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文學獎停辦了! ◎沈政男(醫師、文字志工) 已經舉辦三十餘屆,台灣最老牌,也扮演所有寫作新手叩關文壇入門磚的聯合報文學獎,竟然說從今年開始不辦了,轉型為「聯合報文學大獎」,用101萬高額獎金,每年獎勵一位成名作家。 對所有文壇新人,這應該是非常震撼的消息,不少人為了瞄準今年獎項而寫好的作品,如今只能改投他處;而對於想要在文學履歷裡,跟許多成名作家一樣,鍍上大報文學獎這個第一道光環的菜鳥寫手來說,又少了一個機會。 聯合報說,台灣的文學獎越來越多,各縣市都在辦,自己已經完成階段性使命,不必再湊熱鬧。問題是,文學獎雖多,真正重量級,可以引起讀者注意的,還是大報文學獎,尤其是聯合報文學獎這一個台灣最老牌,比中國時報還早一些的文學獎,份量比起其他有的沒有的文學獎,差很大。 台灣盛行的文學獎,其實是一種寫作比賽,包括聯合報文學獎,也就是匿名評審單篇文章那種,另一種是國外經常可見,以出版的著作來角逐的文學獎,比如諾貝爾文學獎、英國的曼布克文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等。這兩種文學獎,一個拔擢新手,另一個鼓勵作家,目的不同,但對於振興文學風氣都有幫助,不必偏廢。 有人說台灣的文學獎太氾濫,養了不少獎金獵人,為得獎而寫,導致得獎作品水準不佳,其實這是誤解。文學獎固然會出現陳腔濫調,但大膽創新的作品也不少,而且副刊通常不願刊登篇幅較長作品,只有各自辦理的文學獎得獎作品才能躍上版面。 沒有了聯合報文學獎,第一個問題,就是聯合副刊,一年能夠接受幾篇六千字的短篇小說投稿?一首四十行的新詩,與一篇三千字的散文?除掉文學獎作品不算,目前的狀況是少之又少。 新人的發表空間,勢必遭受壓縮。地方文學獎雖然很多,但沒什麼人看,得再多也很難引起矚目。而報紙副刊,應酬文章不少,小圈圈關起門來挺自家人,陌生名字要被採納,並不容易。 將來的「聯合報文學大獎」,也會衍生同樣問題,要做到公平客觀非常困難,尤其聯合報自己也在出書,相關同仁或者也有其他兼差,評審的利益迴避,將受到嚴格檢驗。 (圖片來源:聯合報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