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 Jill 華碩 寧靜姐 Sookhing 访客 一畝桑田
調高基本工資一萬元 將增加GDP0.7% ◎沈政男 在第二場總統電視辯論會上,朱立倫表示若當選打算調高基本工資一萬元以振興經濟,此話遭到蔡英文訕笑「可得諾貝爾獎」,朱立倫隨後反駁說這是七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給美國歐巴馬總統的建言。 其實提出如此建言的不只七位諾貝爾獎得主,而是總共有六百位經濟學家連署,他們主張提高基本工資的理由,除了可以刺激經濟成長以外,另一個理由是提高基本工資不像某些人所講的,會造成更多勞工失業。 提高基本工資不但不會讓失業率惡化,還可以因為刺激經濟成長而進一步增加就業,這是美國這幾年主張提高基本工資的經濟學家所抱持的立論根據。 何以調高基本工資不像某些人所講的,會造成更多人失業?因為那些人根據古典經濟學理論主張,均衡工資乃由勞動供給(勞工)與勞動需求(雇主)兩條斜線的交叉點決定,如果基本工資高過這個均衡點,就會造成某些雇主不願花那麼多錢聘僱勞工而提高失業率。然而現實世界的勞動需求並非總是完全競爭,許多行業的雇主形成寡占型買家,可以自己制定薪資,因為你勞工不來我這裡上班,也沒有別處可去。寡占型買家雇主為了提高獲利,當多聘雇一個勞工所得到的生產收入等於薪水時,就不願再多雇人,因為要再多雇一個人必需提高所有人的薪水,划不來。在此狀態下達成的均衡工資將低於完全競爭勞動市場;反之,當勞動需求處於完全競爭狀態,一個雇主若不願提高薪水,勞工大可到其他地方上班。因此,在不完全競爭勞動市場中,將基本工資提高到原本的均衡點之上,可促使更多勞工願意投入勞動市場,提高就業率。當然,基本工資也不能超過完全競爭狀態的均衡點,以免造成雇主倒閉,導致就業率又倒退。關於調高基本工資不會造成失業率惡化的實證根據,最有名的就是1992年卡德與克魯格(Card and Krueger)所做的「賓州研究」。 何以調高基本工資可以刺激經濟成長?因為調高基本工資等於把原本的雇主獲利挪移一些到勞工,而有錢的雇主多增加十塊錢收入,可能只花掉兩塊錢,但收入只達基本工資的勞工增加十塊錢收入,則可能花掉八塊錢來買民生必需品,因此同樣十塊錢若從雇主手中挪移到勞工,將有助於增加消費,刺激經濟成長。美國學者估計,每提高基本工資十塊錢,約可增加六塊錢的GDP。當然這樣的提振效果必須有「提高基本工資不會增加失業率」為前提。 回到台灣的狀況。台灣約一百八十萬人領基本工資,如果每人提高一萬元,約可增加該族群兩千一百六十億元的年所得,而以美國學者的算法來估計,將可刺激GDP成長達一千三百億,相當於台灣GDP的0.7%。 然而上述分析要適用在台灣,關鍵在於目前市場的低薪,所謂的22K,到底是不是不完全競爭勞動市場下的產物?如果是,當然提高基本工資就會產生上述效應。至於要提高基本工資多少,才不會過頭,造成降低失業率的反效果,則是另一個技術問題。 調高基本工資確實可能刺激經濟成長,顯然蔡英文的經濟學必須再加點油。
1.由於製造業不斷外移,只會淪於短期有效(在沒有預期心裡之下),長期無效甚至更差
2.有經濟學者贊成當然也有經濟學者持反對意見,這種事情在經濟學的領域中很常見。結果如何?不知 因為無法做實驗,只會有辛普森悖論產生
美國各州的基本工資不相同,台灣只有一套基本工資,兩地狀況明顯不同。
基本工資調高至三萬元,平均每年要調整2500元,企業界連調個茶葉蛋的薪資都在抵抗,
朱的政策可行性又如何?
每種行業的最低工資不一定相同,強迫每種行業都調到三萬元,
鐵定會倒掉很多小企業。
這問題唸醫的絕對不懂,唸法律的看來也不懂。
去問彭總裁,他懂,我認為他不贊成調太快。
問題是,一萬元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
文中所舉經濟學家建議的調高,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基於經濟學學理、尊重專業而來的調整,譬如說,幅度跟隨物價上漲而調整。今天,朱立倫的三萬是怎麼來的?在辯論會前,曾有哪個經濟學者在倡議此事嗎?評估過"調高一萬元"對社會的影響嗎?
如果有,煩請介紹給小弟,證明朱立倫不是信口開河。
"反對調高十萬元"跟"反對調高"是一回事嗎?
如果今天,我說調高基本薪資到十萬元,沈醫師對於此是評價還是"調高基本薪資可能促進經濟成長,反對的人經濟學該加點油"嗎?如果是,那,我支持直接調高到50萬。
朱最起碼提出了一個政府能為人民做到的目標,蔡卻還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
調高基本工資,就會影響到整體經濟的許多環節,利益分配是其中之一,穩定的經濟基礎,是調高基本工資的前提,台灣目前的狀況只能逐步緩調,而政府也必須因此對自己在經濟上扮演的角色重新審視,整體來說,有了調高基本工資這個目標後,台灣的整體結構性的改變才會跟著動起來。
而蔡的保守,是希望自己不過不失,不得罪現有的既得利益結構,僅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