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4 15:17:02瀏覽182|回應0|推薦1 | |
2012年3月1日 “重慶實踐”成為海內外媒體的一個熱詞。這個詞的外延很廣,包括“五個重慶”、“內陸開放高地”、“民生10條”、“共富12條”、“民主法治15條”等一系列重大舉措。近年來,“重慶實踐”成為海內外媒體的一個熱詞。這個詞的外延很廣,包括“五個重慶”、“內陸開放高地”、“民生10條”、“共富12條”、“民主法治15條”等一系列重大舉措。 這個詞的內涵很豐富,但脈絡很清楚,一條主線貫穿其中,這就是走民生導向、縮差共富之路。這條道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改革開放和共同富裕,堅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幾年走下來,這條路越走越順,越走越寬,贏得了山城人民的衷心擁護。 市委書記薄熙來説:“重慶提出民生導向、縮差共富的發展思路,完全是按中央確定的路線來具體實踐。從毛澤東、鄧小平到江澤民、胡錦濤,黨的幾代領導人一以貫之,最為關心的都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更要把民生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具體到重慶,就是如何讓3200多萬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如果我們既能優質、高速地發展經濟,又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從內心感到滿意,那就是在書寫歷史,就是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發展探路,就是實實在在地踐行科學發展觀!” 重慶,就好似中國的縮影。如能縮小“三個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實現科學發展,將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探路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務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改革開放30多年後,中國正處於另一個關鍵時期——如何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更多地為人民謀福祉,實現公平正義?這一系列問題的解答,考驗著執政黨的智慧。 作為我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不沿邊、不靠海,大城市、大農村並存,大山區、大庫區一體,城鄉二元結構突出。 如果仔細研究中國地圖與重慶地圖,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從區域差距來看,東部沿海與西部內陸的差距,縮小到重慶,即表現為“一小時經濟圈”與“兩翼”地區的差異;若按2007年的統計數據,重慶的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水平,亦大致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重慶,就好似中國的縮影。如能縮小“三個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實現科學發展,將為更大範圍內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資參考和借鑒的例證,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探路。 中央對重慶的定位和部署,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和科學發展的殷切期望 200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討論,提出了重慶新階段發展的“314總體部署”。在“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和“長江上遊經濟中心”的定位之外,他還特別要求,重慶應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 來自最高層的“頂層設計”,為重慶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314”導航定向,到國務院“三號文件”,中央對重慶的定位和部署,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和科學發展的殷切期望。重慶,在直轄10年的節點上,迎來了嶄新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全球範圍內,國際金融危機山雨欲來,世界經濟秩序面臨改變;國內,改革開放之初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在經歷近30年的狂飆突進後,已開始向內需導向型轉變。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重慶,這座地處中國西部的內陸城市,能否化“危”為“機”,實現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重慶的決策層經過審慎思考,給出的答案是——走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以改善民生為突破口,拉動內需,擴大消費,促進發展。 這些年,重慶無疑成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試驗場。從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到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從“五個重慶”、“民生10條”、“共富12條”,到“民主法治15條”……一系列“組合拳”連綿不斷。在發展道路的設計上,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依託改革創新,緊扣民心向背,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力求找到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子——既能優質、高速地發展經濟,又能實現共同富裕,讓廣大人民群眾從內心感到滿意 “五個重慶”,就是重慶人民追求的理想境界,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近幾年,重慶市委共計召開了8次全委會,每次都與民生相關。特別是其中有三次,專題研究民生,提出了眾多惠及民生的舉措,相繼出台“五個重慶”、“民生10條”、“共富12條”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形成了支撐“民生導向”發展之路的三大政策體系。 對“五個重慶”,薄熙來曾有過通俗的解説:“森林重慶”是要改善環境,讓老百姓多吸氧;“暢通重慶”是要改善交通條件,主城不塞車,鄉村有油路;“平安重慶”要增強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重慶”要讓孩子長得壯,老人活得長,全民活得健康;“宜居重慶”則要著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條件和環境。 其中,“森林重慶”側重環境,“暢通重慶”側重效率,“宜居重慶”側重舒適,“平安重慶”注重百姓的人身和財産安全,而“健康重慶”就是講人本身。説到底,“五個重慶”,就是重慶人民追求的理想境界,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最新數據顯示,自2008年提出建設“五個重慶”以來,主體目標任務已全面完成。截至去年底,累計投資9600億元,項目遍及巴山渝水,惠及千萬百姓。 “城市如此繁榮生動,自然如此寧靜和諧。”在天涯重慶論壇里,一位網友詩意地述説著對“五個重慶”的讚譽。跟帖的,灌水的,不一會兒便搭起了“高樓”。網友們罕見地眾口一詞:“‘五個重慶’的帖子,不能沉了。頂,必須的!” 整潔清爽的樓宇,鮮花綠樹簇擁的街道,推門可見的公園綠地……這幾年,咱們的城市“出落”得越來越“水靈”,越來越宜居。無論大街,還是小巷,都是表里如一。為優化公共空間、提升市民居住品質,重慶在全球招標,完成“兩江四岸”規劃,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依山濱江資源,打造一流的“親水”空間。建設城市廣場164個,各類公園和小憩園882個。主城危舊房、“城中村”改造後的土地,一般用來建廣場、公園和綠化,老社區居民出門三五百米就可見到成片綠地,有了更多散步、遛彎兒的好去處。 3年種了30年的樹,還都是大樹、好樹——對於“森林重慶”,重慶人很自豪。這幾年,重慶的人工林面積、森林覆蓋率增速居全國第一,森林覆蓋率從2007年的33%增加到2011年的39%,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5%,綠地率達到38.3%。 “暢通重慶”,城市軌道交通正以每年數十公里的建設速度全力推進;重慶機場20萬平方米的新航站樓與第二條跑道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設第三條跑道;“十二五”期間,將基本建成“三環十射三聯線”高速路網……一個“高速通周邊,主城不塞車,鄉村有油路”的交通新框架正在形成。“健康重慶”,鋪了1000多片塑膠跑道,近百條登山步道,還讓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平安重慶”,500個交巡警平台,24小時全天候構築防控網絡,全市配備校警近6000人。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重慶2011年群眾安全感指數為96.51%,比2010年又高出了0.62個百分點。 |
|
( 時事評論|兩岸 ) |