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3/10 23:57:22瀏覽2265|回應0|推薦9 | |
【疫情解封 未打疫苗者風險更高】 三月廿日起,新冠確診者無須隔離,輕症也不必通報,疫情好像就要結束,然而從未打疫苗、從未確診者的感染風險卻可能變得更高,切莫掉以輕心。 指揮中心說,台灣至今仍有一百三十萬人連一劑新冠疫苗都沒打,其實應將已確診者扣除,因為他們再感染風險與重症可能比打疫苗更低。未打疫苗者通常比較小心防疫,因此推估仍有將近百萬人體內沒有任何新冠病毒抗體,這些人在三月廿日以後如果跟著大家回歸正常生活,不再防疫,其實相當危險。 當疫情熾烈,如果都不打疫苗,疫情緩解以後,更不可能改變心意;因此接下來如果只是重複同樣的宣傳手法,恐怕無濟於事。唯一可能有用的辦法是祭出重賞,尤其要鼓勵老人家與慢性病族群施打,這樣的花費比起染疫後演變成重症的醫療成本,可說相當值得。沒打疫苗的老人家通常受家屬影響,而最常見的迷思是「有慢性病,身體虛弱,不適合打疫苗」,其實這類人更需打疫苗預防重症。 三月廿日以後,輕症將不通報,而以目前確診曲線推估,如果BA.2.75就是終結Omicron疫情的變種,那麼到了五月,每日確診數將會降到千例以下。指揮中心說,未來將以「多元監測」掌握輕重症趨勢,尚未說明內容為何,其實通報與統計應分開,可要求醫療院所仍須每日或每周上傳確診總數,只是不必逐案詳細記錄。雖然疫情生變的可能不大,仍須謹慎,而掌握確診總數才能及早知道再感染率變動與新變種是否出現。此外,大眾捷運脫口罩何時實施,也需確診總數作為佐證,以免疫情反彈。 輕症不通報以後,難保不會有民眾確診以後掉以輕心,忽略了可能演變成中重症的風險,因此仍應加強宣導,尤其高風險族群染疫後務必就醫,評估用抗病毒藥物的需要。 民眾生活逐漸回歸常軌,好像病毒已經遠颺,然而即使確診降到千例以下,新冠病毒仍不會完全消失,而是伺機尋找從未確診者繼續擴散。台灣目前感染比率將近七成,從未確診者變成絕對少數,面對聚會聚餐邀約,如果依然不想確診,仍應做好防疫措施,比如離開餐桌最好戴上口罩。 室內口罩令解除以後,雖然疫情未明顯反彈,不代表群體免疫已經通過考驗,因為民眾大都持續戴著口罩。目前每日死亡人數將近五十,乃反映確診三萬左右的疫情高度,但那已是幾個月前的事,因此目前黑數比率相較去年應有增加。以確診萬例以下來說,每日死亡應低於廿,一個月後若死亡人數超過此數,應注意疫情是否生變。 疫情解封,不代表所有人的感染與重症風險同樣解除,在防疫走向自主階段以後,從未施打疫苗與從未感染的民眾反而更要注意感染風險。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