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電影】解構《活著》的點點滴滴(17)----樊明德
2012/07/30 16:37:37瀏覽262|回應0|推薦0

黑就是黑

 

  可見,這善意是有區別的,人與動物、植物、礦物之間有不同的等級。最好是一種共生關係,對大家都有利,否則,善意只能在人類自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區,一個家或自己的宇宙中,才能成立。

 

  人永遠是自私的,即使我們能努力去「博愛」,但核心問題還是人自身的存在,這樣的區別心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既然自私是萬物的法則,那麼就沒有所謂的罪惡的問題,作者相信上帝(如果存在的話)不會因為人的自私而處罰人,因為,這是構成物種的元素之一。你無法因為這是煤,就說它的黑不好,反而,問題在於自私的對象、方式與程度上拿捏的問題,非洲行醫的史懷哲雖然相信萬物是平等的,但是為了救活一個病人,他也願意以藥物殺死病人體內的千萬個生命--細菌。

 

  歷史上中國貴族與平民的明顯差異,對照出平民的悲慘境遇,古詩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平民對於政治的腐敗時有反彈,著名的個案之一,就是清朝的太平天國起義,其實,這社會運動本身的理念與加入的群眾並不嚴謹,洪秀全自稱為上帝的弟弟,並且以宗教的外衣與粗糙的平等理想(例如不准士兵納妾,而自己卻享有眾多的女人)來包裝平民的起義運動。

 

  似乎,許多理想的實踐過程,都必須與某種(些)名義掛勾,以增加其本身的力量,共產主義照理說是「工人無祖國」,打破國界的藩籬,共創一個以工人為榮的大同世界。但是,毛澤東共產主義的實踐過程卻必須與民族主義結合,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提供政策的實踐強大無限的動能,大煉鋼運動的口號:「超英趕美」,就是以民族自尊心為推動政策的燃料。理想因為加了某(些)元素而壯大,但也因此而變質,當個體成長過於快速,勢必增加食量,那麼也就對食物的來源、品質越來越無法嚴格把關,最後,這個體也許不是被外敵消滅,而是毀滅於自己,因為快速成長,吃進太多毒素。

 

  影片中所展現國共內戰的場面,之所以形成,當然要歸功於當年日軍侵華,為對抗日軍,造就了民族英雄與軍事強人蔣介石。而日軍之所以侵華,也是披上「大東亞共榮圈」的外衣,合理化為解除東亞殖民帝國的威脅。但這樣不顧一切的發動戰爭,也是源於「明治維新」之後國勢驟強,在中日甲午戰爭以及日俄戰爭中連續打敗兩個陸上大國,並獲得台灣及朝鮮屬地,逐漸堆砌起來,一種所向無敵的虛幻意識,以及,感受到島國生存的侷限,必須為其後代子孫拓展生存領域的使命感。

  

   民族主義在日本的個案中的轉折是有趣的:首先,最早,日本與中國一樣採「閉關自守」的政策,之後,西方勢力不斷叩關,由美國打破了日本的封閉,當時,西方以其先進的文化與科技,造成日本的挫折與覺醒而引發了「明治維新」運動。這運動之所以成功,在於其以日本文化為架構去消化西方的文化與科技,所以,是具有日本格調的,符合日本人身材尺碼的衣服。當西方的科技能融入日本文化時,這科技也隨之具備了本土文化的深度,當日本文化能吸收、消化西方文化時,兩種文化的交融更加深了日本文化的廣度與深度,日本這顆樹必然成長、茁壯。

 

  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強,這也是他們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時,不會喪失本國文化的原因之一。這風格是與中國截然不同的,當年(清朝末年)中國也被迫學習西方,然而,卻有「全盤西化」與「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爭,有識之士,出於民族的救亡圖存,想在中國的架構上,引入西方的文明,不幸的是,源於當權者及大眾的自私與盲目,終究無法成功的蛻變,義和團之亂、八國聯軍、百日維新、戊戌政變、軍閥割據、以及中日的戰爭等,一再的顯示出當時中國人的愚昧與自私,各種變法,只是白忙一場,最後,共產主義所推動的「文化大革命」幾乎將中國文化連根拔掉。

 

  對自己所存在土地的文化如此的敵視是可悲的。是中國文化的本質真的不符合現代世界潮流?或是,歷史中國有無數的違反人性的惡例,而使知識份子失望?是西方物質文明的興盛與便利?或是我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不夠透徹?抑或是,從清末以來,連續的對外戰爭失敗,而學得的「習得無助感」?但是,反觀鄰國日本卻在日俄戰爭與中日戰爭中一連串勝利,並且,被勝利沖昏了頭,誤導某些日本政客與軍人進入一場戰爭的浩劫,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對被侵略國,以及自己而言,都是一場苦難。其實,這也是當年日本發展太快而給自己帶來毀滅的例子,人必須對自己的優點與限制有所覺悟,知道自己有可以達到的,也有無法達到的,才能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繁榮是多數人嚮往的,經由克服困難得以實踐理想,固然可以增強自信,就怕,太過於自信,而導致盲目,走向自毀。

 

  因此,人在想「征服」世界之前,必先了解、征服自己。其實,自己才是最強的敵人,外在的環境雖然險象環生,但,如果一個人能充分的開發自己的智慧、膽識與意志,就不容易被這些路上的石頭輕易的絆倒,也比較容易達到目標。所以,人最後所需面對的還是自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62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