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4 15:44:12瀏覽185|回應0|推薦2 | |
2012年3月1日 在改善民生方面,重慶舍得投入真金白銀, 市和區縣兩級財政50%以上用於民生 大力發展“微企”,是重慶民生工程中的一大創舉。重慶出台了發展微型企業的政策體系,扶持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現已創辦微企5萬戶,帶動35萬人就業,年新增300億元銷售值,為地方創造6億元稅收。鼓勵創辦微型企業,既是重慶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之策,又將成為拉動經濟、創造社會財富的重要途徑。 “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不僅是一項德政,也是完善重慶經濟佈局的必然之舉。重慶的東南、東北“兩翼”是資源豐富的地區,單是林地,就擁有4743萬畝,佔到全市的77%,其中可用於發展林下經濟的1000萬畝。“兩翼”的崛起,將為重慶經濟裝上一部新引擎。 “民生10條”、“共富12條”中還提出,“要培養照顧好130萬留守兒童”。現在最偏遠山區的孩子們,中午都能吃上一頓免費的營養餐,每天可以免費喝上一盒學生奶、吃上一個雞蛋。近兩年來,政府在“中小學生營養促進工程”上累計投入資金16.4億元,惠及學生277萬人次。目前,這一工程已實現 38個區縣全覆蓋。 在改善民生方面,重慶舍得投入真金白銀。重慶2010年財政收入不到2000億元,而“共富12條”涉及面寬,投入將超萬億元。“小財政”如何推動“大目標”?舉措有三:一是堅持全市財政一般預算50%以上用於民生、75%用於區縣和基層、新增財力70%投向農村這三條“硬杠子”。二是以財政資金撬動和帶動社會投入。1萬億元投入中,約5000億元是政府財政支出,另5000億元是政府出制度安排,社會企業拿錢。三是今後5年,作為“第三財政”的國有資本收益上繳財政比例將由去年的15%提高到30%,用於民生,服務社會。 這些年來,市和區縣兩級財政50%以上用於民生。2011年,全年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達到1350億元,較上年增長46.6%,佔到一般預算支出的55%。 市長黃奇帆認為,“民生10條”、“共富12條”,不是簡單做加減法,而是富含改革創新精神,堅持當期可承受、未來可持續,注重綜合配套,搞好系統設計,構建長效化推進、科學化考核的制度體系。 縮小差距,共同富裕,本身就是重大改革, 也需要科學的改革精神,搞好了將直接推動發展 黃奇帆認為,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本身就是重大改革,是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實現共同富裕也需要改革精神,要通過深化改革實現新的制度安排。這些年,重慶搞共同富裕,不僅沒有放緩改革開放步伐,反而是改革措施層出不窮,不斷向縱深推進。共富與改革開放不僅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以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為例。農民的承包地、林地、房屋是其最大財産,但如果不實現流通,就是一堆“死資産”。2010年,重慶第一個在省級行政區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並不斷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村居民房屋“三權”抵押融資的規模和範圍,到2015年將實現“三權”抵押融資1000億元以上,讓“死資産”變成“活資源”,成為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的不竭之泉,也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的生産力,成為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事實上,戶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建設、微型企業發展、收入分配調節、農村集體産權股份化改造、“地票”交易等,無不蘊涵著突破性的改革思路。改革領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既改善了民生、促進了共富,也為山城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民生導向、共富發展之路是走得通的,共同富裕與優質發展可以兼得, 西部地區有條件發揮優勢,實現大開放、大發展,與東部並駕齊驅 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中,不少地方重投資,千方百計招商引資,而實際上,消費也很重要,搞好了,就有了內需,市場也隨之活躍。中西部地區佔了國土面積的大部分,在通過改善民生拉動內需、促進發展上,大有潛力可挖。 重慶的實踐充分證明,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並不矛盾對立,而是相互促進、互相推動的關係。越是改善民生,經濟發展就越好;越給老百姓辦事,財政“口袋”就越大。2007年,全市財政收入不到800億,去年已達2900億,這説明,改善民生,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從戰略上講是科學的,是讓“消費這架馬車使上了勁兒”,就是在具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近幾年來,通過走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五個“拉動”。一是民生拉動投資,“五個重慶”累計投入1.3萬億,“民生10條”累計投入3000億,“共富12條”還將投入1.1萬億,每年拉動經濟增長約10個百分點。二是民生拉動消費,2011年,重慶全市商品銷售總額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實現歷史性跨越。三是民生拉動就業,僅2011年,重慶城鎮新增就業50.8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69.5%。四是民生拉動産業結構調整,近幾年,重慶培育形成電子信息、汽車摩托車、裝備製造、化醫、材料、能源和輕紡等7大支柱産業,改變了過去汽車摩托車“一枝獨秀”的發展格局。五是民生拉動體制機制創新,重慶率先在全國啟動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戶籍制度改革,率先大規模建設公租房,率先進行房産稅改革試點,還設立了全國第一家農村土地交易所,率先開展了“地票”交易。 一系列經濟指標令人振奮,為重慶的科學發展提供了佐證:連續3年GDP年均增長15%以上,去年達到16.5%,名列全國前茅。直轄之初,全市GDP僅1500多億,去年已跨入“萬億俱樂部”的行列,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歷史性地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財政收入和利用外資等均大幅度提升,增速也名列全國前茅。 一系列經濟消息令人鼓舞,昭示著重慶科學發展的光明前景:年産1億部的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基地正加快推進;5年後重慶工業銷售值將由1萬億元增至3萬億元,至少可新增就業崗位150萬個;工業發展推動金融、物流、商貿、旅遊等服務業蓬勃興起,國際級雲計算基地和離岸結算中心正加快建設,服務行業可新增180萬個崗位;兩江新區揚名天下,世界500強企業紛至沓來,已有近兩百家落戶重慶……科學發展的重慶,正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重慶,也贏得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關注。英國《金融時報》將重慶評為“亞洲未來城市”;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將重慶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城市之一”;《財富》雜誌將重慶評為“全球15個新興商務環境最佳城市”。重慶還被評為全國最安全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薄熙來在最近一次市委常委會上説:“經過多年努力,重慶做大了經濟總量,也促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我們堅持了為人民服務,也堅持了改革開放。2007年到位外資10億美元,去年到位100億美元;而且在‘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連續兩年對外投資簽約項目50多億美元,實現了‘有進有出’的雙向開放。這些工作實踐可以説明兩點:一是民生導向、共富發展之路是走得通的,共同富裕與優質快速的發展可以兼得;二是西部地區也是有競爭力的,有條件發揮優勢,實現大開放、大發展,與東部並駕齊驅。這些年,全市上下圍繞‘314’總體部署紮實工作,頑強拼搏,取得了具體成效,關鍵在於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我們還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不辜負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 相關閱讀: 1.解析中國路線之爭 http://blog.udn.com/teddy5422/6323609 2.王希哲談薄熙來事件 http://blog.udn.com/teddy5422/6342296 3.質疑中國官方對薄熙來的指控 ---- 金融時報 http://blog.udn.com/teddy5422/6400103 4.薄熙來事件的讀者反饋 ---- BBC中文網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