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4 20:51:23瀏覽299|回應0|推薦1 | |
三十幾個智利礦工受困地下六百公尺將近七十天,僅透過援救人員鑿穿的小洞維持補給線,這在災難搜救史上前所未有,他們的傳奇故事引發世人關注,也帶來啟示。
搜救隊伍在第十七天才鑿穿坍塌的礦坑,在此之前,礦工們過著暗無天日、空氣稀薄的生活,存糧只有三天,水分則要靠挖掘得來。物質條件如此惡劣,但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平凡的工人自動形成嚴謹的社會組織,分享有限的食物配給,找到共生共存之道。沒有嫌隙內鬨,只有相濡以沫,他們在陰冷的地底,展現相互扶持的溫暖情誼,給地面上的人們做了一次最好的示範。 受困地底,人類賴以維生的一切條件橫遭剝奪,從基本的營養攝取、人際互動的社會需求、內心的安全感,一直到生命意義的信仰層次,幾乎完全闕如;此時最怕的,不僅是補給的中斷、地質的鬆動,更考驗個體的求生鬥志、人與人的信賴。礦工們在兩個多月裡,從零開始,慢慢打造一個小而完整的地下社會,並規律運作,奇蹟似地照顧了每一條生命。 第十七天以後,雖然物資可以透過小洞輸送進去,但載人設備預計要四個月才能造好,這對受困者來說極為難熬。依目前所知,他們除了靠著地面人員供給的物資存活以外,精神上更彼此打氣,相互撫慰,甚至寫詩寫日記宣洩情緒,在黯淡的照明之中保有希望,耐心等待援救。 這些礦工回到地面以後,專家擔心他們會有創傷症候群,受困的痛苦記憶恐怕會縈繞心頭,揮之不去。其實這一段幽閉經驗不全是負面的,至少他們在其中體驗了人與人相互扶持的力量,未來也可以藉由彼此的緊密連結,共同面對新的生活與挑戰。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