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12 16:16:19瀏覽5434|回應19|推薦212 | |
海外華文女作協第十五屆雙年會於2018年11月3日與4日在台北國家圖書館舉行,會後11月5日為校園巡禮,下午安排參訪台大及「生活在他鄉」座談。 返台參加大會前,蒙承辦此次會議的副會長姚嘉為邀約,回母校擔任台大座談的與談人,主題是分享在他鄉的生活,如何調適與融入,如何寫作等。自應邀後,「近校情怯」感一直在心懷縈繞。 帶著這份情怯,微雨中,我們一行人來到台大校門口。離校幾十年,這約三公尺高建於1931年厚實堅固的堡壘型大門,一點兒沒變,它依舊是那麼樸拙低調的模樣!負責導覽的同學解說後,帶我們走進校園,一眼望見那筆直宏偉的椰林大道,它象徵著台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生生不息培養人才的精神價值」。大學四年,在這條通往求知的大道上,不知印下了我多少青澀歲月的足跡! 霏霏細雨,似淡淡三月,記憶中,路旁的杜鵑花此時已是滿園盛開,如今只見盎然綠意,才恍悟我是錯把冬雨當春雨了。導覽同學轉進傅園,這是1951年12月為紀念台大第四任校長傅斯年病逝於任上所建。他為台大樹立了非常重要的學術典範和自由風氣,受到大家一致尊敬。園中有一造型古典優美的羅馬式紀念亭,亭中砌一長方形墓,傅校長的骨灰就安葬在這大理石墓中,整個園內瀰漫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 靜立墓前,向這位爭學術自由的校長致敬時,不由得想起台大於今年一月經遴選委員會選出的台大校長管中閔,未經教育部聘任,遲遲未能上任。學校沒有校長,「大學自主」這塊招牌蒙塵,心中頓覺黯然。 走出傅園,沿著椰林大道,步向位於行政大樓水池前與文學院遙相對望的傅鐘。它是聯勤兵工署捐贈的紀念鐘,原立於傅園門口,後遷放於此。代表台大人對傅校長愛護學生的學者風範永遠的懷念,並感佩他對民主自由的尊重與貢獻。傅鐘每節上下課時響21下,因為傅校長認為「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的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台大校徽裡就有傅鐘的圖案,勉勵學子「作息定時,生活有序,俾聞聲惕厲,精進不已」。佇立傅鐘前,仰望著鐘,那曾經的21響,悠悠從心底響起,噹噹聲清越地在心間迴盪。 跨過椰林大道,步向對面有著拱門窗、赭紅磚牆的文學院。穿過走廊,教室裡正在上課,這讓我想起唸大一時,十分仰慕中文系葉嘉瑩教授的詩詞課,很想去旁聽,可惜時間與自己本科系的課衝突,一向循規蹈矩的我,幾番掙扎,做了生平第一次逃課的決定。此時,我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坐在教室裡,看穿著一襲素淨旗袍端莊嫻雅的葉教授,正朗誦杜牧的詩〈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荳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她解析詩裡的那份清麗婉約,餘韻縈迴至今。 來到文學院演講廳前,門口立有此次座談會的看板,上有我們七位與談人的照片,依序是來自丹麥的池元蓮,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林麗雪,新墨西哥州的雲霞,新加坡的羅伊菲,美國華府的龔則韞,美國加州的大邱與美國加州的施瑋。 「生活在他鄉」座談是中文系主辦,下午三點半開始,五點二十結束,由中文系的洪淑苓教授主持。每位與談人講十分鐘,姚嘉為副會長曾告知要掌控好時間,因要留三十~四十分鐘給學生提問交流。