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03 13:39:33瀏覽4551|回應1|推薦17 | |
【環南市場不是萬華茶室】 台北環南市場一日新增新冠確診四十一例,引發疫情失控的疑慮,但這樣的數字其實反映萬華染疫率背景值,與一個正在進行的市場小群聚,很快就能控制下來。 這兩天,台北批發市場進行PCR普篩,在七千多人裡驗出五十多名陽性案例,比例約零點七%,略高於目前萬華染疫率背景值零點一%,這是因為環南市場有一個職場小群聚正在進行。分項來看,北農的萬大市場(位於萬華)篩檢陽性率,略高於濱江市場(不在萬華),乃因萬華染疫率背景值高於整體台北市(約為十倍)。在六月廿三日前,萬大市場染疫率以員工比率來看,正好是濱江市場的十倍,因此可以推斷,批發市場出現的案例大部分來自社區,才會反映社區的染疫率背景值。 如果批發市場感控做得夠好,染疫率就會停在背景值,但在六月萬華疫情受到控制以後,北農依然每日新增一、兩例,代表從社區傳入的案例在市場裡引發了小規模群聚,只是傳播速度相當慢,Rt值約等於一。後來案例累積越來越多,引發關注,於是台北市在六月廿三日對北農人員進行快篩,施打疫苗,並升高感控層級,於是職場小群聚就被遏止了,而回到染疫背景值。 反觀環南市場,快篩始終沒能大規模進行,原本就染疫的案例沒被撈出來,再加上也有一個小群聚悶燒,於是慢慢累積幾十個案例。在四十一名PCR陽性案例裡,有十二名Ct值大於卅,就反映萬華背景值,但其他案例則是最近才被感染,每天約新增一、兩例,相當有一個Rt值約為一的職場小群聚在進行。 萬華茶室群聚那樣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必須以封城大筆揮灑來處理,Rt值很快就會降到零點六左右,但幾個禮拜以後,當新增案例降到兩位數,就得進入工筆畫的精準防疫。雙北在前一階段做得很好,但進入下半場,侯友宜採取緊迫盯人策略,逼出感染黑數,但柯文哲依舊夸談防疫戰略,輕忽了苦幹實幹的疫調基本功。 雖然如此,批發市場絕非茶室那樣的感染空間,台北疫情不可能再度失控,市民不必恐慌。指揮中心已就環南市場發布細胞簡訊,讓可能接觸者都回來篩檢,而台北市也亡羊補牢,進行疫調與隔離,疫情很快就能得到控制。有人認為環南市場篩出這麼多案例,代表雙北或台灣充滿感染黑數,其實雙北染疫背景值已經低於零點一%,雙北以外縣市更低,這點可由每日全國PCR檢驗陽性率看出。 台北批發市場員工一萬多人都已施打疫苗,最慢到七月中旬,批發市場疫情一定會受控制,因此,七月十二日的解封計畫不必因此生變。然而,如果其他縣市首長與民眾仍然過度焦慮,恐怕解封仍有變數。 --------------------------------------------------- 上面這篇是聯合報民意論壇的邀稿,每逢疫情有變編輯就會致電邀稿,已經一年多。 柯文哲為什麼熊熊想到要在批發市場普篩PCR?其實十天前做北農與環南快篩,就要順便留一管PCR檢體了,因為是同一個檢驗流程,左鼻孔戳快篩,右鼻孔戳PCR,一起做比較省事。 但,柯文哲有說,那時趕著要讓攤商拿陰性證明,怕來不及,因此後來只做快篩。若果如此,為什麼這兩天一下子就做了七、八千件?又有人說,柯文哲是為了省錢!這點似乎可信。 省錢,是柯文哲另一個施政盲點,但這一點已經改不過來,講也沒用。 事實證明,他想了幾天以後,最後還是打算普篩PCR,因為,偽陰性太讓人不安了。 既然如此,當初左右鼻孔一起戳就好了,也不必動用採檢人員兩次,更不必惹出「環南可能失控」的風波。 這事情眉角在這裡:環南在十天前沒有跟著北農地毯式快篩,而是只做了幾百人,沒把已經染疫的案例找出來,於是放了十天以後又增加了二十多例。 雖然如此,還記得十天前,好多人也是說「北農可能失控」嗎?現在的環南就等於那時的北農,而十天後的環南,當然也就是現在的北農。 請問,十天前為什麼不發細胞簡訊?為什麼現在環南要發? 事實上指揮中心已經用萬華茶室群聚的規格來處理環南了,但其實環南只是另一個北農。 北農與環南疫情,本質都是:案例被從社區帶進了市場,而在裡頭引發Rt值約等於1的職場小群聚。只要趕緊把感控升級,很快就控制下來。 有沒有看到綠營立委在環南市場記者會上被攤商代表嗆聲了? 你們期待阿北初四,是不是? 歹勢,整個萬華群聚感染的罪魁禍首是誰?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們在那邊甩鍋,講那種不堪入耳的話,也沒用啦! 疫情過後,你們就必須接受審判。 柯文哲看了環南篩檢結果,只看到了背景值,才會說「萬華必須普篩」。 普篩是這樣,你敢強迫家家戶戶都出來戳鼻子嗎?當初批發市場快篩也是如此,你就是很難強迫大家都來戳鼻子。 苗栗移工普篩PCR跟批發市場是兩回事;試問,你敢對台灣人像對移工那樣呼來喚去嗎? 社區當然還存在一些感染黑數,你看中南部還是偶而爆出感染源不明案例,但那絕對不是大問題啦!只要繼續把疫調與匡列做好,「疫情快打部隊」還是可以追上蒙面病毒大盜。 7月12日還是可以期待解封。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