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6 23:32:15瀏覽2681|回應0|推薦8 | |
一、台灣近毒品蔓延的發展史 台灣的海洛因吸食人口數量到底有多少?從來沒有一份數據報告可以獲得所有關心毒品問題的單位(人)認同並且做出數據背書。官方的數據目前全台的海洛因吸食人數在五萬人以下,而民間無論是社會學者或是新聞從業單位的統計數字,或是第一線反毒團體的資訊反饋,台灣海洛因吸食人口數都已破四十萬人。這兩種不同的數據認知當然官方的說法會成為主流派,政府在毒品問題上所思考的應變當然也會以五萬名以下海洛因吸食者的數據作為施政依據。當今整個台灣毒品問題所延伸出來的各種社會現象就是嚴厲的警鐘聲,當政策與事實產生極大的差異時,失控將是必然的。 民國七十年後台灣進入一股經濟蓬勃期,國際代工訂單的揚昇讓台灣工業傲視全球,國內房地產與股市的催化下將民間游資催成熱錢全台翻滾。 當人民在經濟富裕時特種行業的興起是無法避免的現象,當聲色不能滿足刺激時就會有新的慾望產生。 就在這段時期想要追求更進一步的身體刺激時,嘗試毒品的慾望被挑動。促使台灣光復後的第一波海洛因吸食人口大增的社會現象。組織幫派的興起,特種行業的林立,讓海洛因開始在高收入族群中成為追求刺激、紓解壓力的聖品,卻也讓海洛因奠定生根台灣產生機會。 這種經濟繁榮做基礎的吸毒問題比較不容易浮現到社會的治安面,多管道的金錢獲得機會讓吸毒者不需做出街頭掠財的冒險舉動。海洛因的問題在此時已被政府注意,並開始雷厲風行的掃蕩。當時吸食一級毒品三年六個月的高刑期確實起了嚇阻作用,國家力量反毒到1999年6月3日當時的副總統連戰在台北中正紀念堂的反毒宣言成為階段性的結束。再來也就是國家的力量開始漠視毒品問題,海洛因的魔爪開始無聲的蔓延全台。台灣海洛因問題二OOO年之前是一個階段,在此階段的海洛因吸食人口全台灣約十七萬至二十萬人。 二、錯誤的反毒政策成為海洛因蔓延的黑手 政黨輪替後「中央反毒會報」於二000年遭到裁撤,當時是以「提升位階」的方式併到行政院「治安會報」中,這使得防範毒品政策的重要性降低。原本每個月一次的中央反毒會議變成一年開不到一次,再來更甚的連此會的運作機制完全喪失只剩下一個虛有空架構的怪組織。當家執政的不支持時公務人員落個輕鬆快活,漠視毒品的問題是加速海洛因蔓延的幕後推手。二OOO年至二OO八年台灣的海洛因吸食人口暴增到四十萬人以上。這是染毒人口第二波的暴增,也就是今日台灣所面對的問題。 台灣經濟過熱時所浮在市面的熱錢逐漸的消失,而染上吸食海洛因人口大增的情形下,吸毒人口為了滿足毒資需求所造成的社會治安動盪開始出現。 動盪的社會治安讓許許多多人民的呼籲聲透過各種管道不斷的向中央政府反映毒品問題嚴重,政府衛生部門也曾經接受醫療人員的建議考慮全面開放國際上廣泛使用的戒毒藥品進入台灣,所有的建議提案最後送到行政院後,當時的行政院長謝長廷選擇了由總統夫人吳淑珍任名譽董事長、涂醒哲任執行長的『紅絲帶基金會』的計畫。二OO五年一月十三日行政院長謝長廷宣布撥款21億2千萬交由衛生署疾管局配合『紅絲帶基金會』開始『美沙酮替代療法』試行。訂下3年的試行時間,3年期滿再做評估。 這個只有複製成功國家經驗的主體措施(使用美沙酮),配套全無的詭異法案將台灣毒品問題徹徹底底的推向難以回頭的道路。(有錢吸食海洛因,沒錢去喝美沙酮)!這種殘酷的惡性循環卻成為主導該計畫的特定人士拿來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政績。 二OO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台灣政權確定再次輪替,新政府將在同年五月二十日掌執政權。這種攸關全民生活的重大法案理應由新任的衛生署長及法務部長來做審慎評估。任誰都無法理解此計劃在同年的四月八日由國民黨籍的立法委員謝國樑強勢主導下成為三讀通過的正式法案!此法案在同年三月十三日第一次會議時,法務部、衛生署與會代表都曾經發言要求謝國樑考慮此議題延後多做評估(立法院會議紀錄)怎奈敵擋不住謝國樑的堅持,同年四月八日三讀通過!政治果然不是小百姓可以看懂的高深行業,一年預算需花費國庫27億台幣的前朝詭異法案,竟然在失去中央執政權後由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立刻接手發揚光大。此現象也讓新任法務部長王清峰在二OO八年七月十六日台南市的毒品論壇會議上,明白的表達對此案通過的時間點表示疑惑。 此法案到底是否成功?我們看一個事實,『美沙酮替代療法』在台灣實施3年,出來表彰此法案的怎都是此療法的門診醫師?出來談貢獻的怎都是法案的主導當權派?君見過哪一個服用『美沙酮替代療法』的病人家屬出來對政府說聲感謝的話?社會治安的快速惡化畢竟是事實。 三、鋸箭法思維成為主流 把一個中箭受傷的人身上的箭身锯掉,把箭頭留在傷口裡,當然會讓傷口繼續的腐爛。『美沙酮替代療法』在國際經驗上證實是一種有效的抑制急性戒斷綜合症的方法,但是其周邊配套繁瑣的措施與所需要的人力、經費遠遠大於主體數倍或者更多倍。這種只有主體沒有配套的怪法不斷的延伸出更多的犯罪。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