條件,她垂直高2200公尺,歐洲第一。還有最美的風景──山,麥特洪山,高4478公尺,鶴立雞群,獨一無二。

我是從聖莫里茲(St. Moritz)坐冰河列車,站了七個半小時而來。聖莫里茲也是著名的雪場,有1400公尺,是貴族度假地。我在那滑了兩天,可惜天氣不太好,有時能見度只有20公尺,往往只聞聲不見人,滑得很累。

冰河列車(Glacier express)號稱世界最慢的快車,慢得有道理,一路風景美不勝收,高下低上,出發點聖莫里茲1715公尺,終點策馬特1620公尺。最低的Reichenau 600公尺,最高的歐伯拉普Oberalp隘口2000公尺。低處下雨,高處雪白。過了91個隧道,291道橋,總長300公里。每站都有拿著雪撬在上下車的人。

策馬特鎮擠在一個山谷裡,人口五千人,觀光客可有一萬五千人,這是四月復活節,冬季滑雪的尾聲,街上滿是人。

      我早早睡了,希望趕明早八點的「郭娜高德」Gornergrat登山鐵路上山。趕早滑雪,人少,晚上雪壓整過,最好滑。

      「郭娜瓜德」鐵路長九公里多,爬高1485公尺,要在齒軌(Cog Wheel)上呻吟個四十分鐘才到頂。若坐纜車15分鐘就可達這種高度。看景嫌它快,滑雪嫌它慢。瑞士最有名的一景就是在過了Riffelalp站的一個斜坡,背景是山,近景是火車以20度的仰角往上爬。這個角度只有下了車健行或滑雪才能看到。

      滑雪票一天是64瑞郎(43歐元),也是歐洲最貴的,若買可滑到義大利去的國際票,要72瑞郎,約六十美金。

義大利這一邊的鎮叫賽維妮雅 Cervinia,山名為「賽維諾」(Monte Cervino),要過一個3500公尺的山脊。這裡也是一大片的雪場,有許多新舊快慢的纜車,垂直高1460公尺。下午陽光照山,這邊最溫暖。

      策馬特有400公里的雪道,可見其大,但它平緩坡較少,對初學者或想休閒滑雪的人不太好。歐洲雪場多分三色:黑(難)、紅(中)、藍(易),但在這裡有時藍線中又夾著段黑坡,害人不淺,不過它有的幾個大緩地也夠滑了。而且與一般人想的相反的是,緩坡常在山頂區,因為有冰河,雪道又寬又平(如果太陡,那不是叫冰瀑了?)。所以最易滑的反是坐直昇機上4600公尺的羅沙冰原(Rosa峰,瑞士最高,4634公尺)滑雪。

雪場新建了兩個吊椅(Lift),都是六人座的,又快又安靜,大大改善了以前排長龍的現象。吊椅是最好的滑雪載具,不必下橇拿板,易進快出,將來這會成為主流。一個就在郭娜高德站下。這裡都是緩坡,可沿著鐵道與火車並滑,當然你比它快多了。有段近一公里是鐵路的防雪長廊(ProtectingGallery),這種雪廊在阿爾畢斯山到處可見,雪崩時不致阻斷交通。另外一個新吊椅是在麥山腳下的Furgsattel,這是歐洲最長的吊椅,有2800公尺。吊椅頭在瑞士,尾在義大利,中間雖不檢查護照,但有閻王爺把關,因為那面是一片懸崖,滑不過去,不過還是有網子圍起來,怕有人不怕邪。

      吊椅建在Theodul冰河上,技術難度很高。每年冰河最多會移三公尺半,因此它的支架設計成水平垂直都可以移動。這條吊椅完成了,使這個雪場一年365天都可滑雪,夏天滑雪就在這一帶。

      冰河上是我見過最寬的雪道,好像三個足球場並排的一條大道。坡極緩,我幾乎可以把雪棍插在雪橇上,兩手扶著它,閉眼打個盹滑個百來公尺。寬得你不怕滑出道,撞倒人也不過輕推倒地,不用擔心。

這裡還有段T bar,也是我見過最長的,要站在雪地上屁股撐著拖個三公里半。

      我上了小麥特洪峰,從這高點滑到義大利那面去。一架直昇機降落,吹得山頭一片白霧。

      我只能滑下Cervinia鎮一趟,到此一遊就趕換了三趟纜車回到瑞士這面來,否則過了四點上頂纜車打佯,那就得流落在義大利了。

      回到瑞士,一般纜車到四點半打烊,哪知季末還有到五點的。我又拉上了山腰,再找黑湖區最長最緩的一條路滑下來,中途還在麥山邊找個椅子睡了一覺,賴著不想出山。到山下已雪化黏濕,最後兩百公尺都是爛泥。有人堅持滑到泥盡石露,再滑會傷雪撬了才停。然後大家背著雪撬,像太空人似的一跨一跨的走到巴士站。

      第二天,我又循大致路線滑了一天,還到義大利那邊的雪坡上睡了一覺,也沒擦防曬油,弄得臉黑唇裂。還趕去左山滑兩趟,也是滑得腳踏爛泥而歸。

      第三天,天不好了,山頂雲遮,偶有細雪,但還不太壞,麥特洪峰有時還露個臉,不致叫人太失望。此山常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攬過雲半遮面」。

      五點鐘,我坐火車離開策馬特,麥特洪山沒有揭紗相送,但我知,它在雲霧中會說:「我等著你。」

      確實,已為滄海難為水,看過了麥特洪,眼中何峰?滑過了策馬特,腳下何山?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mj&aid=597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