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經濟萎靡致熱錢出逃 金融機構鬧錢荒
2013/06/19 03:24:50瀏覽136|回應0|推薦0

20130617 記者任義報導

近期,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出現了暴跌,國際資本也加速逃離中國,銀行間正面臨近年最大「錢荒」,機構們正在不惜用超高價格拆入現金渡過難關。有分析人士擔憂,熱錢流出可能導致中國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加劇金融風險。

國際資本加快逃離 資金面趨緊跡象明顯

隨著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趨向好轉,熱錢開始撤離新興經濟體,中國更是首當其衝。首先表現在亞太股市,611日,泰國股市暴跌5%,菲律賓股市暴跌4.6%,印尼股市暴跌3.9%。613日,端午假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當日跌幅高達2.83%,下探至2126.22點跌至年內新低。

剛剛還是熱錢流入且資金充裕,轉眼錢就蒸發不見了,中國經濟萎靡不振,國際資本都在加速逃離,銀行間竟出現了近年最大的「錢荒」,機構們正在不惜用超高價格拆入現金渡過難關。在市場看來,美國等經濟體正在復甦,熱錢大舉回流或才只是開始。

全球資金追蹤機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公佈的一期數據顯示,在截至65日的一週內,有超過40億美元的資金從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中撤出。與此同時,從中國股票基金中撤出的資金量達到了近五年以來的最大規模,從香港股票基金撤出的資金則達到了近十年最高。

與此同時,外幣和本幣新興市場債券價格都在同期大跌,使得借款成本進一步提高。經濟學家余豐慧稱,近日,中國國內銀行間市場已經最少兩度出現資金莫名其妙的緊缺,隔夜拆借利率甚至攀昇到9%的高位,這也許就是金融風險徵兆。

銀行間拆借利率創新高 機構現金仍不夠用

66日,是銀行突現錢緊之日,當天銀行間隔夜盤中漲至10%,交易所更是狂飆至28.20%,個別銀行出現了罕見的違約,欠其他銀行的錢暫時沒法還了。這還只是短期利率市場躥升的開始,68日、69日盤中峰值分別高達9.5810%、7.4900%,其他短期也隨之大漲。資金面突然收緊,A股隨之大跌,截至613日,A股端午節前後三個交易日已暴跌5.5%,市值蒸發1.54萬億!大宗商品市場也同樣遭遇下跌,613日國內大宗商品漲少跌多,白銀領跌。

613日下午,深交所國債隔夜回購利率盤中飛奔至50%,當日上交所國債隔夜回購最高也衝至30%上下。銀行間的拆借利率原本在3-4%左右晃蕩的隔夜回購利率,出現了翻倍的狂漲。有業內人士表示,即使這樣高的利率也根本借不到錢。

人民幣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升值,升值幅度已超過2%,同時吸引了大量的熱錢湧入,一季度熱錢量高達7500億元。即便這樣,流入狀態轉瞬之間便已改變。中共央行數據顯示,5月外幣貸款增58億美元,環比下降六成,這已是連續第二個月明顯放緩,同時外幣存款減少23億美元。613日,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今天大家可能都恍然大悟,外匯占款的減少,亞太地區的大跌可以看出國際資本已經開始撤出。

分析表明國際資本並不看好中國經濟

有分析人士表示,熱錢流出可能導致中國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加劇金融風險,引發股市、匯市和債市大跌,依靠超發貨幣和國際短期資本吹起的經濟金融資產「泡沫」最終會無情地破滅,而國際資本的撤離則往往就是導火索。經濟學家余豐慧認為,一旦新興市場爆發熱錢撤離的金融風險,那麼,中國將首當其衝。中國是國際熱錢進入的首選地,從股市和樓市看,股市可能是引爆點,但真正的金融風險在樓市上。一旦熱錢大舉撤離中國,房地產泡沫風險將很快被刺破,進而引發整個經濟金融風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當前資金仍然大量湧入房地產市場,無論是銀行體系不良貸款的風險,還是影子銀行及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巨大風險,都可能被房價上漲假象所掩蓋,而國際熱錢的突然撤出,可能刺破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從而讓國內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都爆發出來。(責任編輯:周雅)

陸鬧錢荒  國債拍賣罕見未達標 ----旺報

2013-06-18記者高行/綜合報導

大陸財政部14日拍賣150億元(人民幣,下同)國債,結果僅拍出95億元,這是過去23個月來首次出現「流標」情況。

   據了解,該期國債為記帳式貼現型,計畫發行150億元,期限為273天,實際發行面值金額95.3億元,投標倍數僅0.64倍,經招標確定的發行價格為97.283元,折合年收益率3.76%

   《廣州日報》引述分析人士的看法指出,流標主因出於資金面太緊,貼現國債為短期品種,出現流標並不意外,以往資金面緊張時,也曾出現流標情況。至於資金面之所以緊張,分析人士指向債市監管帶來的去槓桿化、外匯占款增量下降,以及半年期銀行理財產品集中到期等因素;其中,外匯占款增量的急劇下降為「禍首」。

   報導說,外匯占款增量下滑顯示熱錢流出信號,現今造成「錢荒」,讓市場對人行(大陸央行)下一步的貨幣政策產生諸多揣測,部分人士認為人行會有降息動作;但也有人認為人行在顧及熱錢流出的情況下,不會傾向寬鬆。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77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