笑容可掬的洪教授在每位與談人講前,先簡短介紹該與談人,待與談人講完,她再做個扼要的結語,可見其思維敏捷與口才便給。 (座談尚未開始,我們先坐聽眾席,左起羅伊菲、大邱、雲霞、林麗雪、池元蓮、龔則韞) 我將講題內容分為兩部份:一是如何融入異鄉,另一是如何在異鄉寫作。 融入異鄉部份:談我剛到國外多倫多時,由於語言、文化、生活環境等等的不同,激起了濃濃的鄉愁,好在人年輕,適應能力強,加上面對生活的挑戰,忙得沒時間來感傷。後來家中所有親人,陸續在這裡團聚,下一代也在這裡生長,早已把異鄉住成了故鄉。沒想到先生工作調遷,我只好辭去銀行的工作,隨他遷往美國新墨西哥州,無疑這時候的調適難度要比年輕時高很多。 住定下來,才發現這個城市的銀行沒有我過去所做與國際接軌的交易員(Trader)工作,於是接受先生建議,提前自職場「退休」。習慣在職場扮演忙碌且重要的角色,如今生活沒了重心,情緒盪至谷底,又極思念在加拿大的親人,終於抑鬱得病,健康亮起紅燈,母親得知後急得要我趕緊回趟多倫多。當我到以前住家、上班、超市、公園等熟悉的地方走上一遍時,那一刻方深深體會過去的一切,再怎麼渴念都已經回不來了,提醒自己從此休戀逝水,斷然揮別過去朝前看。回到新住處,敞開胸懷去認識當地的文化、歷史與地理背景,融入他們的生活,換個角度去欣賞周遭新事物的美好,同時將此番心情的轉折與領悟匯聚筆下,開始走上寫作之路。 關於寫作部份:由於在異鄉生活久了,時空的距離自然產生與在原鄉時對事情看法的不同,關懷層面也不同,視野的拓展讓寫作的題材更為寬廣,我一一寫下在異鄉的所見、所思與所聞。 寫文章:通常我是先有了題材,在腦海中醞釀提綱,大致想好文章的起承轉合後,就來訂標題。標題應起到畫龍點睛之用,同時它就像是繫著這起承轉合四根繩子的頂端,無論這四根繩子如何甩盪出去,都要回頭與頂端的標題相呼應。 寫詩:同樣要考慮到起承轉合及圍繞主題。開始的起句要驚艷,接著來些鋪墊,這中間的承接句就像是腰,要站得直,才接得上,然後轉結句,這結句要結得有力。寫詩句時,若純感性,怕句子發飄,純理性,又少了份感人的真情,因此需注意感性與理性兼具。 古人當中,能留下來的句子,大抵離不開一個「真」字與大道至簡的「簡」字,就是真情流露與通俗易懂。唸古詩詞時不是光看句子的表面,而是要看句子背後為什麼要那樣寫,學的是用筆的關鍵,這是在「裡」而不是「表」。多讀多寫,從欣賞到模仿,從模仿到創造,從創造到改進。根據你的環境、心境不斷嘗試寫自己的風格,慢慢就會形成自己的詩風了。 講到這裡,看後排一位同學舉牌示意時間到了,我即時做結語,結束了我個人經驗的分享。其他與談人輪序講完她們各具特色的生活,有的超出了預定的時間,洪教授做精簡總結後,一看錶,告知已無時間給同學們提問了,她請我們每人用一分鐘,給同學們說幾句建言。 我給出兩點建議,一是把英語學好,到了國外溝通較易,適應上的困難會減低。二是多充實,努力完善自己。並以「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這四句來與同學們共勉。 感謝中文系費心舉辦此次講座!從看板、場地、投影屏幕,到貼心提供精美的點心,給這場講座劃下完美的句點。 (左起:洪淑苓教授、林麗雪、羅伊菲、龔則韞、池元蓮、雲霞、大邱、施瑋、系主任梅家玲教授) 步出文學院,天色已黑,回望校園,突地明白,來時的「近校情怯」,那是我多年來對母校始終如一的眷戀和難以拋下的青春情懷。今日親臨,踩著時光的足跡與面對同我當年一樣坐在講堂裡的學生後,這縈繞心懷多時的「近校情怯」感,此時竟不知不覺地消失在溶溶的夜色中了。 (12/20/2018 刊登於海外華文女作協網站) 註:教育部長於12/24/2018 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任台大校長」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