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30 17:55:04瀏覽1688|回應10|推薦149 | |
自小在台南公園長大﹐每逢中秋﹐月圓人圓﹐許多人闔家出動﹐前往公園賞月。只見公園裡人潮如水﹐攜來攘往﹐好不熱鬧。 平常聽大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天我也隨著眾人湊熱鬧﹐在公園草地上鋪好蓆子﹐努力望著月亮﹐想看月裡嫦娥與小白兔﹐以印證神話傳說。後來實在是睏極﹐就歪躺草蓆上睡著了。沒見著嫦娥﹐月餅盒上的她﹐卻在我心頭留下美麗飄逸的倩影。 唸中學時﹐翻些詩詞來看﹐當讀到李商隱的嫦娥詩時﹐嫦娥的形像又鮮明起來。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那時似懂非懂地﹐將它背了下來。隨著年歲漸長﹐當能體會到詩中的意境時﹐那份深沉的寂寞﹐直教我心驚。 「屏風」飾之以「雲母」﹐可見其精美﹐而昏黃搖曳的燭影掩映於「屏風」之中﹐可見其幽深。景從室內的幽深至室外的「長河漸落曉星沉」﹐可見詩人長夜無眠﹐方有如此精微敏銳的感受﹐亦可看出他是孤獨寂寞之人。 在時間與思維長河中浮遊的詩人﹐從滿佈星星的蒼穹裡﹐望見了清冷的明月﹐由明月聯想起嫦娥﹐幻想著嫦娥千百年來的處境與心情。嫦娥固然偷得靈藥﹐奔赴長生不死的仙界﹐但是永遠要面對碧海一般浩渺的青天﹐夜夜熬受無盡的淒清寂寞。想著這碧海無涯﹐青天罔極﹐夜復一夜﹐年復一年﹐無以為友﹐無以為侶﹐這永恆的孤寂﹐多麼令人悲苦﹗ 我們可將「嫦娥」與「靈藥」當成人與事物的象徵。當一個人追求到他所謂的「理想」之後﹐一如嫦娥換得的是永恆的空虛與寂寞。亦可將其視為詩人之自謂﹐「偷得靈藥」即是詩人所得遠慕理想之境界。 此嫦娥一詩﹐引起紛紛臆測﹐有人以為是李商隱悼亡之作(天人永隔)﹐有人以為是追憶昔日戀情(情海難填)﹐有人以為是他「依違黨局」的追悔﹐總之一首詩蘊涵豐富的意旨﹐觸發如此深廣的注目與震撼﹐堪稱難得的傑作。 * * * * * * * * * * * * * * 附註﹕ 參考《唐代詩選》 唐詩﹐它以璀燦繽紛的靈姿異采﹐在中國古典文學園地裡綻放出朵朵奇葩﹐凝固成中國人永恆的文化心聲。多少膾炙人口的詩﹐至今仍為人稱頌。它雖是六朝詩歌的延續﹐是前代舊文的大融匯﹐不過內容﹑風格與形式都比以前有更卓越的成就。 如果按唐詩發展的歷史背景﹐和它本身的變化過程來看﹐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與「晚唐」四個時期。以風格來論﹐可分為自然詩派﹑邊塞詩派﹑社會寫實派﹑奇險僻苦派﹑華麗艷情派‥‥‥。試將四期的特徵﹐簡述於後﹕ 初唐 — 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太極元年﹐西元618 –712年。主要貢獻是醞釀和形成新歌形式 — 律詩和絕句。「初唐四傑」—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即為其中的代表﹐他們的詩雖仍沾染六朝的靡麗氣息﹐但已見風骨﹐並致力於詩體的變革。還有陳子昂﹐他極力反對柔靡﹐認為詩歌應直追漢魏﹐有懍然風骨與獨到興寄。 盛唐 — 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西元713 - 765年。此期是唐詩黃金時代的開始。經過初唐奠基﹐國家走入安定﹑繁榮局面﹐雖也有內外戰爭﹐政治傾軋﹐加上工商經濟取代了農村經濟﹐這些無疑給了詩人豐富的寫作素材。表現在詩歌裡的精神有的樂觀進取﹐有的狂放浪漫﹐有的慷慨悲憤﹐有的閒適恬淡。表現在思想方面﹐則有王維代表的佛教思想﹐李白代表的道教思想﹐杜甫代表的儒家思想﹐更有三種合流的﹐真是五光十色﹐風姿兢發。能與王維﹑孟浩然的自然詩歌平分秋色的就是高適﹑岑參風格豪邁的邊塞詩。當然此期最主要的詩人﹐當推李白與杜甫了。李白才情縱橫﹐如一團赤陽﹐光芒四射﹐而杜甫﹐如蒼穹裡的一團皓月﹐清輝千里。他們將盛唐的詩歌推向無可比擬的顛峰。 中唐 — 代宗大曆元年至文宗太和九年﹐西元766 - 835年。前期安史之亂雖平息﹐但國家危機並未消除﹐加上藩鎮跋扈﹐宦官奪權﹐士大夫們沉迷黨爭﹐社會秩序動盪﹐此期的詩歌多半描寫人民的苦難﹐與困此情境下知識份子的苦悶。著名的詩人有韋莊﹑柳宗元﹑張籍﹑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孟郊﹑賈島﹑李賀等。 晚唐 — 文宗開成元年至昭宣低天祐三年﹐西元836 –906年。國勢已走向日薄西山﹐最後爆發了戰亂。投影在詩歌裡的一方面是寫實色彩的存續﹐一方面是避開現實的華麗風姿揚起。文學潮流慢慢從寫實返回浪漫﹐典雅綺麗的形式技巧成了詩人追求的寫作目標。吟詠私情的艷體詩﹐逐漸取代了社會寫實詩。此期重要的作家有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等。 盛唐黃金時代的詩壇所綻放的異彩﹐歷經中唐的燦爛成熟﹐到晚唐呈現無可挽回的凋殘﹐而唐詩終於在吐盡它最絢麗的華采後﹐讓後起之秀的樂詞接替了它在文學裡的地位。 後記﹕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即日遠行﹐不克回訪留言﹐請見諒。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