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電影】解構《活著》的點點滴滴(19)----樊明德
2012/08/02 14:50:37瀏覽286|回應0|推薦0

煤灰

     當年的國、共內戰,可以簡單化約成毛澤東與蔣介石為核心的兩種意志的競爭。雙方各有理想,而兩種意志也有交集的地方:在某個狀態下,將全國統一,擺脫種種的枷鎖、貧窮與腐敗,以提昇人民的幸福及國家的地位。只不過這樣的交集卻因為彼此的權力意志、信念、國際影響及其他種種因素而漸行漸遠,終致成為兩個硬梆梆的,彼此無法融合的鐵塊,最後必須使用戰爭之火的激烈方式,才能將彼此消熔。為了促使鐵塊融化,必須升起熊熊烈火,而人民就是那可以被犧牲的燃料,如煤塊般的低賤。

     所以,在共軍大舉進攻的清晨,那種不尋常的寂靜,是國軍倉皇逃走下的產品,是因為人在面對死亡之神時,因為驚嚇過度而全身僵住,一片空白的死寂。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傷兵,並沒有死於敵人的炮火下,成就一種「光榮」,而是在忙亂中,被自己的部隊拋棄,成為人性自私與雪的祭品。我們無法從這些被凍死的傷兵中,包含福貴、春生以及許多當年的參與者身上尋找出意義。反而,影片所表達的是一種生之無奈,為了鍛造「理想」,人民必須成為煤灰,以燃燒自己,成就領導者的意志。

     一個理想的實踐,真的需要如此的代價嗎?一種理想真的優於另一種理想嗎?或許,當年許多的參與者並沒有真正了解雙方各持理想的本質,即使理解一些,也可能被熱情、偏見與自私蒙蔽,而云云大眾,只是不由自主的淹沒在時代的洪流裡,在激流中載浮載沉,他們所關心的是如何活著,而不是理想。我們無法從福貴、春生、凍死的傷兵,以及當年內戰許多參與者的身上找到意義,除了不理解理想與被迫參與外,還包含更為主觀的因素:個人對「意義」的抉擇與定義。

     對福貴而言,到底是主義、國家重要,還是母親、妻子與孩子重要?如果國家的利益與個人的利益衝突,他要如何抉擇?他活著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家人或國家?在戰場上脫逃可能有哪些解讀?不忠於職守,基於人道反對戰爭?或出於只想回家的一種歸鄉的平凡情感,或是一心一意保護家人,不顧一切抗拒社會壓力的壯烈?

     所以,當福貴被「抓丁」時,就是活該被抓,不管家裡是否有老婆、孩子等著他回來。規範既然定了,個人只有順從,意圖抗拒,就是以卵擊石。在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以及看到無數的傷兵凍死之後,福貴領悟到:「只有老婆、孩子最好!」但,即使他很想逃,一旦被抓回來,就被槍斃。各種意識型態演化出各種體制以實踐該意識型態,儘管意識型態多麼的優越,體制多麼的完善,在實踐的歷程中一定會產生許多始料未及的問題,甚至,其結果與原創的宗旨背道而馳,原因在於,所有理想的實踐,都離不開人,而人性是複雜與多變的。今天,某些北歐國家所實施的社會主義對人民的照顧非常周到,即使失業,仍然有相當寬裕的失業救濟金,反而造成某些失業人士不那麼想去工作,結果是,這些國家的自殺率相當高(找不到生存的意義)。共產主義強調人民當家做主,不過,歷史上,其實踐的過程(早期蘇聯、中共)卻往往與集權主義結合,而使人民喪失了自主性。

     在片中處處呈現此種意識型態與人性衝突的例子,在一幕萬二喜同志娶妻的個案中,處處可見對毛澤東的偶像崇拜而違反人性的鏡頭,萬二喜同志與鳳霞(未來妻子)的唯一一次婚前的約會活動,是兩人一起在福貴家裡的牆上畫毛澤東的像,萬二喜已經在工廠畫了數十幅毛澤東像。更有趣的是,在婚禮當天,當萬二喜要把鳳霞接走時,是先唱完歌頌毛澤東的歌:「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千好萬好不如社會主義好,河深海深不如階級友愛深,毛澤東思想是革命的寶,誰要是反對它誰就是我們的敵人…」 

唱完後,萬二喜再對著毛澤東的像,大聲說:「毛澤東,您老人家,我把鳳霞接走了!雖然,我們會對這樣的行為舉止感到可笑,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偶像崇拜」仍然以某種形式,若隱若現的表現出來。而偶像也更為多樣化,不管他是一位政治人物、明星、學者、商品或甚至某種抽象的意識型態,一旦被個人偶像化,那麼其熱忱將淹沒理性,這樣的熱忱,其實是蠻危險的。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62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